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知道平均每位玩家的好友數量,複雜性科學中心(CSH)的科學家就能預測出某款網遊里各個組群的大小。
社會學家一直關注人類社會的群體如何形成。在許多不同的情況下,他們都觀察到了避免壓力和同質吸引的衝動,即人們與具有類似特徵或觀點的其他人組成團體的趨勢。
「儘管已經研究了多種模型,但對同質和避免壓力這兩種要素如何導致人們聚集成團體的的機制,尤其是團體的大小分布知之甚少。」該研究的第一作者、CSH的Korbel的指出。現在藉助來自物理學的兩大前沿領域——自組織和自旋玻璃現象——科學家現在對社會群體形成有了新的認知。
人類社會的一個定義特徵是,由大量個體的人(通常是出於特定目的)組成的。CSH的Stefan Thurner說:「困難之處是需要協調,需要巨大的努力。當群體的規模和內部衝突同時增長時,必須有一些特定的機制使人類能夠有效地組織。這些機制應具有一些非常普遍的人類行為特徵,例如同質性和避免群體內部壓力的趨勢。」
人類表現得像自旋的粒子
當有類似觀點的人開始互動時,社會群體通常會出現。Korbel回憶說:「在先前的研究中,我們研究了小型熱力學系統中納米顆粒的自組織,在那裡它們自發地形成高階結構而沒有任何外部干預措施。然後我們意識到:這與人們所做的類似。」
人們互動,出現與膠體或聚合物非常相似的團(體)。 由此動機,研究小組開發了一個簡單的同粒單元模型,該模型基於自旋粒子自組織的機制。
該模型能夠預測多人在線遊戲pardus中小組規模的分布。 Korbel解釋說:「通常需要了解網絡的結構及其設計方式。但在我們這裡,只需要知道玩家平均有多少朋友。」 僅憑相對較少的信息,研究人員就能夠預測有多少組群,以及成員規模的分布。
「當然,人比粒子更複雜,但是它們之間的某些類型的相互作用是相似的,特別是人形成組的可能性。這個值叫做熵。」
有一些人傾向於組成大型群體,但是當意見差異過大時,自組織沒有發生。 Korbel說:「在這種情況下,成為一個大團體,對成員來說會給帶來太大的社會壓力。」
除熵外,社會壓力是另一個關鍵指標,與熵這種物理特徵相當。組中的人越相似,他們可能遇到的社會壓力就越少。
從物理的角度來看,可以將其與鐵磁性相比較:在磁鐵中,所有旋轉指向相同方向。以自旋玻璃為例,它是金屬和非金屬合金,它們是無序的。由於這種複雜的結構,旋轉處於「壓力」中,因為它們必須與其他旋轉保持一致,但又不能同時進行。「這類似於一個有不同意見的群體。您不能同時與所有人保持一致,所以會感到疲憊和沮喪。」
Thurner說:「有趣的是,非常不同的系統可以具有相同的熵表達。」
Korbel總結說:「我們的新模型可以幫助預測與社交網絡和大眾媒體相關的社會學現象,還顯示出跨學科研究方法的潛力,這些方法在複雜性科學中特別有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a88b6b28d952a6ff6e76ad9c3a9f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