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重逢」一年 寧波出境游的變與不變

2024-01-20   寧波晚報

原標題:「與世界重逢」一年 寧波出境游的變與不變

中國寧波網記者 苟雯

2023年1月20日,文旅部發布通知,試點恢復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經營中國公民赴有關國家出境團隊旅遊和「機票+酒店」業務。

今天(20日),出境團隊游重啟滿一年。一年來,有旅遊從業者經歷了等待和回歸,也有遊客重新出發。

「與世界重逢」一年,迎來了哪些變與不變?

去年2月,寧波出境游首發團赴泰國。本網資料圖 苟雯/攝

遊客——

重逢,收集人生的「瞬間」

去年2月10日,寧波出境游首發團啟程,目的地是泰國曼谷。那趟航班上,185個座位都坐滿了,從義烏趕來的樓先生對著鏡頭開心地說:「我昨天晚上一夜沒睡!」

「與世界重逢」一年,旅行者們懷抱熱愛、探索世界的好奇心沒有變。

去年,大學畢業的姚同學開啟了一場一人的「青春冒險」,在日本隅田川,她用鏡頭記錄下了一場夏日煙花,那個畫面被她標記為「人生瞬間」。

「之前去過泰國和日本,都是跟團游,這是我第一次自由行。」姚同學說,機票通過航司官網預訂,簽證通過旅行社辦理,一切都很順利。如果時間允許,今年她還會選擇出境游,優先選擇近一點的亞洲國家。

「『新馬泰』是我考慮的下一個目的地,因為容易溝通,還能免簽,說走就走。」她說。

去年,戚女士所在的公司100餘人在泰國開啟團建。「上一次出國旅遊還是兩三年前,這次再去發現旅程更加人性化,在用餐上也會更多考慮我們的口味。」她說,一周不到的行程,戚女士和同事們玩得盡興,還相約來年。

據悉,今年1月1日至1月9日,寧波機場海關累計監管進出境國際客運航班123架次,出入境超1.4萬人次,較去年1月分別增長約40%和50%。

如果說第一批出境團隊游國家(地區)名單公布之後,遊客們還在觀望,旅遊從業者們還在經歷「重整山河」的恢復期,到後來更多國家(地區)加入出境游「朋友圈」,再加上免簽政策推動,層層利好湧來,出境游迎來加速上升期。

去年3月10日,文旅部發布第二批出境團隊游國家(地區)名單,「追加」60個國家(地區);8月10日,文旅部發布第三批出境團隊游國家(地區)名單,總數上升至138個。

范曉玲(左)在旅遊對接會上。受訪者供圖

旅遊從業者——

變化,不停的「創」與「闖」

在一個接一個的出差中,浙江達人旅業股份有限公司出境部總經理范曉玲迎來了入職一周年的紀念日。

去年1月,她成為了出境團隊游重啟後,公司出境部的「001號」員工。彼時,人員流失嚴重,境外合作方也已經不再如昨。

於是,在旅遊行業深耕近20年的她在出境團隊游開放時,選擇了重新開始。

澳大利亞、泰國、菲律賓被范曉玲走了個遍,一番調研後,她果斷拋棄了以往「廣而全」模式,轉向「專而精」,這意味著把重心調整到定製產品上。

「定製游是未來的方向,我們要比市場走得更快,不能等待市場。」她說。

去年4月,她拿下了一筆200人的大團訂單。和以前「甩個路線報價」不同,她和對方就路線行程以及報價溝通良久。

泰國宣布免簽之後,「新馬泰」成為熱門出遊地。今年1月初,她又跟著出遊團隊飛了趟泰國。

「跟著團隊走,為的是最快得到反饋。」她說,重啟的是國內遊客向外的步伐,也是世界對中國市場的期待。

去年,南非旅遊局中國路演、紐西蘭大中華區旅遊洽談會……國外的旅遊業「賣家」直接把生意談到市場一線。

一線探市更能感受變化,也讓范曉玲堅定了在專業板塊深耕的決心。「今年,我們依然會在定製出境游板塊發力,打造自己的『標籤產品』。消費者的意識轉化需要時間,我們願意做好產品,繼續努力。」范曉玲說。

歷經產品設計、招兵買馬、資源重整,范曉玲一點點開始觸摸這個熟悉又不停變化的市場。

「沒有轉行,這是我的『不變』。要說原因,那還是對旅遊行業有情懷在。」范曉玲說,遊客們的熱情也在,他們要做的就是為市場提供差異化產品。「最近郵輪游火熱,首個國產郵輪愛達·魔都號項目本月已收客100多人。從春節訂單來看,還是以家庭出行為主,主打小團定製化安排。」她說。

市場的變化,從在線旅行商(OTA)的反饋也可見一斑。

攜程跟團游數據顯示,去年,一人旅行的訂單占比提升了25%;短天數出行占比從2019年的26%提升到現在的32%;當地參團占比超過了58%。

「年輕人不僅重視高性價比,同時期望能夠享受靈活個性化的出行體驗。因此我們在打造線路產品時,會考慮增加自由活動時間,增加互動和社交機會,甚至結合數字化技術,為旅行者提供方便的拍照和分享工具。」攜程旅遊事業群團隊游業務負責人肖吟元表示。

海島落日。受訪者供圖

學者——

突圍,是一道「必答題」

「當下消費者面臨的選擇更多,所以他們會更多地考慮,花費和收穫是否值得。」寧波諾丁漢大學商學院市場營銷學副教授王儀說。

去年末,因為工作原因她前往了英國。作為遊客和研究家庭旅遊和鄉村旅遊的學者,她感受到了變化。

「以前我們家是三人出遊,我可能會選擇預訂一個酒店房間。但是現在我有了兩個孩子,同樣的花費,可能會更傾向預訂酒店式公寓,因為有兩個房間和更大的活動空間。」她說,市場不乏選擇,比如境外游的酒店預訂就有booking、airbnb、agoda等不同的平台。

旅客的選擇,對應的是當下自身的需求。

從出境旅遊產品的供給上,雖然目前市場上長線與短線產品五花八門,但是依然存在一片「藍海」。

當下,已經不再是依靠資源的時代,遊客和旅行社的信息壁壘早已被打破。

「在旅遊這件事上,市場的需求變得更加細分。」王儀說,買票、訂酒店甚至租車,年輕的遊客都能一手搞定,但他們依然需要與目的地有關的更多「內容」。

這個內容,可能是一名經驗豐富的中文導遊帶著他們去博物館,脫離了租借的導覽器千篇一律的介紹,講解館藏文物的前世今生;或者是去小眾的「無人之境」,尋找這個世界在認知之外的可能……

看似碎片化的內容,恰是年輕人的需求所在。

在人群和旅遊產品類別精準的劃分的這個「課題」上,旅行社能做的還有很多,小眾目的地、定製化的行程……對於擁有資源的旅行社來說,如何能夠做到市場的心坎上,是在這個「洗牌」時代需要直面的問題。

「以前,消費者做決策的時間可能會很短,但是現在,社交媒體的興起、信息壁壘的打破,會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收集信息。只要這個產品足夠對胃口,依然會有其被選擇的理由。」王儀說。

寧波機場。苟雯/攝

未來——

期待,「出」「入」同行

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2024年國際客運市場將繼續加快恢復,預計年底每周達6000班左右,將恢復至疫情前約80%。

同程旅行發布《2024中國居民出境游需求趨勢前瞻》顯示,機票酒店等旅遊產品的價格,是影響人們出境游目的地選擇的首要因素,意味著「高性價比」依然是一個決定性考量因素。價格、目的地安全問題和人文歷史及風景成為出遊決定性因素TOP3。

「現在我最關注的是便利性,其次是性價比。」戚女士說,如果是家庭出遊,她會更多考慮家庭成員的需要,但如果是企業團建為目的出遊,可能會顧及團隊會議的需求,並且還得「有看頭」。

當出境游被更多的談及時,旅遊從業者們同樣期待的還有入境游,吸引更多境外的遊客到來。

在採訪中,旅行社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入境遊客逐漸多起來。但總體而言,這部分入境遊客的旅遊只是「順帶」,比如到寧波來參展、考察企業,在行程中抽空安排一日或兩日游。

「相比出境游,入境游的恢復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包括支付、簽證、交通及住宿等環節的便利化仍有待提升,入境旅遊產品和接待服務體系依然有待完善。

不可否認的是,相比出境游,入境游對激活本地文旅消費有更大的作用。

去年,文旅部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目前正在積極出台「入境旅遊促進計劃」,旨在為入境遊客提供更多高質量旅遊產品和更多便利化服務。中國除了對法國、德國、義大利等6國免簽,今年初又「追加」了瑞士和愛爾蘭,免簽「朋友圈」越來越大。

今年1月11日,國家移民管理局施行便利外籍人員來華5項措施,進一步打通外籍人員來華經商、學習、旅遊的相關堵點。

新的一年,無論是出境游,還是入境游,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