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電商行業的帶動下,一些相關聯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其中快遞行業就是最吃香的,據相關數據統計在過去的2018年里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了507.1一件,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快遞大國,因此在這樣的需求之下,國內的三通一達順豐等快遞公司可以說吃的是非常飽。
或許是意識到了電商平台所存在的紅利之後,眾多網際網路大佬開始入局其中,使得原本就競爭激烈的電商市場更是瀰漫了硝煙。不過即便如此,基本可以確定的是,國內的電商平台通常都是由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為主導。不過暫且不說拼多多,就先說說老牌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和京東。
有礙於京東和阿里巴巴的成立時間較早,因此外界總是喜歡將作為電商老二的京東與阿里巴巴相比較。雖然無論從市值,用戶活躍度等維度進行比較,京東和阿里巴巴同樣還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但憑藉著自運營和自物流模式的優勢,也為京東積攢下了良好的口碑。
尤其是劉強東以先見之明,耗時12年打造的京東物流,如今京東物流無論是口碑還是知名度甚至是影響力均超越了京東電商平台。根據中國物流行業獨角獸排名名單顯示,京東物流的估值已經超過了13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957億,或將成為京東翻身王牌。
實際上,電商模式的存在雖然方便,但是同時也存在著較大的短板,那就是物流配送問題。畢竟物流效率會對用戶的購物體驗造成最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意識到了這一點之後,劉強東才會毅然決然的選擇自建物流。即便從現階段來看,京東物流已經連續12年呈現出了虧損的狀態,但是在劉強東不屈不撓的精神驅使下,也將京東物流打造成了京東翻身的王牌。
如今,伴隨著京東倉庫的不斷增多,以及京東物流開始大規模展開個人攬件業務後,京東物流終於在今年成功實現了扭虧為盈。不僅獲得了良好的口碑,同時獲得了較為健康的發展模式。對此,京東物流CEO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到,京東物流將在今年下半年陸續擴展到三四線城市,以此來擴大用戶基數。同時,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京東物流的配送效率,京東物流目前也正在積極轉型,並在全國部分城市投放了一批智能快遞和運送工具。
所以,從目前京東物流擴張和轉型的方向來看,對於企業的整體發展情況而言,確實也會起到反饋作用,畢竟在物流的帶動下,也能幫助電商平台在三四線城市打開市場,增加知名度和用戶基數。最終實現一舉兩得,縮小與阿里巴巴差距的最終目標。
所以對於劉強東耗時12年打造的京東物流,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