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你要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

2019-11-14   谷乘風

如果說王陽明是個混蛋的話,那肯定有很多人要跳出來反對。然而,當你知道他平生作為的時候,或許會對這位大聖人有這樣的評價。

聖人,混蛋,相差並不多,在乎一心而已。

王陽明,心學集大成者,在儒學中,是能和孔孟、朱熹並稱的扛把子式聖人。

但他和其他端坐書案的聖人不一樣,王陽明左手持書繼絕學,右手操刀砍山賊,活出了瀟洒自在的人生,在艱難世道中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

前半生為追求智慧受苦受難

王陽明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一樣,在年輕的時候都有成就一番大事業的夢想。他有兩個夢想:一個是把這個世界研究透徹,另一個是多干點事,讓世界更美好。

王陽明他爹厲害,考中了成化十七年的狀元。俗話說的好:老子英雄兒好漢,那麼老子狀元兒子至少也是個探花吧!

王陽明和他的小夥伴也是這麼想的。



他果然很爭氣,鄉試一考就中,而且聰明非常,又很有愛國精神。在十五歲就上書皇帝,獻策要平定各地農民起義。

兒子志向高遠,才高八斗,當爹的當然高興,所以他就坐等兒子高中進士。

王陽明自信地走進考場,以為考中進士是板上釘釘的事,結果沒考上。

大家都勸他:「這次沒考上,下次肯定能考第一啊!」

他信以為然,當即寫下狀元賦詩,表明自己考中的決心。

再一次自行地走進考場,然後再次考不上!



平常人這時候肯定就慌了,可王陽明是要做聖人的人,所以他不慌,還笑著說「你們以不考第一為恥,我以沒考第一就感到煩惱為恥」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在第三次考試,終於考上,但也還不是狀元!

和他同批次考學的有倒霉的唐伯虎,這位由於卷子寫得太棒,被認為有作弊之嫌,差點被打死。

可見,古代科舉之艱難,文采學識夠了,還需要諸多機緣才能考上,哪有今天應試標準答案之公平!

公務員生活開始了,王陽明開始給領導端茶倒水,聽領導的話,爭取做一個為人民服務的好公僕。他辦事能力極強,一個人能幹一個部門的活。

所以,領導很貼心地把一個部門的活就都給他干!反正他能幹嘛,犧牲他一個,幸福全部門,划算地很!

大太監劉瑾當政,逮捕御史想要總攬朝政,王陽明能忍嗎?他不能,所以被脫了褲子打板子,然後流放三千里,貶到貴州龍場當小官去了。

這還不算,大太監還派人追殺他,多虧他靈機一動假裝跳水自盡才逃過一劫。

他逃命後就去找老爹哭訴:這當官太難了,你得給我想個辦法啊。

他爹不愧是狀元,當即吩咐道:聽領導的話,讓幹啥就幹啥。

所以,王陽明跑到龍場安心當小官去了。

當年龍場是個好地方,山明水秀空氣好,野生動物也很好吃,民風淳樸無比,基本都不咋穿衣服,而且還偶爾搞點吃人燒人的祭祀活動!



不過好歹這地方沒領導,王陽明自己一波操作,就成了眾野人愛戴的好老師。

這段時間,沒人打擾他,王陽明就開始思索自己的以往,探究人生終極奧義:我怎麼混那麼慘?



聽話嗎?領導的話我都聽,領導交代的事我都辦。

聰明嗎?夠聰明,四書五經全會背,考場次次拿頭籌。

有能力嗎?有能力,一個人干一個部門的活,能沒能力嗎?

正義嗎?就是為了正義才挨板子被流放的啊!

又聽話,又聰明,又有能力,又愛國富有正義感,咋就混成這樣子了?看著身邊對自己很是崇拜的野人們,王陽明陷入了沉思。

三年後,王陽明通悟天地玄機,仰天長嘯道:「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通俗來說是這樣:「以前我錯了,現在我啥都懂了,以後我浪起來誰也別想管住我!」

後半生智慧大成縱橫千里

貶謫到期,王陽明收拾好東西就走人,一路上瘋狂辦學收弟子。

在聖人看來,眾人皆苦皆笨,前邊就是糞坑,這些人還一個個趕著跳進去,王陽明不能忍!

不能忍就得教化,所以他有空就向人講自己的心學智慧,希望能讓糞坑得到一點休息的時間。

另一邊,朝中有人好做官呀,王陽明的老爹當著吏部尚書,也用心拉自己孩子,碰巧太監劉瑾被打掉,王陽明走上人生巔峰的機會來了

當時,南方山賊多,各個霸占天險,自立山頭,魚肉鄉里!

王陽明這也不能忍,那也不能忍,朝中其他官能忍啊。

能忍是福,朝中大官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所以從來不管事,任你山賊鬧得凶,我假裝看不見!

山賊凶啊,萬一剿匪過程中被流矢擊中,嗚呼哀哉了,那辛辛苦苦貪的銀子誰去花?

退一萬步說,剿匪成功了,又能咋樣,能升職加薪嗎?能比在皇帝身邊拍馬屁升職加薪快嗎?

說不定自己這邊走,那邊就有人跟皇帝說自己的風涼話,回來之後等著自己的指不定是賞是罰呢?所以朝中是肯定沒人去剿匪的。

但是有匪總得有人去剿,所以大家就互相推啊,推來推去,兵部尚書一拍腦袋:「那誰,王陽明不是成聖了嗎?讓他去啊!」

這種事,誰不能忍誰去干,王陽明忍不了,所以他不推脫,一邊收徒教學,一邊趕路上任去了!

要說這人成聖了,那果然是不一樣。

王陽明知道,這南中地區盜賊那麼多,又在朝中大臣相互推脫中發展壯大,必然在當地布置了許多眼線間諜。

這反間計啊,玩的就是人性,這聖人啊,他通曉人性,所以你想跟聖人玩人性,那就是找死。



所以,王陽明就打算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玩反間計!

找個官府中看大門的老大爺,一番威逼利誘,反間計就成功了,從此以後,山賊在官府的密探,就變成了官府在賊窩的密探。

王陽明打架分為三步走計劃,先來一個反間計,再來一個偽造招安書,招安書後面緊跟著就是大部隊。



往往在山賊還在開會討論要不要給大聖人面子接受招安的時候,王陽明已經帶人打到家門口了!

山賊想要依仗天險逃走的時候,會發現官兵已經在間諜的帶領下繞後了!

山賊們都說:「這王陽明壞得很,比我們山賊還不講規矩。」

就這樣,正德十二年正月,王陽明破四十個山頭,跟朝廷請功,整整被賞了二十兩銀子。

王陽明震驚了,四十多個山頭才二十兩銀子,一個山頭半兩,那還不如回家教書呢!這時候他才明白朝中大佬的聰慧之處,誰出來剿匪真是笨到家了!

不過聖人嘛,天生就是該吃虧,王陽明覺得既然來了,就把山賊全剿殺了完事!

跟朝廷要了旗牌,得到了剿匪便宜行事權。十月份,破山頭八十四個,回師贛州順道又殺了利頭的兩千多盜賊。

為禍南方數十年的盜賊,一年之內王陽明打完收功!

這邊打完,王陽明洗乾淨身上的賊血,繼續讀書教學,聖人嘛,收徒弟傳承絕學才是最重要的責任,殺賊只不過是順便罷了!

聖人之世,必出妖孽!

王陽明這邊講學講得好好得,寧王造反了!沒錯,就是唐伯虎點秋香里那個大鬍子寧王,他忽然覺得自己是真命天子,忽悠了幾個在朝廷過得不順心的有志之士,又請唐伯虎吃了頓飯,籠絡了各地山賊,起兵要自己當皇帝了!

歷史上的唐伯虎堪稱是喝水都塞牙的倒霉鬼,考進士寫的文章太好了,被認為是作弊。被寧王邀請吃飯的時候,唐伯虎窮地叮噹響,立馬就去了,去了之後才發現是要造反,當即衣服一脫,嘴一歪,裝瘋賣傻,走為上計!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唐伯虎裝傻走了,寧王還是得造反呀!

寧王在江西,他要造反的時候,王陽明也在江西。

王陽明知道了寧王造反的消息,立刻就要回家找老爹!沒錯,聖人要跑路!

寧王要造反,可他姓朱啊,都是根正苗紅的老朱家人!人家造反搶皇位,那是兄弟之間的家務事。

家務事最難管,可是遇上了又不得不管,所以王陽明得跑。只要跑得快,他就可以假裝自己不知道這事,繼而置身事外。

但是當地的官員哪能讓他跑了?有聖人在,活就讓聖人干,必須捉住聖人,讓他留下幹活。

在當地官員眾志成城之下,王陽明跑到吉安的時候,終於被逮住了。

他摸了摸鬍子,知道自己要慘!

帶兵打仗老套路,先反間計,了解一下寧王那邊的情況,再偽造個朝廷的指令,騙騙寧王說十萬大軍馬上就到,與此同時直搗黃龍,打寧王老家南昌。

寧王終究智商上還是有一點缺陷,他見自己老家被打,不聽謀士進攻南京的建議,反而懷疑自己的謀士想坑自己,執意回家。

然後,涼了!

王陽明這邊一鼓作氣拿下南昌,之後攜著大勝之威跟寧王鄱陽湖決戰,三天完事。

寧王造反,歷時三十五天!可以說是歷史上正式的造反當中堅持地最短的了!

打是打贏了,但不出王陽明所料,把人家皇帝親戚打了,果然很麻煩。朝中什麼聲音都有,還有人聲稱:「王陽明估計也是造反派!」

面對這種情況,王陽明口吐鮮血,說:「哎呀,我病了,要回家休息。」才躲過了危險的朝中暗箭。

回家休息兩年,不當公務員了,好好教書,王陽明在紹興創建陽明書院,留下四句教法: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好景不長,南方少數民族又叛亂了,朝中照樣沒人願意去剿匪,只好再讓王陽明去。

這時候,王陽明依然故我,願意出面,但他這時候弟子眾多,開始為自己的笨老師爭取權力,黃綰說:「我老師王陽明功績那麼大,平山賊,打寧王,怎麼也得賜個丹書鐵券,給點錢獎勵獎勵吧!另外,我感覺吧,我老師那麼厲害,不如讓他入朝當大佬啊!」

皇帝都答應了!

王陽明率領湖廣兵到南寧,少數民族首領幡然醒悟,聖人來了,咱投降,以後做個好人。



王陽明也有點尷尬,這大老遠來了,你們投降了,這咋辦?一路上那麼多糧草都白花了!

不行,既然來了,不能空手走!

於是,王陽明帶著湖廣兵和剛投降的少數民族兵卒,殺山賊。

三下五除二,盤踞南方多年的斷藤峽叛軍被打崩了!

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面對聖人,最好還是老老實實地,不要想著和他們斗!

不過聖人只有一個,小人賊多,小人只要夠給力,聖人一樣給你拉下馬。

朝中大佬看著能幹的王陽明,心裡很慌。你這老乾活,顯得我們很無能呀!乾脆把你坑死算了!

朝中正想著要坑他,王陽明肺病加重,心血來潮,辭職不幹了,告老還鄉。為人民服務的也差不多了,該回家了!

朝廷大佬看著這辭職信,微微一笑很傾城:想安享晚年,做夢吧,看我們咋整你!不批。



從王陽明帶兵打仗我們可以看出來,他根本不按常理出牌。所以他辭職的同時,就沒打算等領導回復,直接就回家了。

路上,病逝,弟子們問聖人有啥遺言,王陽明道: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這句話可以這麼聽:我王陽明,回首往事時,沒有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沒有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我這一生啊,把所有的生命和經歷,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智慧添磚加瓦!

就這樣,一代聖人王陽明,結束了他輝煌而燦爛的一生。他為追求真理迷茫過,走過歪路,哭過鬧過,格物致知盯著竹子看還生過病;他這一生為國家,為人民奉獻過,立院講學帶徒弟,手拿砍刀殺山賊;他這一生也無愧於自己,終究「此心光明,亦復何言!」,了無遺憾!

人這一生,要為追求智慧而不斷思考,成就自我。思考出來點啥,要為家為國干點啥,成就他人。如此,不枉來這一間走一遭。

嗯哼,寫了這麼多,其實這是一篇人物評論+書評哦!對王陽明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霧滿攔江的《神奇聖人王陽明》,語言活潑,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