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譜!用這幾個小竅門,黃梅天開空調更省電!但也要避免幾個誤區

2024-07-02     環球時報

本文轉自【上海網絡闢謠】;

今年的「暴力梅」讓上海人沒了脾氣:要麼傾盆大雨,要麼悶熱齁勢,即便雨中有片刻涼爽,也很難降低室內溫度。於是,空調成了梅雨季的好伴侶。

在社交平台,流傳著各種空調省電小竅門:有人說,梅雨天用「除濕」模式更省電;也有人說,離開室內要及時關閉空調,節約用電……這些建議靠譜嗎?

「除濕模式」省電降溫

但烈日炎炎不管用

「除濕模式可以製冷,但是否省電要根據室內和室外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等情況具體分析。」 中國製冷學會科普部主任高級工程師李晉灝表示。

簡單來說,空調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製冷劑的氣化和液化將室內的熱量轉移到室外。

在製冷模式下,空調啟動壓縮機、風機以及其他部件來推動製冷劑形態轉換,將室內熱量轉移到室外機排出,從而降低室內溫度。

除濕模式可以理解為空調間斷製冷,即簡短啟動壓縮機等部件,降低風速,使得空氣中的水分更容易附著在空調機和蒸發器上,達到除濕目的。該模式在適當降低室內溫度的同時,又降低了濕度,所以讓人感覺比較涼爽。

要注意的是,除濕模式需要壓縮機頻繁啟動和停止。業內人士因此建議,「除濕」模式適合在溫度不超過30℃的梅雨季、回南天等開啟,一次開一兩小時即可。

然而,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以及氣候乾燥地區,除濕模式的降溫效果並不明顯,如果長時間開啟,反而會增加耗電量。這個時候,與其一直開著除濕模式,不如直接選擇製冷模式,降溫效率更高。

「製冷模式」省電有竅門

如果使用了製冷模式,還有降溫竅門嗎?

也有。

最直接的是,適當調高空調的設定溫度。要知道,設定溫度每提高1℃,能減少約10%的空調用電負荷量。總體來說,夏季空調的溫度設置在26℃至28℃最合適。

有消費者覺得,提高空調溫度,感覺不涼爽了。這個時候,一台功率不高的電扇能幫上忙。

電扇的降溫原理很簡單:增加氣體流速,從而加速皮膚表面的水分蒸發,水分蒸發有效帶走熱量。

空調房中,人體體溫通常高於周圍溫度,而一台台式電扇,乃至那種隨身攜帶的小電扇,都能加速人體周圍空氣流通,不僅帶走人體附近相對較熱的空氣,還能加快汗液蒸發,用很小的成本帶來更涼爽的感覺。

據悉,美國能源部也曾建議在開啟空調時開啟電扇,指出這麼做能讓體感溫度下降2℃左右。

「空調扇」不是空調,可以自制

除了使用空調有技巧,也有小竅門提高電扇降溫的效果。

比如,目前市場上有一種「空調扇」,價格比普通電扇要高一些。不過,大部分「空調扇」與空調的製冷原理不一樣,不是通過製冷劑的形態變化降溫,而是在風扇吹風前加入水或「冰晶」,當風扇吹出的風經過水或「冰晶」後在傳遞到人體,感覺風的溫度更低。

至於「冰晶」,並不神秘,類似冷鮮運輸時使用的冰袋。所以,消費者可以自制「空調扇」,比如在電扇前放幾個冰袋、放一個裝滿冰的水杯等,都能起到類似的效果。

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能看到這樣的鏡頭:古人在房間內放置了大量盛滿冰的冰缸,再配合打扇。這種消夏方式與「空調扇」的原理是一樣的。

有些誤區不僅不省電,還會增加故障

除了靠譜實用的降溫方式外,有些「節電竅門」則適得其反,其中之一包括「人一離開房間就關閉空調」。

頻繁開關空調容易造成空調壓縮機損壞。通常,關閉空調後,最好等待半小時後再次啟動。

還有,不建議在空調吹風口放置擋板。因為擋板阻擋空調吹風後,容易造成空調傳感器誤判,影響製冷效果。另外,擋板上會因為溫度低產生凝水,不僅會滴落,還會造成局部潮濕、發霉等情況。

此外,不要給室外機「穿衣服」。有些消費者喜歡乾淨,會給空調室外機加裝外衣或用雨衣等物品防止其「風吹日曬」,這種做法不可取。室外機最怕的不是風吹雨打日曬,而是散熱困難,否則會引發故障。因此,要保持室外機良好的通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cf99feda6092738e25e7f03a869de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