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後膝蓋疼,怎麼恢復?

2022-05-31     ASICS亞瑟士

原標題:跑步後膝蓋疼,怎麼恢復?

先分析導致跑步膝蓋疼可能存在的原因,再說下如何處理應對膝蓋疼痛,並做怎樣的防護避免。

分析一下你的膝蓋究竟為什麼出現疼痛

只有找到病因才能對症下藥,提出後續解決方法。大體上,跑步引起的膝蓋疼痛分為這六類:

1.過度使用

本質上,跑步在高頻的大量進行重複運動。一次又一次的彎曲膝蓋並受到衝擊,會刺激膝蓋骨內及周圍組織,造成不適或損傷。

2.腳部導致的膝蓋疼痛

雙腳過度活動(比如跨步跑、甩腿跑),足部先天的落地姿態問題(比如內旋不足、過度內旋)都會改變運動姿態,導致膝蓋疼痛。

3.肌無力或平衡問題造成的膝蓋失位

每一次彎曲或伸展膝關節,大腿肌肉(尤其是股四頭肌)會將膝蓋固定在合適的位置。而當肌肉缺乏力量或者平衡出現問題,膝蓋骨在錯誤的位置收到衝擊,就會出現疼痛。

4.骨頭錯位

臀部到腳踝的任何骨骼(包括膝蓋骨)不在正確位置,就會對某些部位造成過度壓力。

5.髕骨軟骨軟化症 (CMP)/髕股關節疼痛綜合徵 (PFPS)

指膝蓋骨(也稱為髕骨)下方的軟骨變軟,也是慢跑者的常見症狀之一。

軟骨本身能保護骨骼連接處,跑步或其他涉及大量膝關節彎曲的運動讓膝蓋骨底部在膝骨處發生刮傷,這就損傷了膝蓋骨底部的軟骨。膝關節的鈍痛、隱痛很多時候就是因為髕骨軟骨軟化症。

6.膝關節直接衝擊受傷

如跑步中發生碰撞、跌倒導致的受傷。

這些導致跑步膝蓋疼的原因,最終表現出來的,

通常膝蓋骨前方痛感最強烈(儘管它的問題可能在膝蓋周圍或內部);

任何彎曲膝蓋的動作,包括從椅子上站起來都會有痛感,上下坡/樓梯痛感加劇;

膝關節周圍出現腫脹,或者能聽到膝蓋發聲、感受到明顯的摩擦感。

因此,當膝蓋因為跑步出現不適時,可以先自檢一下,可能是由哪種原因導致的——切記,這只是作為自我判斷+就醫時準確告知醫生狀況,不該作為結論。一切遵醫囑,而後再進行恢復/治療。

(臀橋等核心訓練動作雖然針對的是臀腿肌肉部位,對身體穩定性有很好的加強,也會幫助跑動中維持平衡,減少不良的膝蓋受力。)

跑步後膝蓋疼,怎樣處理?

運動損傷有個PRICE療法,同樣適合於跑後膝蓋疼痛時。

PRICE指5個行為的首字母組合,保護(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

保護(Protection):出現膝蓋疼應馬上停下來,避免受傷部位加重。有必要的話可尋求他人幫助攙扶,減少受傷腿的負荷;

休息(Rest):休息不僅指受傷後立即停止活動,同時也指在恢復期內拒絕從事激烈的活動;

冰敷(Ice):如果沒有專用冰袋,居家冰敷也可以巧用冰箱冷藏室的物品,如用毛巾包裹一袋豌豆/玉米粒等。冰敷可以在短時間內起到止痛作用、並使血管收縮、減緩受傷部位血液流通而達到消腫作用。

受傷之初每3-4小時進行15-20分鐘的冰敷(切勿直接將冰塊放在皮膚表面,每次時間不得超過25分鐘),持續2-天,或直到疼痛消失;

壓迫(Compression):壓迫通常在受傷後進行,持續24至48小時。壓迫可以幫助減小腫脹,並通過對四肢施壓增大組織壓力進而減少內出血。同時壓迫還可以減緩傷口發炎並減少組織液滲出。

最簡單的壓迫方法是纏繞壓縮繃帶,壓迫可與冰敷同時進行(冰敷壓迫),將冰袋用繃帶包裹在傷處;

抬高(Elevation):最有效的抬高方式是使受傷部位高於心髒,如平躺時小腿處墊個枕頭。坐下時則可在大腿靠近膝蓋處墊條毛巾,讓膝蓋位置高於腿部。

受傷後48個小時內都應該維持抬高的狀態。

膝蓋出現傷病後至少48個小時內,都可以遵循PRICE療法。另外有些人也會選擇布洛芬等止痛消炎藥,但需要注意它們可能會出現副作用,不要依賴濫用。

——再次提醒,一切傷病都應優先考慮去醫院,不要自行做簡單的判斷就嘗試治療。

如何避免跑步膝蓋疼痛出現

「跑步百利唯傷膝」是很經典的屢闢謠又屢提及的謠傳。經常跑步的人,膝蓋並不更容易受到磨損。導致膝蓋疼的主因,未必是跑步這項運動傷膝蓋,更大原因在錯誤的跑步方式,和膝關節自身存在不可知的先天問題。

作為人體最精密的關節部位,膝關節自身有三個緩衝保護帶。一個是膝關節內的潤滑液,起到潤滑+減震的作用,跑步等規律運動也會幫助分泌適量的潤滑液,對膝蓋很友好;一個是軟骨和半月板,同樣能起到承擔衝擊的效果。但軟骨和半月板一生中能承受的摩擦次數有限,運動過度、姿勢不正確就會讓它們出現幾乎不可逆的磨損,想要恢復很難;

最後一個保護,也是運動者能做出主動適應的,就是膝關節周圍的韌帶和肌肉。所以儘可能去鍛鍊這些韌帶和肌肉,讓它們變得強壯給膝關節更好的支持,也能緩解很多膝蓋問題。

減少骨骼-關節與地面的直接「撞擊」,嘗試通過更多的肌肉收縮掌控跑步動作——一個最簡單的調整,適當減小步幅,並增加步頻。

最後,不管你當下是月跑量過百、膝蓋強勁的精英跑者,還是剛開始跑步,常感膝蓋不適的初跑者,都要遵循這幾點——

  • 儘可能將體重維持在一個水準。如以BMI為參照,BMI<24;
  • 每周進行2-3次核心力量訓練,和臀腿部位的針對訓練。腿部肌肉是膝關節最好的保護;
  • 以及,唯有力量和穩定性提高了,才能有更好的跑步經濟性,膝蓋也能得以更正確的姿態承受壓力;
  • 跑鞋壽命達到600公里以上,就需要多留意外底的磨損。如果出現局部位置過高磨損,意味著就到了換鞋的時候。否則落地瞬間,受傷風險也會增加;
  • 每周/每月總跑量的提升,控制在不多於10%的幅度。你的身體遠比你認為的更需要適應和恢復時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e8473a3ca9ab2db3b940152db769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