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前三集」拉滿期待值,「開局高燃」後如何「全程高能」?

2022-06-08     深度文娛

原標題:「生死前三集」拉滿期待值,「開局高燃」後如何「全程高能」?

在電視劇創作領域一直有「黃金七分鐘,生死前三集」之說:幾乎有40%觀眾會在前三集就棄劇。在第一集的棄劇用戶里,有35%是在前7分鐘內棄劇的。第7分鐘之後,所有拖拽、快進以及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會提升20%。前三集的播出效果和口碑反響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劇集的整體收視率和用戶市場。

特別是當下,隨著觀眾碎片化時間追劇和上新劇集營銷策略的全方位推進,影視製作方和播出平台對劇集首映當天的曝光話題度和播出數據尤為看重,導致劇集創作在「生死前三集」中內卷愈發嚴重。

緊扣「眼球效應」創作

開篇先聲奪人,爆梗懸念前置

熱愛追劇的觀眾可以發現,近一兩年來熱播的電視劇,往往把精彩的懸念和故事情節集中在前,以達到先聲奪人、「視覺抓人」的效果,從而觸發觀眾好奇心,增強追劇動力。

2022年無限流題材「黑馬」《開端》開篇即是主角爆炸,一集之內爆炸六回。仿佛開了加速器的劇情,採用與「介紹-鋪陳-衝突-高潮」這一循序漸進截然相反的創作方法,直接把懸疑值拉滿,很容易就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心居》聚焦新時代民生問題,圍繞顧清俞與馮曉琴之間的姑嫂矛盾展開,外地媳婦馮小琴嫁到上海多年,一心想要買房,但是經濟實力不允許,就問姑姐顧清俞借錢,在雙方口角之中丈夫因為推搡意外去世,姑嫂之間的矛盾全面升級。而這些一連串的劇情都發生在首播當天,絲毫不拖泥帶水的劇情讓觀眾獲得一種酣暢淋漓的「爽感」。人性不同面向的深度挖掘,以及現實議題的大膽聚焦,都讓劇集獲得了極高的話題度。

這種創作手法也更多地被運用在當下以「強情節、快節奏」為特色的懸疑劇中,戲劇衝突越來越快,懸念設置越來越早。

近期大火的《對決》第一集便充斥著劍撥弩張的氛圍感,一輛麵包車公然把一個裝著屍體的麻袋仍在公安局門口,直接讓觀眾認識到掃黑之「黑」到底有多「黑」,除惡之「惡」究竟有多「惡」,也鋪墊出警務人員打擊罪惡的精神與決心。

5月22日新上線的緝毒懸疑網劇《暗夜行者》,男主角駱翔前面是帥氣狙擊手凝神屏息準備射擊的動作,背後慘遭壞人一槍直接入海,第一集上線即下線,節奏之快令觀眾猝不及防,也直接拉開緝毒警察高能反轉智勇博弈的大戲。

影視作品主要靠故事吸引觀眾,在「生死前三集」這一創作理念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創作者深諳「流量密碼」,利用多種手法營造故事開篇密集的衝突感、懸念感,從而構造出情節曲折、內涵獨特、吸引觀眾的故事脈絡。

市場「馬太效應」加劇

觀眾耐心缺失,競品廝殺激烈

影視創作審美風尚的變化,與市場需求變化有著密切關係。

伴隨影視劇創作降本增效的改革深化,長視頻網站中「馬太效應」日漸凸顯。

一方面,渠道和終端始終是媒體生態變革的前沿陣地,隨著各大短視頻平台的推出和廣泛應用,碎片化追劇成為風潮。

從倍速觀劇、解說式看劇到碎片化追劇,觀眾的追劇速度一直在提速,追劇方式越來越隨意,觀眾無法沉浸式觀劇的行為正在模糊和透支影視作品作為藝術創作的品質和價值。特別是在影視創作市場供大於需、信息冗餘爆炸的當下,觀眾的追劇可選擇性極大增加,但觀劇的耐心在極大降低。

在電視劇開播當天,豆瓣、貓眼等社交媒體便會開啟電視劇打分和熱評,高口碑的劇集會引起廣泛的社會媒體互動,而評價較差或水花不大的劇集則會悄無聲息,前三集直接決定了觀眾的棄劇率。

另一方面,播出平台都在密切觀察著電視劇首播的口碑發酵,並動態地調整著資源分配,將話題和廣告資源更多地給予開播話題度較高的劇集。

近期引發全民「探案」熱潮的優酷自製劇《重生之門》,第一集中莊文傑便陷入丟畫案件,「18秒停電時間密室偷盜,假畫高懸於牆,真畫如何『不翼而飛』?」的懸念設定引人入勝。該劇首播上線6小時,優酷熱度飆升9674,並相繼包攬優酷站內電視劇、熱播、獨播、懸疑版四榜第一,貓眼、燈塔、酷雲等多榜單第一。

這使得播出平台優酷進一步加大了對該劇的宣傳力度。在該劇播出期間,優酷關於該劇的宣傳內容格外密集高頻,並定時播報該劇熱度值加大觀眾對該劇的想像期待,持續吸引觀眾收看,形成良性互動。

此外,劇集製作方、出品方,導演、演員、編劇等相關人士,包括各類自媒體平台也會根據劇集反響,在同步營銷造勢上相應分配精力與資源。

因此首播熱度較高的劇集只要後續內容不爛尾,一般身價只會水漲船高,從而擁有相對穩定的廣告收入和市場份額。而開播反響平平的劇集,除了一部分觀眾「自來水」,基本很難再獲得平台、廣告方、乃至於製作方本身的青眼相加,各種扶持和曝光會持續衰弱。

這種格局導致各類資源越來越向少數頭部劇集集中,經過一番循環反覆,整個市場結構向「二八規則"轉變,形成影視市場的「馬太效應」

殘酷的現實環境對於影視作品的生存發展提出嚴峻的挑戰,從而影響改變著影視創作的風氣。

秉承長期導向

重視敘事邏輯,兼顧商業藝術

不過,「生死前三集」決定論雖然更符合市場規律,但從長期來看,過分看重話題、爆梗、懸念的前置,不一定完全符合藝術創作規律,有時候不免陷入「開篇即巔峰」的誤區,呈現出高開低走的趨勢。

影視劇集的社會特殊性在於對象的「精神消費」,即美的享受。當影視審美完全被市場需求所牽引,而忽視、甚至是錯亂了影視作品藝術價值和商品價值之間的辯證關係,那麼這種創作的口碑便是不持久的。

觀眾的眼睛亦是雪亮的。

大浪淘沙留下來的精品劇集均在謀篇布局上構思精巧,開篇的「爆梗」服務於故事的整體性,能夠完全融合進劇情的層層推進和人物命運的波折起伏中,是故事完整性不可或缺的一環。

2020年暑期爆火的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劇集首播當天便引起巨大反響,根本原因在於劇集敘事乾脆利落,開集3分鐘內就出現高潮場景——一場蓄謀已久的謀殺。

秦昊飾演的張東升帶著岳父岳母去爬山,到達山頂時,假借替二老拍照,將兩人推下山崖。秦昊精湛的演技將張東升這個角色演繹的入木三分,「爬山」也成為社交網絡中的「出圈」爆梗。

不落窠臼的敘事方式將「生死前三集」這一原則運用地出神入化,使得該劇首播後豆瓣評分一度衝上9.2分。

而劇集後面的內容結構也邏輯縝密,節奏緊湊,在保留原有犯罪題材創作的基礎上,結合了受眾審美特點和社會倫理道德,在敘事、鏡頭、空間造型美學及功能性配樂等方面進行了超預期的表達,呈現出富有電影質感、充滿「餘韻」的審美經驗。

迄今為止,該劇豆瓣評分分數依然高達8.8分,觀劇標記人數在2022年5月已接近百萬,堪稱懸疑劇當之無愧的標杆。

近期剛剛完結的掃黑題材劇集《對決》則有異曲同工之妙。該劇聚焦的是一個永遠與衝突和人性糾葛的話題,從首集爆出政府征地拆遷補償問題,到以一把神秘失蹤的制式手槍,串起三起惡性的槍擊案,這與以往傾向單元劇形式的刑偵題材影視劇有較大區別。

如何組織不同內容之間的架構鋪陳,彰顯人物的性格特色,使劇集整體敘事呈現出多而不亂的特徵,十分考驗編劇的創作功底。

而編劇則頗具匠心巧思,利用現實題材中的涉案劇天然具有情節張力強、戲劇濃度高等敘事優勢,每集開頭都設置好敘事引子,兼具真實與尺度,用鏡頭深刻剖析人性與法治。

無論是兼具理想主義的幻影和現實社會傷痕的刑警武劍,還是看似圓融親和實則對正義堅持不懈、面對困難永不妥協的文陸陽,亦或是外表斯文內心精明狠辣的陳錦發,人物刻畫均栩栩如生。

故事既運用環環相扣、層層剝離、步步深入的劇情來吸引觀眾,又真實反映了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艱巨與複雜,以生動故事彰顯依法嚴懲黑惡勢力的堅定決心,成功避開「虎頭蛇尾」的誤區。

「生死前三集」折射出當下影視劇創作的焦慮心態。然而古語云「欲速則不達」。「開局高燃」不意味著「全程高能」,如何在觀眾碎片化追劇心態下堅守視聽兼備、叫好叫座的影視創作品質,是劇集製作方和播出平台需要共同面對和思考的課題。

通過最大限度真實的情境、人設和表演來營造戲劇衝突,而非以誇張的戲劇化來譁眾取寵;通過從人格層麵塑造真正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而非讓表面化、刻意化、小品化的爆梗、懸念塑造破壞、割裂作品整體氛圍,是劇集真正走入觀眾心中,行穩致遠的一條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c7c17783922bec75935c6c35c6e9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