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丨全國秋糧收穫過六成!從種植到存儲,農業科技繪就糧食好「豐」景

2024-10-16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今天(10月16日)是第44個世界糧食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將今年全球活動主題確定為「糧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創美好未來。」

在我國,秋糧收穫已過六成、有望再獲豐收,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業科技對糧食豐收、保障糧食安全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作用。

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顯示,截至10月14日,全國秋糧已收64.3%,進度同比快1.1個百分點。其中,玉米已收67.5%,一季稻已收64.5%,大豆已收80.8%。秋糧占全年糧食產量的75%左右,是奪取全年糧食豐收的關鍵,今年農業農村部大力開展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重點推廣合理增密+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模式,強化品種和技術供給,帶動玉米、大豆等作物單產提升。

據測算,單產提升對於糧食豐收的貢獻占到七成以上,農業農村部今年還組織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巡迴指導,推行「科研院校專家+農技員+科技特派員+科技示範戶」的協同推廣模式,在關鍵農時包村聯戶做好技術指導服務。

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司科技推廣處四級調研員 張良:在全國打造7000多個科技示範基地,按照「1+N」的模式,把「1」項主推技術與「N」項配套技術相集成,形成綜合技術解決方案,抓好集成示範,不斷提升糧食產能。

水稻直播種植技術節本增效

金秋時節,黑龍江多地呈現一片豐收的景象。根據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農情調度顯示,截至10月14日,黑龍江省糧食作物已收穫1.4億畝。在綏化市綏棱縣,50多萬畝水稻正在收穫中。

總台記者 於文波:在綏化市綏棱縣上集鎮民族村的一處水稻收割現場,多台收割機正在作業。這裡種植的水稻不成行、不成列,和其他地方不同,從收割後的稻茬就能看出,這些水稻挨在一起鋪滿了整個稻田,這種種植方式叫水稻直播技術。就是把水稻種子利用無人機,經過衛星定位,均勻地拋撒到田裡,省去了育秧、插秧這兩個環節,既降低了種植成本,同時產量也沒有降低,畝產可達1200斤左右,這種種植方式也提升了水稻的綜合效益。

從去年開始,這個合作社更新成了國產收割機。這種機器的優勢是降低糧食耗,它可以根據地勢高低自主調節收割的高度,這樣可以收穫更多的水稻,還可以把倒伏的水稻也收穫回來,糧食耗可以控制在5%以下。這樣的收割機一天可以收穫近100畝耕地,大幅提升了作業效率。並且它還能把水稻的秸稈粉碎,進行拋撒還田,秸稈還田後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進作物生長。

正在作業的兩台旋耕機會把粉碎的秸稈和土壤攪拌到一起,明年春天攪漿整地時,就會把這些秸稈翻埋到土壤里。經過一年的腐熟,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保護黑土地。

記者了解到,民族村共有3400多畝耕地,其中2200多畝水田被合作社承包,這樣可以實現土地連片集中種植,適合大型機械作業,再通過規模化經營,就可以節本增效。賦閒的村民還可以外出打工,再多掙一份錢,增加收入。同時,合作社還與東北農業大學開展深度合作,專家教授會在水稻生長的關鍵節點進行技術指導,為當地農業增產增收提供了堅實保障。目前,綏棱縣的水稻收穫已經完成近90%,預計10月20日完成收穫。

山東:玉米合理密植提單產 智能農機減

山東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省,今年秋糧面積穩定在6600萬畝以上,當地開展合理密植提升玉米的單產水平,應用高端智能農機實現減

在山東濰坊高密市,10萬畝玉米密植高產示範田迎來豐收,種糧大戶袁家強的500畝玉米通過合理增密種植等方式,單產比去年提升了7.2%,畝產過1700斤。

在山東青島萊西市夏格莊鎮1.3萬多畝綠色增糧先行示範區,10台新型大馬力智能玉米收割機正在進行玉米機收減技能大比武。

山東省青島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機械化管理處三級調研員 程宏斌:全市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1.1萬台,北斗導航輔助駕駛拖拉機2500台,高效低玉米收割機4800多台,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1.6%。

截至目前,山東全省6600多萬畝秋糧收穫已完成90%以上,進入尾聲階段,收穫進度快、質量高,秋糧有望再獲豐收。

山東青島:玉米收購價格趨穩 新技術保障儲糧安全

隨著秋收進度加快,秋糧收購工作也陸續啟動,在山東青島,當地糧庫和企業做好倉容、資金等各方面準備,積極入市收購,目前,玉米價格低開後逐漸趨穩。

在山東青島萊西市這家糧庫,玉米種植戶趙敦績拉來了70噸玉米進行銷售。和往年不同,今年他通過手機App預約售糧,樣、檢驗、過秤、卸載,省去了排隊等候時間。

據介紹,今年新玉米上市初期,價格低於去年同期,隨著各級儲備企業、糧食購銷企業和加工企業積極入市收購,價格逐漸趨穩。

中央儲備糧青島直屬庫副總經理 張艷:目前萊西分公司已啟動秋糧玉米的輪換收購,我們準備了空倉容1.1萬噸,已入庫1000噸,全力做好倉容、資金、人員、設備的各項準備工作,迎接秋糧入倉。

記者看到,新收購的玉米通過傳送帶進入高大平房倉,一座倉房可以存儲玉米5000噸。

中央儲備糧青島直屬庫萊西分公司副經理 李彭我們可以通過倉內的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各個倉的溫度,進行智能化通風,實現低溫安全儲糧。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國家新建和改造升級倉容6500萬噸,儲糧技術不斷升級,在確保糧食數量安全同時,保質保鮮水平進一步提升。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潘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a3db7f11923534edc53c6b9ea00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