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孚信息增收不增利,凈利大減逾五成,大股東紛紛減持套現

2022-04-13     消費者報道雜誌社

原標題:中孚信息增收不增利,凈利大減逾五成,大股東紛紛減持套現

今年以來,中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孚信息」,300659)股價一跌再跌、屢創新低。截至4月12日A股收盤,中孚信息(300659)股價跌至24.25元/股,較年初最高的51.99元/股已跌去過半,市值已然腰斬。

據悉,中孚信息是國內較早從事網絡安全業務的企業,於2017年5月26日登陸A股市場。2022年3月31日,中孚信息披露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公司業績在營收增長的情況下,凈利潤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大幅度下滑。

針對中孚信息利潤下滑、市值大跌等問題,時代數據4月初給中孚信息方面發去了採訪函,並多次致電中孚信息,但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官方對採訪進行回應。

營收首破10億,但增收不增利

據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顯示,中孚信息2021年營收首次突破10億元,達到12.7億元,同比增長27.93%,較2019年度增長一倍以上。但是同時,公司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後歸母凈利潤均大幅下滑,同比分別減少51.65%和57.61%,較2019年同期仍然下滑。

對此,公司表示,「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是由於公司成本費用的增速高於營業收入的增速。為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公司加大產品及解決方案的研發投入;同時為進一步開拓和鞏固市場布局,營銷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力度」。

費用增長迅猛,材料成本陡增

據年報顯示,在中孚信息營收增長的同時,公司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費用的大幅增加,吞噬了公司的毛利潤。其中,研發費用增長最大,同比增長94.18%至3.23億元;其後,銷售費用同比增長76.95%至2.43億元;管理費用同比增長53.86%至1.71億元。

對此公司表示,公司費用的增長主要是由於同時加大市場投入和研發投入,人員增加薪酬增長所致。

但同時,時代數據還發現,公司的營業成本同比也大幅增加,從2020年的3.37億元增長至4.55億元。

從營業成本構成來看,材料成本增長迅猛,從2020年的3.2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4.36億元,同比增長了36.61%。據悉,原材料主要為各類晶片、伺服器、外殼、線纜等。

報告期內,實控人套現2.37億

時代數據還發現,報告期內,公司大股東紛紛減持套現。

據年報顯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董事長、總經理魏東曉,其一致行動人為魏冬青。另據2021年10月1日披露的大股東減持股份預披露公告顯示,魏東曉因個人資金需求計劃以大宗交易方式及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其直接持有的公司不超過5667227股股份(占本公司總股本比例為2.5%)。

截至2021年12月17日,魏東曉已通過大宗交易和集中競價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56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5%,累計套現約2.37億元。

與此同時,報告期內還披露多名股東減持套現公司股份。據2021年1月8日公司公告披露,持股5%以上股東、董事陳志江自2020年9月起就陸續減持公司股份,已累計減持公司股份257.19萬股,占當前公司總股本的1.13%,累計套現約1.25億元。

同時,中孚普益部分有限合伙人因個人資金需要,於 2020 年 11 月 19日至 2020年 12 月 31 日期間,減持了其通過中孚普益間接持有的公司股份33.6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0.15%。

據悉,中孚普益為中孚信息員工激勵平台,在公司上市前為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擬定在上市後所持股票鎖定期滿後兩年內,中孚普益和陳志江每年減持數量不超過其所持公司股份總數的25%。於是,早在2019年,陳志江和中孚普益就開始陸續減持公司股份;其中,陳志江已累計套現約4.41億元,中孚普益已累計套現約1.32億元。

此外,據2021年1月12日公司公告披露,監事會主席張太祥、監事劉振東、監事於偉華等人也因個人資金需要已於2020年7月22日至2021年1月21日合計減持本公司16.38萬股股份,占當前公司總股本的0.07%。

另一方面,在大股東紛紛減持套現之後,中孚信息推出了2022年員工持股計劃(草案)。據2022年3月31日公告顯示,公司擬籌集資金總額上限為1億元,並以2022年3月30日公司股票收盤價27.32元/股作為購買均價進行初步測算。本員工持股計劃通過二級市場購買(包括競價交易、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法律法規許可的方式取得。

但是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並未阻止公司股價的進一步下跌。自公告日起,公司股價已連續五天下跌。

上市時存在未披露的股權激勵代持?

在調查中孚信息的同時,時代數據收到關於中孚信息上市時存在未披露的股權激勵代持的舉報信息。據多名現任和原任中孚普益合伙人向時代數據透露,在中孚信息上市前獲得了公司的股權激勵並且已全額繳納認購款,但是由於交由陳志江代持,出現了股權拿不到手且無法享受任何分紅的情形。

其中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合伙人向時代數據表示,其於2016年入職,入職時公司約定給予股權激勵,與其同期參與公司股權激勵的有15人以上,均是通過代持方式。但是,因為當時公司正處於上市申報關鍵時期,申報信息發生變化的話會影響公司上市,所以公司並未對外披露這一股權激勵代持情況,也一直都未認可該名合伙人持有的股份權益。

對此,該合伙人已給公司方面發去過律師函,希望獲得應有的股份權益。但是,公司方面一直沒有正面回應其訴求,而是指派公司副總裁以個人名義與其溝通,希望通過個人給予補償的方式解決問題。據時代數據多方調查,上述合伙人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多位中孚普益的合伙人也向時代數據反映了相同情況。

另據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關於中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補充法律意見書(一)顯示,「中孚普益的合伙人全部為中孚員工(除陳志江外),全體合伙人均以自有資金出資,不存在代持及信託持股情形」。

對於中孚信息在上市時是否存在未披露的股權激勵代持等問題,時代數據已給公司方面發去了採訪函,但是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公司方面的回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e6b1be17bcfdef422a77c5e2b5e3e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