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日本學家給齣兒童「氣質」測試表和養育指南

2020-02-20   火狐商業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寶貝一出生,其實就已經呈現出自己獨特的氣質,有的很敏感、內向,有的外向、主動,有的大大咧咧,有的小心翼翼……


孩子的性格受後天養育環境的影響,但他也具有某種與生俱來的個性,這種最初的性格雛形,我們可以稱之為「氣質」,孩子表現出來的某些問題行為也是他自身氣質的自然表現,家長施以恰當的教養,有些會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步改善。


日本著名的幼兒教育家,淑德大學講師竹內愛里佳,從事兒童心理、兒童教育、兒童培養等方面的研究長達20年。她根據規律性、趨避性、適應度、反應強度、情緒本質這5個維度,根據不同的表現特徵,將兒童氣質分為以下五大類:


活躍型

內斂型

敏感型

模範型

天使型


嬰兒出生後,家長只要觀察孩子的哭聲和身體動作就能看出他們在氣質上的差異。通過這種觀察,能在某種程度上提前預測這個小嬰兒將來可能會出現的「難教養」行為。等嬰兒長大,問題行為真正發生時,父母就能有備無患、順利應對了。所以,家長確認孩子的氣質類型或許是成功教養的第一步。


需要說明的是,任何一種分類方式都有其局限性,但科學的分類方式能為家長提供更多的參考價值。今天,手手君就和大家來獨家分享一下竹內愛里佳兒童氣質理論中最實用的部分~


01

兒童氣質測評量表


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測試,逐條逐項進行確認,看看您家的孩子究竟屬於哪種氣質類型。


如果您的孩子還是嬰兒,那就儘可能在您知道的事項上打鉤。對於稍大一點的孩子,您可以邊回憶孩子嬰兒時期的表現邊進行確認。以下是來自日本兒童心理發展協會面向0-6歲孩子的問卷測試,打勾最多的就是您孩子的氣質類型。



活躍型

哭聲大於其他嬰兒

吃飽了也叼著乳頭

時有推搡動作

周圍的人常說他「不安分」

動不動就向母親撒嬌

愛爬高,什麼都想摸一摸,媽媽需時刻盯著他

挨了批評也是笑著跑開



內斂型

討厭奶瓶和奶粉

哭得歇斯底里,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

非常怕生,甚至不願讓爸爸抱

一哭就停不下來,往往能哭上一個小時

不管做什麼,都說「不要不要」,讓人束手無策

容易生氣,不愛笑

執著,抱著喜歡的玩具、手帕等不撒手



敏感型

對細微的聲音和刺激極其敏感,哭聲細小,像小貓叫

總是看起來畏畏縮縮的

離開安靜安穩的環境就無法入眠

必須抱在懷裡才能安撫他的情緒,讓他停止哭泣

難以習慣新環境,沒法上托班或幼兒園

被小朋友搶走了玩具,也不會說「還給我」

不合群



模範型

給他換乾淨尿布或給他喂飽奶,立刻就能停止哭泣

對小事也反應敏捷,會用視線跟隨

常常用手指著視野內的物體引起母親注意

一教就會

乖巧聽話

能說會道,自命不凡

愛找藉口、說謊、打小報告



天使型

嬰兒時期能睡一整天

睡覺起床都很乖,尿布濕了也不哭

一直笑眯眯地惹人憐愛,不怕生

行為舉止慢吞吞的,常發獃

答應得很爽快,但很快就把事情置之腦後

不擅運動,不能立刻判斷出左右


從結果來看,有些家長可能會在好幾個類型下打勾。事實上,五種類型不可能截然分開,因為不少孩子都是混合型的。在這種情況下,可認定孩子主要屬於標記最多的類型,但同時也兼具其他氣質類型特徵


比如,「活躍型有5個,敏感型、天使型各有2個」的話,可以認為這個孩子基本屬於活躍型,但同時也帶有敏感型和天使型的一些特徵。


此外,有些孩子2歲前表現出典型的活躍型特徵,但從5歲開始,又出現了細膩敏感的一面。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似乎出現了氣質類型的轉換。這種轉換可能是由於兒童對後天生存環境主動適應的結果,即兒童在和環境互動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調整自己,包括遮蔽原有氣質特徵,以適應環境。


所以家長要每年對照一次檢測項,根據孩子適時表現出的氣質特徵進行不同的對應。(下表總結了易於混同的類型組合,僅供參考。)


雖然基軸類型為活躍型的孩子容易帶有敏感型的特徵,但基軸類型為敏感型的孩子不會兼具活躍型的特徵。



那麼,對於自己孩子的氣質類型,需要在養育方式上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02

怎樣對孩子的氣質施以正確教育



活躍型——調皮、頑劣


顧名思義,活躍型的孩子天真爛漫,好奇心旺盛。他們的最大特徵是愛實驗,不喜歡聽別人說,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動手嘗試,不搞清楚狀況誓不罷休。


此外,他們精力充沛,最愛蹦蹦跳跳。正因為如此,他們顯得很不安分,有時會因勢頭過猛而顯得行為粗暴。一旦想要「自己來」,他們就無法抑制衝動,一心只求滿足自己的要求,不顧忌周圍人的反應,因此會給人留下「任性」的印象。


活躍型養育法

多抱抱孩子,讓他多撒撒嬌。

避免對孩子過多地說「不行」。

尤其重視孩子的安全教育,直接告訴他冒險的危險後果。

當孩子鬧脾氣時,帶他去安靜的地方冷靜一下。

讓孩子在大自然中盡情玩耍,不要一味地給玩具。

當孩子聚精會神地做某事時,不要去打擾他。

批評孩子時,不使用「壞孩子」等傷害孩子的語言。

同一件事情,提醒不要超過3次。


內斂型——悲觀、執拗


內斂型兒童易對新事物感到不安,喜歡迴避自己未經歷過或不喜歡的事情。他們討厭、拒絕環境的變化,其頑固程度令人吃驚。


另外,這類兒童非常執拗,一旦認定的事,不管旁人如何苦口婆心地勸說都不會做出任何讓步。


他們常用否定性的言行來直接表達自己的不快,即便是開心的時候也很少展露笑容。因此,周圍的大人會認為他們「總是悶悶不樂」、「不可愛」。



內斂型養育法

營造舒適熟悉的環境讓孩子安心。

積極接納孩子的情緒和需求。

不要強行制止孩子認定的事情。

每天30分鐘,製造與孩子面對面的親子時間。

請孩子幫忙做事,讓他承擔責任和任務。

即使孩子沒有笑容,也不使用 「不可愛」等否定性言辭。

父母做表率,主動打招呼,常說「謝謝」、「對不起」。


敏感型——膽小、易受傷


敏感型兒童常因一些小事而哭泣,擁有一顆纖細敏感的玻璃心。平時總是怯生生、畏縮縮的。有時候,陌生人跟他打個招呼,都能把他惹哭。


這類孩子的適應能力發展較為緩慢,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融入不熟悉的環境。因此,在上幼兒園這件事上,媽媽們會吃不少苦,因為很多敏感型的孩子會說「不想上學」。


他們也不擅和他人進行交流,常常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陷入被害妄想:「他討厭我」。


敏感型養育法

嬰兒期儘可能給孩子創造安靜穩定的環境。

和孩子說話時輕聲細語,多些笑容。

讓孩子多爬,克服膽怯。

帶孩子參觀美術館、多聽音樂會、多看舞台劇,讓孩子多接觸

「真實的物品」。

多花些時間陪孩子適應新環境。

不要把父母的想法強加於孩子。


模範型——害怕失敗、在意他人評價


在兒童的五種氣質類型中,「模範型」兒童似乎是比較理想的氣質類型。例如,他們適應性強,能不斷觀察吸收大人的言行,語言發育早。但是正因為此,這種氣質類型的兒童自尊心強,具有完美主義傾向,因而過分地在意旁人的評價。正因為他們一直想扮演「能幹的孩子」的角色,所以背負著很大的壓力,為了緩解害怕失敗的情緒,有可能出現欺負同伴、撒謊、轉嫁責任等讓家長頭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