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生而為人,何處為家

2019-05-05     愛笑的喵師兄

《何以為家》以男主真實故事改編,被贊是「眼淚收割機」,該片講述了一個12歲男孩贊恩,因持刀傷人成為少年犯,又在絕望之下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

故事中,贊恩的父母在無力撫養和教育的狀況下依然不停生育,作為家中的長子贊恩,像個小大人一樣,用他弱小的肩膀承擔了無數生活的重壓。

賣果汁、去藥房幫父母騙處方藥制毒、送比自己還重的煤氣罐掙錢…能做的不能做的,他都做了。但是父母從沒有給他應有的寵愛、呵護、教導,反而是指責、辱罵、暴力,孩子從小在打罵中成長。

看到還沒長大的妹妹被強行賣給商販阿薩德為妻,拚命抗爭卻無能為力,最後贊恩憤怒離家。

在流浪中遇到一對沒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強生活。然而反叛的出走仍無法脫離底層社會的束縛,當哈瑞因非法務工被逮捕後,贊恩一個人帶著尤納斯,到最後果腹的流浪都成為了泡影,再一次被生存逼上絕境的贊恩回到了最初的「家」。

在回來之後卻發現被父母逼著嫁給房東的薩哈,懷孕難產而死,直接導致贊恩的爆發,內心世界的坍塌使贊恩拿起刀捅向了妹妹的丈夫。

在看的時候,習慣性的會思考人物是什麼性格,有那麼一刻我覺得很慶幸贊恩的性格中有紅色和黃色(樂於助人、善於表達、創新意識、情緒波動、天生領導、敢於冒險、忍辱負重、長期耐壓)。讓他能夠在父母的打壓下依舊能夠像小大人一樣扛起重任;讓他在侷促的生存環境中還保有一顆善良的心,悉心照顧非血緣關係的尤納斯;讓他依舊有顆勇敢的心,去反抗命運的不公。

影片最後一幕,贊恩留下了全片唯一的微笑,願所有人都能被溫柔相待。

寫到這,想起了前段時間上海17歲男孩跳橋自殺的新聞,據悉,男孩今年17歲,是某職校二年級學生,在校與同學發生矛盾,被其母親批評。隨後下車跳橋身亡。母親幾次拍打地面,無限悲痛。

當孩子縱身一躍的那一刻,那個家也不再完整了。

如果父母懂自己的性格,知道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如果父母懂孩子性格,知道如何正確溝通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知道如何表達自己情緒,提升抗挫力,都能杜絕悲劇慘案的發生。

都說家是最溫暖的避風港,而家有時是一座難以翻越的高山。

「你這個廢物,怎麼什麼都不行!」

「我跟你爸天天拼死拼活的為了你,你怎麼就不能爭點氣?」

「你看看人家xxx,再看看你,同樣是一個教室的,為什麼你就這麼沒出息?」

這些話很熟悉吧?也許我們都曾從父母口中聽到這樣的話,成為家長後的你們在某個氣急敗壞的時候,是否也會對孩子說出過這樣的話呢。

這已經不知道是我看到的第幾起未成年人自殺的新聞了。為什麼現在脆弱的孩子越來越多?

快節奏的生活,工作的壓力,讓新一代父母脾氣可能變得很暴躁。或許積攢了一天的壓力,想回家放鬆,但看到孩子犯了一點小的錯誤,就開始難以壓制自己的情緒了。

不同的人面對同樣的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和反應。

紅色性格需要「被給予」,他們需要別人的關注、讚揚和喜愛,他們渴望同時擁有這一切,他們也需要經常的互動和人與人之間的活動,否則會有很嚴重的壓抑和不快樂感。

「請支持我,不要取笑我,請給我多一些安靜獨立的空間。」這是藍色性格人的心裡話。他是絕對的完美主義,本身才華橫溢,卻還是經常懷疑自己的才能,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他們更多活在過去當中,長期無法走出低谷和振作起來。當藍色性格的敏感走向極端,如果過於膽怯,可能會產生恐懼,導致偏執狂和病態。當藍色性格沉溺於自己陰鬱的想像,有一天藍色性格可能走的太遠,而產生危險和自我毀滅的症狀。

我有個女性朋友曾經和我說,她有段時間一直忙於新的工作,工作的狀態壓得她喘不過氣,卻依然要在休假期間趕回家,回家的原因是我不想變成一個孤兒。

看到那行字的時候,我的心情特別的沉重,當時的我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只能默默的聽她說。

她有個弟弟,弟弟經常不聽話,叛逆、離家出走等等...父母因為弟弟不聽話而鬱悶、崩潰,家裡鬧得不可開交,父母甚至想過輕生。

曾經熱情開朗、樂觀的朋友變得悲觀、內心保守。變得越來越敏感,覺得身邊的人都在針對她說她的不是,自信心缺乏,越來越自卑。

當時的我剛剛接觸性格色彩,引導她了解不同的性格有不同反應,並非是針對她,這是性格差異。她說和我聊天讓她的情緒得到了宣洩,把不敢對別人說的話說出來了,吸收了很多的正能量,從而更有力量面對糟心的生活。

在我寫這段文字的之前,我以為是父母的原因導致了弟弟的叛逆,然而她剛剛和我說是因為弟弟的叛逆導致了父母的崩潰(之前未深入了解)。父母為什麼有輕生的念頭?一家人的相處方式多少存在問題,或許壓力過大,其實不管原因是什麼,這都不是遺棄孩子,不管不顧的理由。作為父母是不是該對孩子真正做到負責。

列夫·托爾斯泰曾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何以為家」既是對社會的質問,也是拋給我們自己的慨嘆。

希望,這世間所有的孩子,都能生有所養;所有的父母,在愛子方面,都能為之計長遠。願我們都能被溫柔以待,願我們都能以同樣的溫柔去善待他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O4yRmwB8g2yegNDUB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