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疾捷先,千古奇人呂不韋的軍事思想探析

2019-12-07     軍史解密

戰國末期,七雄爭霸,一大批改變歷史進程的歷史人物紛紛登場亮相,呂不韋就是其中非常獨特的一位。他結識了當時各家學派使其「從著所聞」,寫成譽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呂氏春秋》。

呂不韋認為戰爭由來久遠,「兵所自來者久矣」「兵之所來者上矣」,戰爭起源於人的天性、治理天下的需要和來自人們的反抗等方面的原因,因而戰爭只有正義與否之分,而無廢棄之理,用兵有信義與狡詐之別,反對見利忘義那種卑鄙齷齪之行徑,認為「凡兵,天下之兇器也。勇,天下之凶德也。舉兇器,行兇德,猶不得已也」。

戰爭為的是除暴安良、討伐伐不義,並以「德」「義」為基礎,從而提出「義兵」說,「義者,百事之始也,萬利之本也」 「兵誠義,以誅暴君而振苦民」。在具體戰略戰術方面,則要求:

軍心統一,軍令嚴明

正義之師「死生榮辱之道一,則三軍之士可使一心矣」。呂不韋認為徵兵打仗必須軍心統一,同時三軍統一於「義」的基礎上,還必須軍令嚴明無阻。「三軍一心,則令可使無敵矣。令能無敵者,其兵之於天下也,亦無敵矣」。

軍令如山倒,則無敵於天下,軍令的嚴明無阻就在於它是三軍萬眾的集體意志之體現,「其令強者其敵弱,其令信者其敵詘。先勝之於此,則必勝於彼矣」。所以歷來強大無敵的正義之師,其軍令都為軍民所重,「古之至兵,民之重令也,重於天下,貴乎天子」。

急疾捷先,老謀深算。

「凡兵,欲急疾速捷先。欲急疾捷先之道,在於知緩徐遲後而急疾捷先之分也。急疾捷先,此所以決義兵之勝也。」用兵定要神速敏捷,搶先行動。「力貴突,智貴卒」。用兵須懂得遲緩、落後與神速、搶先之利弊,這正是正義之師決勝之道。同時「夫兵有大要,知謀物之不謀之不禁也,則得之矣」。這指的是用兵必須老謀深算,謀劃須周詳、精細、深遠、老到。

精兵利器,提高士氣。

「故凡兵勢險阻,欲其便也;兵甲器械,欲其利也;選練角材,欲其精也;統率士民,欲其教也。此四者,義民之助也,時變之應也,不可為而不足專恃。此勝之一策也。」戰爭地勢險要、精兵利器、訓練有素是正義之師適應時勢變化、決戰取勝之重要策略。

「夫兵有本干:必義、必智、必勇。」智勇是由義產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決勝要件,勇與智緊密相聯,關鍵在於蓄養實力,提高士氣,有氣則實,實則勇;無氣則虛,虛則怯。「怯勇虛實,其由甚微,不可不知。」打仗取勝是斗勇氣,從而說明提高士氣,勇猛果斷對軍事管理重要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FbF424BMH2_cNUg1UJ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