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宗為什麼一定要迎回玄宗,而不是留玄宗在蜀中養老?

2023-04-19     尋根拜祖

原標題:唐肅宗為什麼一定要迎回玄宗,而不是留玄宗在蜀中養老?

唐玄宗、唐肅宗這對父子的感情真是一言難盡。

唐肅宗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子,生母楊貴嬪。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太子李瑛被廢,一年後,唐玄宗將太子桂冠戴在了27歲的李亨頭上。

事實上,以李林甫為代表,朝中有一股勢力希望擁立的對象是壽王李琩。唐玄宗最終卻選擇了李亨,對此,李亨的心中充滿了對父親的感激。

然而,整整二十年,李亨的儲君之路走得相當艱難。

李林甫並不甘心接受失敗的現實,他一直在找機會掀翻李亨,為此他製造了兩起事端。

天寶五載(746年)正月十五,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回京述職,夜遊燈市時偶遇刑部尚書韋堅,兩位好友相談甚歡,於是便相約來到景龍觀道小酌。

第二天,唐玄宗就接到李林甫的密報:韋堅私會邊將,密謀擁立太子。

韋堅有個特殊的身份,他是太子妃韋氏的哥哥,李亨的大舅哥。作為外戚,與手握兵權的邊將私會本來就犯了大忌,選擇的地點偏偏還是讓人充滿遐想空間的道觀。

李林甫一點都不隱瞞自己的意圖,直接點明二人密探的內容就是想用李亨取代唐玄宗。

這條消息如同重磅炸彈一般,捲起一股驚濤駭浪,皇甫惟明和韋堅雙雙被殺,太子李亨驚恐之下請求與韋氏離婚,以撇清關係。

這年年底,波瀾再起,有個叫柳勣的官員,狀告杜友鄰「妄稱圖讖,交構東宮,指斥乘輿」

杜友鄰其實柳勣的岳父,他還有一個女兒嫁給了李亨,位封「良娣」。柳勣明面上是衝著杜友鄰來的,其實暗中劍指太子,假如查實,李亨一定在劫難逃。

當然,這件事背後的指使者又是李林甫。面對劫難,李亨只好再度請求離婚。

這兩起事件,雖然唐玄宗都適時地按下了暫停鍵,讓李林甫的陰謀沒能得逞,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如果不是唐玄宗的縱容,李林甫哪來膽量將魔爪伸向太子?

唐玄宗為何要這麼做?為了皇位的穩定唄。自古以來,皇帝和太子代表新舊兩大陣營,皇帝對太子陣營從來就是一百個不放心,因此上演了數不清的父子相殘事件。

唐玄宗不是不知道李林甫誣告太子,但他需要李林甫制衡太子,因此,他樂於見到李林甫不停敲打太子,哪怕兒子被搞得心力交瘁。

李林甫死後,楊國忠完美地繼承了李林甫的事業,繼續打壓李亨。可憐李亨才四十歲就滿頭白髮,走路岣嶁著腰,畏畏縮縮如同行將就木的老朽。

作為普通的王爺可以退,作為太子有退路嗎?歷史證明,太子只有兩條路,要麼接班,要麼死。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帶著李亨一行逃往蜀地,路經馬嵬驛時,爆發了震驚天下的譁變事件。這場事件導致楊國忠全族,及其骨幹成員被團滅,士兵們甚至逼迫唐玄宗縊殺了鍾愛的楊貴妃。

第二天,李亨被當地父老挽留,於是父子倆不得不分道揚鑣,唐玄宗繼續西行,而李亨則去了靈武,組織平叛事宜。不久,李亨宣布登基稱帝,並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事情發展到這兒,唐玄宗終於看清了李亨的嘴臉,原來他才是「馬嵬驛之變」的幕後指使者。

唐玄宗能怎麼辦呢?宣布李亨非法登基?山河破碎的情況下,父子再反目,都不用安祿山出手,大唐就分裂了。況且是自己一手將大唐推進了深淵,天下還有多少人支持他呢?

於是唐玄宗委曲求全,裝出一副父慈子孝的模樣說,我早就想把皇位傳給太子了,太子這是幫我完成恢復山河的心愿,孝順孩兒。

就這樣,一對父子各懷心思,卻都不約而同地擺出一副親密無間的模樣,完成了政權交接。

至德二年(757年),唐軍收復長安,李亨返回京城,他高興地對李泌說:「朕已經發文成都,請太上皇回鸞了。」

李泌看完信,卻搖頭說:「太上皇是不會回來的。」

李亨吃了一驚,忙問緣故。李泌說,你在信中聲稱要請太上皇復位,自己退居東宮,這不明擺著讓太上皇無所適從嗎?

果然,當唐玄宗接到李亨的信後,心裡五味雜陳:這孩子,心中的芥蒂太深了,生怕我跟他奪權,回去豈不是自找麻煩?

唐玄宗當然想回去,但涉及皇權歸屬問題他還能回去嗎?這根刺不挑出去,父子相殘依然無法避免,那還不如終老蜀地。

好在李泌亡羊補牢,又給唐玄宗發來第二封信,信中不再提皇位的問題,而是就說一件事:「天子思戀晨昏,請促還以就孝養」,兒子想念您了,您回來我給您盡孝道。

果然這封信藥到病除,唐玄宗高高興興地回來了。一件本來很簡單的家事,竟然夾雜了太多的權謀,您可見這對父子之間的恩怨有多深。

那麼,唐肅宗為何要迎回唐玄宗呢?將他留在蜀地養老,父子不相見豈不是省了這些麻煩?

從感情上講,他希望父親回來

講了這麼多父子間的齟齬,但他們總歸是父子。這一年唐玄宗已經72歲了,唐肅宗也46歲了,還有多少年留給這對父子享天倫之樂?

當剝離掉權力之爭時,唐肅宗就會回到父慈子孝的一幕。想當年父親能力排眾議選中自己,你能說這不是特別的愛嗎?

在遭受李林甫打壓時,父親多次回護,又多次親往太子府,關照自己的生活起居,你能說這裡沒有拳拳父愛嗎?

權力是塵埃,它雖遮掩本心,但始終無法摧毀人性。五年後,當唐玄宗即將走向人生終點時,唐肅宗竟然被這則消息傷心得一病不起,三天後他也追隨父親的足跡去了另一個世界。

直到此時人們才發現,真情是如此美麗。

從身份上講,他不能不接回父親

如果唐肅宗不接唐玄宗回京城,他必將遭到天下人的恥笑,甚至危及自己的皇位。

中國數千年歷史,王朝更迭頻繁,但無論哪一個王朝,都會秉持「以孝治天下」,這是農耕文明的精神核心,也是整個中華文明的價值認同。

雖然由於安史之亂,導致唐玄宗的威信盡失,但作為父親,他有享受天倫之樂的權力。事實上,唐肅宗李亨為了凝聚人心,也一直宣稱是在替父親完成心愿,這會兒他不能打自己的臉。

作為皇帝,他是天下人的表率,孝道是必須恪守的天條。皇帝在京城,將父親留在偏遠的蜀地,除非李亨想被口水淹死。想想那位宋光宗,不就是因為孝道虧缺,最後「被太上皇」了嗎?

從政治上講,他不敢不接父親回來

這一點估計很多人不以為然:一個失國皇帝,還能對現任皇帝有威脅嗎?

當然有,甚至威脅不小!

唐玄宗當了四十五年天子,雖然被兒子干成了太上皇,卻依然捨不得手中的權力,在同意禪位的同時,他明確表示:北方歸你管,南方離我近,我來管。

唐玄宗的這個安排,讓接近破產的大唐帝國形成了「權力二元結構」,直接導致永王李璘與李亨的反目,並引發「李璘謀反案」。

更讓唐肅宗擔心的是,由於自己的一系列失誤,導致平叛並不順利,陳濤斜之戰損兵4萬,相州之戰30萬大軍折損大半,洛陽得而復失……直到唐肅宗駕崩,平叛大業依然看不到亮光。

這種情況下,李亨的皇位遭受了極大的挑戰。稍有不慎,唐玄宗鹹魚翻身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正是這種忌憚心理,後來唐玄宗回到長安後,遭受了種種令人寒心的打壓。處罰與太上皇有接觸的官員、貶黜發配陳玄禮高力士、強行遷宮軟禁,這一樁樁令人髮指的事,哪裡有半點盡孝的影子?

所以,李亨絕不敢將父親留在成都,很容易失控。

我們以唐玄宗返京,父子倆重逢的場景結束本文,相信您一定能從中咂摸出一點滋味。

至德二年,600名禁軍護送唐玄宗抵達鳳翔,迎接他們的是李亨派來的3000精兵。為首的將領一聲令下,繳了600禁軍的武裝,然後該由這3000人護送太上皇繼續前行。

抵達咸陽後,李亨一身紫袍(三品以上官員的朝服)靜候在那裡。見到唐玄宗,他脫下外罩的黃袍,在望賢宮樓下一路小跑上前,給父親行拜舞禮。

唐玄宗趕緊下樓,摟住李亨直掉眼淚,李亨抱住父親的腳嗚咽不止。

唐玄宗接過黃袍,親自披在李亨身上,李亨趕緊伏地叩首推辭。

唐玄宗苦笑:「天命、人心都歸於你,朕能頤養天年,就是你的大孝了。」李亨假模假樣推辭一番,接受了黃袍。

從咸陽回京的那天,李亨親自為唐玄宗牽馬步行。行走數步,唐玄宗制止了,於是李亨乘馬為前驅,卻不敢占據馳道。

唐玄宗幸福地對左右說:「吾為天子五十年未為貴今為天子父乃貴耳!」

您品品,這是幸福之語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cb4e96304f2b13a65f5279311449e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