榮耀Magic6 Pro評測:設計有檔次、堆料更極致

2024-01-11     三易生活

原標題:榮耀Magic6 Pro評測:設計有檔次、堆料更極致

【【【前言:「非常規」高端機,迎來了高調換代】】】

2023年4月底,我們三易生活曾經相當詳細地評測了當時的榮耀旗艦直板機型Magic5 Pro。

當時在我們看來,Magic5 Pro的造型充滿了高端商務氣息,並使用了那時候諸多旗艦機不會採用的設計語言,它的性能調校則明顯偏保守,以滿足流暢性的同時、儘可能省電。與此同時,它在影像方面的變焦和防抖能力極強,以較為明顯的「算法痕跡」換來了大多數場景下驚人的解析力和畫面明亮度。

正因如此,彼時我們評價Magic5 Pro是一款「目的性相當明確」的非典型旗艦。它迎合的是部分追求「檔次感」、不怎麼打遊戲、同時自身沒有太多專業拍攝需求和技巧,但特彆強調「要拍得清」的用戶群體。

平心而論,這種相對狹窄、但是目的性極其明確的產品定位,對於當時尚處於復興、成長階段的榮耀來說,確實是一種規避競爭、鞏固優勢的正確思路。但隨著榮耀近年來在市場上的出色表現,繼續「劍走偏鋒」顯然就有些不太合適了。

於是當時間來到2024年初,全新的榮耀Magic6 Pro便以一種更「堆料」,同時也更偏向大眾審美和需求的姿態,來到了我們的面前。

【【【造型設計:天圓地方,圓潤與秩序感並存】】】

如果說Magic5 Pro代表著榮耀對於旗艦機型外觀設計的重新思索,那麼Magic6 Pro就是在此前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和打磨。

可以看到,榮耀Magic6 Pro很明顯繼承和發展了前代的造型設計。它的後攝模組遠遠看過去,很明顯依然採用了三角形排布、辨識度極高的居中圓形蓋板。

但湊近觀察就會發現,Magic6 Pro這次的後攝模組實際上並非「圓形」,而是由底層的枕型底座與上方的圓形飾板疊加而成的雙重結構。

為什麼要如此設計?官方的說法是Magic6 Pro採用了「天圓地方」的設計語言,同時致敬了豪華腕錶上常見的造型元素。

當然,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說,新的後攝造型既是對前代設計的「精緻化改造」,同時還起到了讓後攝模組不知不覺間增加內部空間,以容納更大底攝像頭組件的作用。

不過,Magic6 Pro機身上的「天圓地方」元素還不只於此。可以看到,它依舊採用了曾經很流行,但目前已經不太多見的「四曲面」螢幕。

與此同時,在前後都有大曲面玻璃蓋板的前提下,Magic6 Pro卻使用了一道略寬的直邊中框,使得其機身側面看起來少了一些曲線、多了些秩序感。

熟悉如今旗艦機流行設計的朋友可能會對此感到不解,畢竟前後大曲面玻璃配合超窄造型的曲邊中框才是當下「主流」設計,而且還有讓機身手感更薄、更順滑的好處。那麼,榮耀方面為什麼要在Magic6 Pro上用曲邊玻璃去搭配直邊中框呢?

在我們看來,迎合「外圓內方」的設計語言,讓產品的整體風格統一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Magic6 Pro這種設計的另一大好處,則在於較寬的金屬中框能夠更好地提高機身強度。換句話說,比起單純的好看,榮耀方面選擇了將耐用性擺在更高的位置。站在消費者利益的角度來說,這顯然是正確的做法。

【【【螢幕配置:不只是四曲面,更有底層的新技術】】】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榮耀Magic6 Pro的這塊6.8英寸螢幕。

從參數上來說,Magic6 Pro的螢幕用料絕對是堪稱頂級。它的解析度為2800*1280,支持1-120Hz動態刷新率,並且還首發了4320HZ的超高頻PWM調光,在護眼效果的「硬指標」上再創新高。

同時通過使用新的聚光結構,這塊「綠洲護眼屏」的峰值亮度可高達5000nit,同樣也達到了當前行業中的最高水準。

或許是得益於更高的發光效率,Magic6 Pro在螢幕顯示方面還有兩個額外的行業首創特性。一是它支持全亮度範圍下的1Hz省電刷新率,而不像很多機型那樣,只在部分亮度區間才能將刷新率降到最低。

另一個,就是Magic6 Pro在安卓手機里率先實現了全天候的AOD息屏顯示。而這同樣也是因為其螢幕具備更高的發光效率和更低的刷新率,所以才能用超低刷新率換來全天「常亮」,一直顯示有用信息的工作模式。

除此之外,作為一款旗艦機,Magic6 Pro也理所當然支持幾乎所有的HDR視頻格式,並且在本地圖片和視頻回放時,也適配了HDR自動映射和SDR轉HDR的增強處理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它還兼容杜比視界視頻標準。這就意味著相比那些只支持HLG或HDR Vivid的機型,Magic6 Pro在觀看主流視頻平台的內容時可以開啟更高的清晰度和色彩選項,享受到更好的視頻內容觀感。

【【【性能:第三代驍龍8平台,這次也能插幀超分】】】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榮耀Magic6 Pro的性能設計和實測表現。

作為高通如今的親密合作夥伴之一,榮耀理所當然地為Magic6 Pro配備了最新的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台,並為其搭配了最高16GB+1TB的LPDDR5X內存和UFS4.0快閃記憶體。

有意思的是,儘管系統信息中不再標明其擁有獨立的顯示增強晶片,但Magic6 Pro依然在遊戲模式中提供了「幀率增強」和「畫質增強」選項。也就是說,它具備遊戲插幀和超分處理能力。

那麼這是怎麼實現的呢?根據技術資料顯示,Magic6 Pro的遊戲超幀超畫是基於「GPU與NPU協同渲染」來做到。也就是說,它其實是充分發揮了驍龍SoC的AI算力,來實現的「AI超分」。

《王者榮耀》原生幀率:平均幀率119.7、平均功耗3477.6mW

《王者榮耀》插幀:平均幀率119.7、平均功耗3103.3mW

由於在基本的實現方式上,Magic6 Pro採用的插幀「原理」和大家熟知、基於外掛顯示處理晶片的插幀完全不同,所以可以看到,插出來的幀最終還是會經過GPU進行輸出,因此可以被監測軟體看到(而不像外掛晶片插的幀那樣對監測軟體「不可見」)。

《原神》原生幀率:平均幀率58.8、平均功耗4945.4mW

《原神》畫質增強、解析度2382*1092:平均幀率58.1、平均功耗5959.4mW

《原神》插幀:平均幀率86.5、平均功耗5131.5mW

從榮耀Magic6 Pro的超分、插幀效果來講,它在開啟超分後能夠將《原神》提升到超過1080P解析度級別,同時平均幀率依然維持在接近60幀的水平,並不會有明顯的降幀。而打開60幀到90幀的插幀處理後,整機功耗也僅有極小幅度的上漲。

總體來說,在「超分流暢度」和「插幀功耗控制」兩個方面,Magic6 Pro的表現在目前的旗艦機型中可以說是比較突出的。

《QQ飛車》:局內平均幀率119.7、平均功耗3349.7mW

《暗黑破壞神》:平均幀率59.0、平均功耗3302.7mW

《崩壞·星穹鐵道》:平均幀率58.7、平均功耗5805.4mW

《和平精英》:平均幀率89.0、平均功耗3508.9mW

而在更多的遊戲測試項目中,Magic6 Pro也普遍能夠展現出同級機型中出類拔萃的平均幀率表現。與此同時,它在絕大多數遊戲中也都有著很不錯的功耗控制水平。

從這一點來看,榮耀方面對於第三代驍龍8的性能優化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尤其是考慮到產品本身的定位,能兼顧高畫質、高幀率遊戲的需求,顯然也會讓它在部分消費者群體中得到額外的「加分項」。

【【【充電:同級最大電池容量,80W快充設計有巧思】】】

測完了遊戲性能,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榮耀Magic6 Pro的電池和快充設計。

在技術參數上,Magic6 Pro此次提供了高達5600mAh的電池。而新型矽碳負極材料,以及全面升級的電化學體系,使得第二代青海湖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了行業領先水平,因此可以在有限的機身空間裡,塞下更大一些的電池容量。

當然,通常更大容量的電池,往往就意味著對高功率快充沒有那麼好的適應性。好在,Magic6 Pro還是在包裝里提供了100W的有線充電適配器和線材,並支持了最高80W有線快充。

從我們的實測結果來看,Magic6 Pro的初始充電速度意外很快。可以看到,在僅剩1%電量的情況下開始快充,最開始5分鐘時間內就充入了15%電量,接下來10分鐘內充入的電量比例更是達到了33%。

之後在開始充電的第四個和第五個「5分鐘」時間段里,Magic6 Pro分別充入了14%和12%的電量。可以看出,此時的充電功率已經開始緩慢下降。

當充電開始35分鐘後,我們手頭這台Magic6 Pro的電量就已經從1%充到了91%。考慮到它5600mAh的大容量電池以及80W的峰值充電功率設計,這樣的速度在同類旗艦機型里已經算是比較快的了。在這之後,手機便明顯進入了「涓流」養護模式。

最終,我們手頭這台Magic6 Pro用時50分鐘整,完成了從1%到100%的充電過程。在這之中,90%的充電進度發生在前35分鐘,剩下的10%電量則花了15分鐘充入。

這意味著什麼呢?簡單來說,可以認為Magic6 Pro的這種充電設計,實際上是比較巧妙地兼顧了想要單純追求「快充」的消費者,以及更在乎電池壽命的用戶需求。

因為如果只是希望手機可以在短時間內「補電」以便繼續使用,那麼完全可以在充電達到80%或90%時拔下充電線。此時Magic6 Pro大約只需花費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就能充到這個電量,同時還留下了一定的冗餘,從而使得電池可以比那些只需十幾分鐘就迅速「灌滿」的機型,理論上要更加「長壽」一些。

【【【影像:全新主攝+1.8億潛望,成像風格更全能】】】

在去年評測Magic5 Pro的時候,我們三易生活就曾指出,這款機型有著極為明顯的「計算攝影」特徵,它拍出的照片雖然色彩、光影不夠自然,卻擁有極強的防抖、抓拍和變焦能力。所以非常適合那些不怎麼拿手機進行專業創作,但非常重視隨手拍「清晰度」的用戶。

到了榮耀Magic6 Pro上,情況似乎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一方面,它此次擁有一顆來自豪威(OmniVision)的H9000定製傳感器,支持從預覽到最終生片的全鏈路HDR(高動態範圍)技術,動態範圍比前代提高了800%,同時這款主攝CMOS還具備F1.4-F2.0的兩檔可變光圈,

與此前幾代Magic系列機型相比,Magic6 Pro主攝這次給我們的第一感受,就是它的色彩「正」了很多。其不再會有那麼明顯拉高對比度、討好眼球的表現,同時在陰天也不再刻意去提高亮度,拍出類似晴天的白平衡效果,而是會更加還原真實的肉眼觀感。

與此同時,Magic6 Pro依然保留了此前備受好評的「鷹眼抓拍」功能。我們在對其進行測試時發現,開啟抓拍功能時,Magic6 Pro的主攝會藉助可變光圈增大進光量,從而使得它能夠用更短的快門時間來成像。

而在長焦端,Magic6 Pro這次的堆料就更加引人矚目了。因為它首發了一顆1.8億像素、等效1/1.49英寸的潛望式長焦。儘管這顆長焦在日常使用時,實際上是以1200萬像素、「16合1」的方式來運作,但由於它本身的底夠大,此時單像素尺寸高達2.24微米。再加上原生採用了2.5倍焦距(等效68mm)、F2.6的大光圈設計,也使得Magic6 Pro的這顆超高像素潛望式長焦實際上也兼顧了如今流行的「高感光」特性。

況且1.8億高像素大底的優勢不僅在於「大」,它還可以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利用自身的像素優勢來進行一定程度的無損變焦計算。因此從望遠測試結果來看,Magic6 Pro可以輕鬆確保10倍左右焦距上的精細成像,甚至在30倍放大的情況下細節也沒有完全糊掉。這在如今所有的單長焦方案旗艦機中,已經達到了最強的水準。

當然,不是所有喜愛超長焦的用戶,都一定會拿手機去「望遠」,所以我們也測試了Magic6 Pro在日常微距、抓拍、人像等模式下的長焦可用性。

從實拍樣張來看,Magic6 Pro這顆1.8億像素潛望比我們的預期要更為「全能」,它具備很近的對焦距離、支持高快門速度下的對焦和抓拍,同時也兼容人像模式的精準摳圖和自動虛化算法。而且也正是得益於這顆「大底高像素潛望」的硬素質,使得Magic6 Pro即便在等效135mm的長焦人像模式下,也能提供相當可觀的解析力。

到了夜景場景,可以看到Magic6 Pro的廣角和潛望式長焦都表現出了較高的整體動態範圍。它們不再像以前那樣一味追求整體畫面的明亮,而是可以更加正確地呈現出符合「現代審美」的夜間高動態影像。

可以看到,Magic6 Pro其實完全有能力呈現出夜間遠處的暗部細節,但它在絕大多數時候還是將整體的動態範圍、特別是對於燈光氛圍的表現力放在了更為重要的位置。熟悉手機行業的朋友想必知道,這其實也是目前消費者更看重的「夜景加分項」。所以很明顯,榮耀的影像設計思路已經不只是會「堆料」,同時也更加「與時俱進」了。

【【【總結:延續優勢、補齊短板,榮耀想要獲得更大的用戶群體】】】

去年我們曾評價Magic5 Pro是一款「非典型旗艦」,因為它的設計和功能相比同期的其他產品明顯更有「目的性」,也更迎合部分商務人士的潛在需求。

但如今的Magic6 Pro則不然。它現在的外觀更高調、細節設計更顯豪華,而其配置不只是升級了SoC,同時還加入了普通「商務旗艦」往往缺失的遊戲超分超幀功能,使得其具備了相當的娛樂屬性。

再加上Magic6 Pro採用的全新影像系統,明顯改善了前代偏色的問題,帶來了更具專業氣質的影調風格。同時其還成功地保留了前作注重各焦段清晰度,「隨手就能拍得清」的體驗特徵。這也使得它的相機適應面變得比過去更廣,無論是有需求的專業人士、手不穩的高齡用戶,還是愛玩的年輕人,現在都可以從它身上找到影像方面的樂趣。

不僅如此,雖然評測期間我們並沒有陷入到必須依賴相關功能來「脫困」的境況,但Magic6 Pro實際上標配了包括點對點簡訊和雙向語音在內、較為全面的衛星通訊能力。而且根據公開信息顯示,作為目前市場中已經發布、第三家宣布支持衛星通訊功能的手機品牌,榮耀在此前的基礎還上對衛星晶片面積和天線的尺寸、功耗都進行了優化。其衛星晶片面積比競品小40%,同時覆蓋了液冷散熱,即便在手機處於極低電量下依然可以連接衛星進行緊急通訊。

總的來說,榮耀Magic6 Pro很明顯變成了一款更具綜合競爭力、而且能迎合更多消費者潛在需求的「全能旗艦」。

雖然可以說這是榮耀針對此前產品的反思和升華,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捨棄過去相對小眾的市場、主動投身於更主流的領域,這其實也反映出了榮耀如今對於自身實力更高的認知,以及對於供應鏈把控能力的自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e92b1bf195320ca1cd13daa4b26be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