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的帶動下,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隨之所產生的生活垃圾也不斷的增加,對環境的污染和人們的健康產生了較嚴重的影響,同時也制約了社會經濟發展。目前我市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約2360噸,其中實現無害化處理的只有1410噸(焚燒處理775噸,填埋處置635噸),僅占59.7%。可見,推廣垃圾無害化處理及循環利用仍任重道遠,亟須引起高度重視。
為此,在2019年的「兩會」上,九三學社龍岩市委員會提出《關於加快推廣垃圾無害化處理及循環利用的建議》,這個建議在當前的環境下推行是否可行?3日以來,記者進行了採訪。
政協委員:
推廣面臨多重挑戰
建議逐一突破難題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垃圾無害化處理及循環利用主要存在四個主要問題,即垃圾分類回收脫節、規劃布局不夠合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污泥處置成本較高等。
對此,九三學社龍岩市委員會委員建議,一方面應禁疏結合促進垃圾分類,可通過出台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全面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辦公和生活、生產區域,應按照「三分類」(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標準和要求,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同時實行垃圾分類回收獎勵制度。
同時,要做好合理規劃布局,以龍麟水泥窯協同處理中心為主,逐步統一無害化處理龍岩中心城區、新羅適中和永定區、上杭縣及漳平永福的垃圾,將原未集中處理的新羅東方片白沙、蘇坂、萬安三個鄉鎮的生活垃圾集中送往現在的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在紅獅水泥協同處理生產線完工後,逐步替代漳平周邊的垃圾填埋場,在龍岩西部、北部各縣有條件的水泥廠,在不增加水泥產能的前提下,擇一處進行技改,覆蓋武平、連城、長汀等縣。
另一方面,應大力推廣水泥旋窯協同處理垃圾。分步處置已填埋垃圾,把中心城區周邊填埋場的生活垃圾,挖取送往水泥旋窯協同處理,並逐步擴大到清理所有中心城區周邊已閉坑的垃圾填埋場,其清理出的土地可作為城市發展用地;推廣實施垃圾的無害化處理,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污染土壤、工業固廢等垃圾送往水泥旋窯協同處理。
此外,建議加大資金政策扶持,可轉變政策補貼方向並適當提高補貼標準,如適當提高水泥旋窯協同處理補貼標準。
部門回覆:
針對政協提案建議
提高垃圾治理水平
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作為中央、省、市推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是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環境保護攻堅戰役及城鄉民生基礎設施補短板的重要工作內容,九三學社龍岩市委員會的建議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近年來,市住建局加快推進垃圾分類、鄉鎮垃圾轉運設施建設、提升城區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以及推進水泥旋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等工作。2018年我市中心城市建成區已正式啟動垃圾分類工作,選取部門小區、單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同時,中心城市主次幹道均有設置分類垃圾桶,並印發了《龍岩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方案》;全市124個鄉鎮已全部建成鄉鎮垃圾中轉站,94處鄉鎮生活垃圾簡易填埋場和6處燜燒爐,已於2017年8月底前全面關停,計劃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改;全市城區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以上;永定區已將生活垃圾運至龍鱗水泥廠旋窯協同處理,漳平市計劃將生活垃圾運至紅獅水泥廠旋窯處理,預計2020年初建成投產。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建議,進一步加快城市垃圾無害化設施建設,積極推廣水泥旋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協助城市管理部門不斷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切實提高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記者 施薇 劉玉榮 通訊員 賴文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YP-iW8BMH2_cNUgQ8x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