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人考:劉德秀(5)

2023-09-10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宋詞人考:劉德秀(5)

鍾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史丹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編者按:

本文是鍾振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宋詞人年譜、行實考》(項目批准號17ZDA255)的階段性成果。

宋詞人考:劉德秀(5)

賀新郎·西湖

[宋]劉德秀

雨沐秋容薄。瑩湖光、琉璃千頃,浪平如削。步繞湖邊佳絕處,時涌瓊樓珠閣。記一一、經行皆昨。十萬人家空翠里,借姮娥、玉鑒相依約。卷霧箔,飛煙幕。〇天機雲錦才收卻。放芙蓉、岸花十里,翠紅成幄。向晚買舟撐月去,笑引銀漢共酌。醉欲起、騎鯨碧落。試喚坡仙哦妙句,問淡妝、此夕如何著。只雲月,是梳掠。

劉德秀,自號退軒。生於高宗紹興五年。孝宗隆興元年至孝宗乾道三年,南康軍司戶參軍。約乾道九年至孝宗淳熙三年,桂陽軍軍學教授。六年至九年,提領戶部犒賞酒庫所幹辦公事。九年至十二年,知潭州長沙縣。十二年至十五年,知潭州湘潭縣。

淳熙十五年(1188)九月至光宗紹熙元年(1190)十二月,承議郎、四川制置安撫使司參議官。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一〇《時事》三《淳熙至嘉定蜀帥薦士總記》曰:蜀帥例得薦士。京仲遠為代,薦費戒甫、遊子正。又薦劉仲洪、張子良,而仲洪、子良皆幕客也。

按,楊萬里《誠齋集》卷一二三《宋故太保大觀文左丞相魏國公贈太師諡文忠京公墓志銘》曰:公諱鏜,字仲遠。又曰:除敷文閣待制、四川安撫制置使、知成都府。在蜀四年,召為刑部尚書。

又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一二《雜事·京仲遠將命執禮》曰:淳熙十五年六月壬辰後四十日,蜀帥趙子直以疾求去。上諭大臣曰:京鏜人才磊落,可除待制、四川制置。

「蜀帥」,即四川安撫制置使之習稱。

「費戒甫」,費士寅字戒甫,後官至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

「遊子正」,游仲鴻字子正,後官至夔州路轉運使。

「張子良」,張伯源字子良,一作子長,殿試以第三人登進士第。

由上引文可知,京鏜之任四川安撫制置使,自淳熙十五年始,至紹熙二年止。

宋·扈仲榮等《成都文類》卷二八《記·官宇》三錄劉德秀《轉運司綠雲樓記》曰:都漕台之右,有樓屹然,榜曰「綠雲」,今使者栝蒼盧公所徙建也。樓之始,為堂於台治之前鹿園,而冠樓其上,堂曰「燕思」,而樓未名,則治平中霍公交實為之。堂敝中葺,並樓以新,堂仍舊名,而樓曰「爽西」,則乾道初任公慥實為之。其建置命名之義,有文湖州與可若李方舟知機之記在。其山川登覽之勝,賓客燕遊之適,前創尚可追見,而後葺者固在,宜無所事更矣,何徙焉?樓之地,厥初營主管文字公廨其上,實聯屬台治,一嬉笑動息必聞,於理勢俱弗順,前後病之,睨莫能易。及是朽敝甚,主管文字司馬逢謁於公,規徙其廨於鹿園,而以「燕思」「爽西」者置其地,且曰:清獻趙公嘗為斯堂顏篆,儻徙此,適與琴鶴堂相峙,於事宜為稱。公默揣漕計歲入有齊限,且環一道郡十餘,卒有水旱,羨補不足,將不給,顧安所取嬴資以事茲役?間閱籍,得自夔漕移,此時僦舟費若他道之饋遺,總為緡二千九百有奇,皆前至不用而蔵之官帑。曰:吾於是乎有資矣!即兩撤而新之。程工度材,毫計縷會,費不佗取,而用適足。既成,上樓下堂,視前不侈,揆今不陋。堂顏存舊,示不忘始。樓面勢直,名不得仍故。四顧茂林修竹,蓊然環翠,則取太白錦城散花詩「飛梯綠雲中」之句,易以今名,且屬德秀記始末。德秀聞:能勤小物者,然後能成天下之務。小之不圖,大於何積?公於一樓之費不苟取,以蠹漕計,其勤小物者歟?又聞能審取捨廢置者,然後能盡用物之智。今公儲所不當用之財以適所用,其審取捨廢置者歟?若是而成天下之務,盡用物之智,不難矣。使公繼自今得一行其勤小物之志,盡籠天下大計,其取捨廢置,有萬萬於斯樓者,則其利天下,豈有既耶!是可書也。雖然,亦有懼焉。人之情,於物得之孔易,則視不甚惜。後之人其毋以斯樓也不病吾財,而取諸無用,或者傾弗支,漏弗補,以隳公之志也夫!其抑思此以自警也夫!公名彥德,字國華,廉正仁信人也。其為治,如其為人。樓之徙建以淳熙己酉十一月之二十五日,斷手以十二月之三十日。後一歲記。

按,「今使者栝蒼盧公」,指當時成都府路轉運使司長官盧彥德。「栝蒼」,當作「括蒼」,處州之別稱。處州,即今浙江省麗水市一帶。這是盧彥德的籍貫。

「治平中霍公交」,霍交,北宋英宗治平年間任益州路(即後之成都府路)轉運判官。

「乾道初任公慥」,任慥,南宋孝宗乾道初年任成都府路轉運使司長官。

「文湖州與可」,北宋畫家、詩人文同,字與可,曾知湖州。

「李方舟知機」,南宋詞人李石,字知機,號方舟。曾任成都府路轉運判官。

「主管文字」,轉運使司屬官。

「清獻趙公」,北宋名臣趙抃,曾知成都府。卒諡清獻。

「顏篆」,用篆字題寫堂名匾額。

「夔漕」,謂夔州路轉運使司。

「堂顏」,堂之匾額。

「淳熙己酉」,即淳熙十六年。其「後一歲」,為紹熙元年。是時劉德秀似猶在四川制置使幕府。

(未完待續)

作者/鍾振振 編輯/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b052563a044477b4c8d7fc676584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