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姚明哭過,八年後姚明又哭了,中國男籃走到命運的十字路口

2019-09-26   夜聽風雨北望星辰

回想小巨人姚明上一次在鏡頭下眼圈泛紅,那是在2011年7月20日上海的退役發布會上,那時他的身份還是男籃隊員。而這次,姚明面對中國男籃關鍵局失利也哭了,不同的是,這次他的身份是籃協主席。時光苒苒,白馬過隙,轉變的是身份,唯一不變的是姚明對籃球的一如既往的熱愛,不變的是對籃球事業的拳拳赤子之心。


9月8日,中國男籃心碎之夜。在男籃世界盃小組賽關鍵局中,中國男籃73:86不敵奈及利亞,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中國男籃或將缺席2020年東京奧運會。要知道自從1984年中國體育代表團重返奧運會後,中國男籃從來沒有缺席過奧運會,儘管球隊可以參加奧運資格選拔賽,但面對歐洲眾多勁旅,中國男籃又有幾成勝算?這一次,他們真的可能要缺席了。在這次以東道主身份舉辦的男籃世界盃,中國男籃猶如錦鯉附身,抽籤選中實力最弱的小組,在球迷的眼裡,正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不出線就對不起祖宗。然而現實對於姚明來說,直通東京的名額化為泡影,這結果來的太過真實,太過殘酷,也太過無奈。


身為籃協足協的他,本可以不用事必躬親,不必親臨現場,更不必越位指揮,大可以找個理由脫離,領導嘛,理由有的是。但他沒有,因為他很清楚這次比賽對中國男籃的意義,誇張一點,對中國男籃未來前途很重要。好不誇張的說,2年來姚明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今年的世界盃,這是他履職籃協主席以來一次大考,而且是很關鍵的大考,可惜考砸了。首次參加世界大賽,顯然,沒有什麼比這個結果更糟糕的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姚明硬生生逼紅眼眶,這一刻,這個總是在表情包里憨憨傻笑的巨人,紅了眼眶,眼裡噙著淚水。此刻他內心寫滿了遺憾和不甘,面對自己的預期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毫無疑問,他很難過。儘管過去兩年,他大刀闊斧地改革,本以為可將中國籃球導入向正軌開花結果,結果回報他的,卻是足以載入史冊的慘敗,一場場錐心刺骨的失利,把他打得遍體鱗傷,姚明的悲壯神情不難理解。


賽後,面對記者挑釁一般的提問,姚明斬釘截鐵地只給出了一個字:我!沒甩鍋,沒推脫,毫不猶豫,乾淨利落的回應,記者和觀眾都愣住了。換成在別的地方,出了這麼嚴重的問題,面對記者的苛責提問,明明可以有幾十個理由來搪塞,幾十個理由來辯解,他大可以將這個問題模稜兩可,說說教練組的問題,談談隊員的失誤,但他沒有,沒有虛與委蛇,毫不猶豫扛下了所有責任,要知道姚明才接管籃協短短2年。


一個我字,堅毅而悲壯,一個我字,重於千鈞, 讓人感到振聾發聵。真的像他這樣不求名利,一心為國,還勇於承擔責任的人,真的不多了。對於姚明來說,這次比賽似乎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他已經盡力做到最好了,當隊員抱怨裁判判罰不公時,他連說三遍"全靠自己",當隊員遲遲打不開局面時,他不惜越界上前指導球員 。我想那一刻,他可能恨不得自己親自上場比賽拼殺了。 面對失利,姚明無法掩飾自己內心的難過,那噙滿淚水的眼眶早已說明了一切。但姚明是一位勇於、敢於擔當的男人,面對失利,勇於承擔責任,沒有任何推諉和甩鍋。 面對危機,姚明說:這鍋我背、這錯我改、這就去辦。

在姚明就職籃協主席職位時,籃球評論員於嘉就曾憂慮過,2020要是萬一沒進東京奧運會,球迷不會喊姚明下課嗎?如今一語成讖。


當我們對這個小巨人充滿信心,滿心歡喜時,但真正到了交卷時,才發現一場空。客觀而言,本次男籃失利,球迷和整個中國籃球圈子的人有足夠的理由去憤怒。對於男籃的表現,球迷們失望透頂,紛涌而至的的嘲諷、質疑和批評聲四面八方蜂擁而來,甚至把炮口對準了身為籃協主席的姚明。於是,有人憋不住了——姚明下課!姚明,中國體壇最大的忽悠!"這個國家怎麼了,讓一個退役運動員管理籃協" "中國籃球靠不住姚明""籃球場上的障礙物,這樣的人能出成績嗎?""一個我字就算了""出這麼大的事就一個我字就完了?我以為他要辭職呢。"沒有擔當!讓媒體把隊員罵得體無完膚。不是個好領導。""有姚明在中國籃球沒有希望""這次壞就壞在姚明手裡 啥是教練都搞不清楚 姚大傻""不要再神化姚明了!姚主席二年多了,就這個成績?最差的籃協主席非他莫屬!""他不下課,籃球將變足球!"甚至一度因為被批不專業而登上了熱搜。

成了,功成名就;不成,千古罪人,姚明只能默默承受著這些,一個人攬下所有的責任,原本的他本可以不承受這些的。


一、源於籃球的熱愛,他接任籃協主席"

2017年2月23日,姚明當選新一屆的籃協主席,他也是中國籃協最年輕的主席。人都說,人生在世,無非就是名權利。姚明當選籃協主席,為名嗎?要知道外號中國長城小巨人的他,作為中國體育的旗幟人物,闖蕩美國NBA的傳奇中鋒,全世界最好的籃球運動員之一,早已經功成名就。為權嗎? 籃協就是個純粹的社會組織,籃協主席,連個行政職稱都沒有。為錢嗎?但是實際上,他是在賠錢。憑他的影響力,在NBA姚明收入和代言都是頂尖一檔,隨隨便便哪個代言都是以億為單位,隨隨便便給人壽做個代言,一年拿的錢幾乎上億。可成為籃協主席後,這些商業代言都要退掉了。再說,人稱姚老闆的他也不是缺錢的主。

八年前姚明哭過,八年後姚明又哭了,中國男籃走到命運的十字路口

2011年姚明退役之後,男籃國家隊成績不盡如意,可以說失望透頂,有球迷說,已經刷新了底線,看現在男籃就像看中國國足一樣,看不到任何希望。對外來說,離開姚明之後,國家隊變得非常艱難。四處輸球,甚至輸給印度,成績無限刷新下限。2010世錦賽1勝5負,2012倫敦奧運會0勝5負,2014世界盃未參加,2016里約奧運會0勝5負,今年世界盃2勝3負。更可悲的是一向在亞洲稱王稱霸的中國男籃,也兩度折戟,特別是2013年菲律賓亞錦賽輸韓國,更是球迷讓人傷心不已。 對內,CBA聯賽醜聞不斷,問題百出,職業聯賽一片混亂。比賽里,裁判判罰不准、球員打架鬥毆,裁判判罰不公,比賽技術統計出現失誤、計時器停頓、球員簽約合同不規範、頂尖球員無法轉會等等一系列問題頻繁出現 。

明知道中國籃球積重難返,內憂外患,就是一塊吃力不討好的燙手山芋,可他依然接過了男籃國家隊這個燙手山芋。明知道籃協主席表面光鮮,是個費力不討好的活,他還是義無反顧做上了中國籃協主席的位置,榮譽、名氣、財富,姚明都有了,為什麼還要趟這趟渾水?

我想這可能是源於對籃球的骨子裡的熱愛,他真的很愛籃球,很愛中國男籃,那是一種刻骨銘心深入骨髓的愛。姚明不傻也不蠢,姚明的高情商、大智慧在體育圈是有名的。姚明在踏出那一步起的時候,恐怕早已想到了以後種種困難,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明知從此以後,自己將身處在一個雖知難卻不可能畏難的火山口上,明知會把自己置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但他依然義無反顧,就算是飛蛾撲火,他也勇敢前行,負重前行,希望憑一己之力,扭轉乾坤,把中國男籃導入正規,重現輝煌。

做了籃協主席,沒了錢,也沒了名,放棄了本該輕鬆舒服的老闆生活,他真正付出了多少沒有人知道,他的榮譽感、他的擔當感、他的使命感,都在告訴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可為也要為之。在一次私下的飯局上,有人問姚明,你為什麼要當這個籃協主席,你知不知道這是件既費力,又招罵的活兒。 姚明只說了一句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大姚是真的在用行動告訴世人什麼叫"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二、源於籃球的熱愛,他開啟改革之路。

就這樣,這位最年輕的籃協主席姚明,開工了。作為史上最年輕的籃協主席,姚明面臨的壓力顯而易見。姚明很清楚他即將面對的男籃現實,也可能早就想好了,我來當這個籃協主席,就是要治治這些內憂外患,而且,要從根里治,但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談何容易。

成為籃協主席之後,作為一名極其成功的籃球運動員,也接受過先進籃球理念的姚明,他針對男籃內憂外患的現狀,對國家隊及CBA聯賽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實施三項改革措施:

1、政府放權,管辦分離,將籃球產業還給市場,實現CBA的商業化。從NBA回來的姚明,深刻認識到一點,要實現聯賽的良性繁榮發展,CBA必須先能賺到錢,實現商業化,然後才可能是職業化頂級聯賽。要實現聯賽的商業化,那就得向政府要權要錢,身在體制內的人知道,要實現這些事有多難。但憑藉著他的影響力、他的睿智和情商,姚明竟然做到這看似難於上青天的事情,誰知道這其中他就作了多少難,背地裡挨了多少罵。經過和政府主管部門的多輪談判,討價還價,在姚明的領頭改革下,2016年他牽頭成立新CBA公司中籃聯(北京)體育有限公司成立。CBA公司從中國籃協手中獲得了CBA聯賽的競賽權、商務運營權、獲利權、推廣權及部分監督權,CBA聯賽實現了"管辦分離"。2017年12月,在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姚明宣布了本賽季CBA經營收入:創歷年新高。2018年,CBA首次進入十億元時代,喜提8億贊助,版權費高達4.5億元。當然賺錢了,是很招罵的,你想分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不好惹人嫉妒嘛,但他知道,有錢,才能發展,只要出了成績,聯賽發展好了,國家隊成績好了,這些爭議自然不是問題,都會消失。

2、改變CBA賽制,增強對抗性,成立雙國家隊。

以"延長聯賽時間,縮短國家集訓時間"為重心,增加比賽場次、劃分紅藍分隊、人員邀請制、保證球員利益、理清國家隊和聯賽關係等等。姚明把國家隊分成紅藍兩隊,既是為了練兵,也是為了新老搭配,讓年輕人有機會上場。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短期內無法打出成績,以及雙倍的資源投入。2017年的紅藍兩隊,表現均不出彩。亞洲杯對陣澳大利亞,還打出一場負26分的慘敗。但是,如果沒有雙國家隊,就不會有孫銘徽、阿不都沙拉木這樣的年輕球員湧現出來,他們可能一輩子也打不出來。如果沒有雙國家隊,可能就沒有去年雅加達亞運會5場全勝4枚金牌的榮光。

3、著遠籃球未來,建學校,推廣小籃球聯賽 。

姚明知道,一個體育項目的長久不衰,沒有良好的群眾基礎是不行的,人人都知道,籃球從娃娃抓起,要從基層開始,但在中國籃球過往幾十年的歷史裡,從來沒有人做過,真正落實到實處的又有幾人。這點姚明說到了,也做到了。2017年5月,籃協與北體大共同成立中國籃球運動學院,姚明出任名譽校長。極力推廣"小籃球計劃",中國小籃球聯賽已經走進百餘座城市,吸引15365支球隊的10044名小球員、9674名教練、32856名領隊參與其中。與此同時,姚明成立姚基金,在貧困山區發展體育教育,幾年間,有90多萬人次的貧窮地區兒童從中獲益。

一系列舉措的進行,展現了姚明改善中國籃球現狀的決心,但是任何一項改革,都不是一撮而就的,從推動一場改革的角度來說,兩年時間確實短暫了。不過姚明充分利用這兩年,完成了他部分改革的工作。然而,懂籃球也真正愛籃球的人都明白,這些舉措面向的是未來,並非一朝一夕的速效,改革沒那麼快見到成效,不管是鍛鍊新人,還是從娃娃選拔,那都需要時間,需要很長的時間,是需要時間去見證的。在韓國日本等國家通過歸化球員來迅速提升戰鬥力的國際大環境下,在球迷迫切希望男籃能重現輝煌的當下,就如這次我們看到姚明的淚水,看到不明覺類的謾罵一樣,大眾會擁有這樣的耐心嗎?會給姚明足夠的時間嗎? 也許大姚真的需要時間,需要我們的耐心,因為他源於籃球真正的愛,他看重的不是個人得失,而是中國籃球的未來。


三、源於籃球的愛,未來之路他負重前行。

世界盃失利出局,對姚明的打擊可想而知,在迫切需要個美好結果的當下,卻迎來了一記悶棍,人們往往只會盯著結果,而無視背後的努力。質疑和謾罵,如山壓水淹一般朝著姚明襲來,面對失利,姚明可能心已碎,明明自己已經努力了那麼多,可結果呢?事實上,很久以來,姚明都是拖著沉甸甸的質疑和嘲諷前行的;這般沉重甚至可以追溯到02年他成為NBA狀元,他很少被尊重,更別提被理解。從賽場上備受質疑的傻大個到NBA傳奇巨星,從國家隊幾進幾出到全隊靈魂,在輿論的千錘百鍊之下,他也早就練就了鋼鐵般的內心。姚明賽後坦言,中國男籃與世界頂尖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雖然失利了,但我們至少"睜眼"看到現實,看到差距,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對於中國男籃是一種收穫。我們可能都有這種錯覺,中國男籃是世界強隊,不該這麼差,因為那時我們有姚明、有王治郅、有李楠,有那種國家榮譽感,有那種沒被金錢迷惑的初心。姚明球員時代,源於籃球的愛,他從不適合打球的大個子,變成了姚巨人。源於足球的愛,他從超級巨星變成了籃協官員,只為籃球的那顆心。姚明的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我想不單單是為了他的籃球夢,更是為了千千萬萬我們的體育夢。他說籃球不僅僅只是一項運動,也是在育人,他想讓籃球真正的走進人們的心裡,真正從內心熱愛籃球,而不是純粹的考試工具。他做讓籃球在祖國大地遍地開花,遍布每個角落。他卻一直在努力,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打籃球,有更專業的人才來管理籃球,讓中國的職業籃球更正規一點。 但熱愛籃球的人都知道,現在的每一步都很難,不知有多少暗流在涌動,不知有多少暗礁在潛伏。選定了不妥協,就行進到底。選定了遠方,就只顧風雨兼程,我們都戲言,不怕天塌下來,有大個子頂著呢,未來之路,他這個大個子負重前行,頂起中國籃球一片天。


從"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終於落地,姚明當選籃協主席,也許是眾望所歸,最佳人選。他的睿智、專注、堅強、擔當、國家榮譽感,讓他走上了這個火山口,不要因為幾次比賽的失利就困惑於前方,不要因為此次的失利,就謾罵聲下課聲不絕於耳,我們不能逞一時之快,就把他打入地獄。我們要相信姚明,因為他無比熱愛籃球,因為他放棄榮耀和金錢,因為他直面問題勇於擔當。所有的改革都會有陣痛,這屆中國籃球的弱,是在給以前的中國籃球還債。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未來的道路不好走,改革的路更難走,但不得不走,但我依舊相信中國籃球的未來不會差,相信中國籃球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姚明說過:人生無常,輸贏卻有常,再苦再難,再難也要往前。生活也許不公,但人生成敗,全靠自己。因為我們有姚明,何其幸哉!歡迎大家關注,說出你的想法和祝福,哪怕是批評和質疑。

題外話:比賽失利,有其多方面的原因。有網友質疑:選擇李楠為主教練,就是姚明最大的失職。國內有很優秀的教練,為什麼偏偏選擇了毫無資歷和經驗的李楠。有網友質疑:配備了那多人的豪華服務團隊,他們都做了什麼?有人說:你看咱們中國女排,多長志氣,7連勝。更有網友說:姚明你一個簡簡單單的我,就能承擔起我們一代人失去的青春和夢想嗎?姚明選擇李楠對與錯暫且不論,畢竟,2008年亞運會上,李楠和隊友拿回了失落已久的亞錦賽冠軍。中國女排在郎平指導的帶領下,所向披靡,勢不可擋,可喜可賀,可你知道,郎平指導為了這些又付出了多少心血?當中國足球忙著歸化球員,億元高薪聘請外籍教練,不惜一切衝擊世界盃的時候,姚明依然想的是男籃的未來,中國籃球的事中國人來辦,依然雄心依舊,也許這條路太過坎坷,希望我們與他通行,不離不棄。

從姚明球員生涯的幾個片段,我們可以窺探其人其志其心 。9歲開始打球,18歲進入國家隊,第一年被開除,第二年捲土重來。他雖個子高,但身體條件並不適合打球,很容易受傷,並且聽力很差,但他努力堅持下來了。正如他說:我很小就清楚,天賦不代表成功,想獲得好成績,還要靠自己扎紮實實的努力。2002年為順利前往NBA,姚明一家跟上海男籃經過多次談判,最終達成協議, 姚明需要支付給上海隊800萬到1500萬美元,否則,上海隊絕不放人。 姚明的新秀合同,4年1800萬美元,扣完稅大概900萬美元左右——剛夠給上海隊的,打兩份工,還一分錢拿不到。而姚明說:"我出國去比賽,可以讓我們國家隊的實力變得更強"。 為順利前往NBA,與籃協簽訂保證書,保證隨時服從籃協調遣,奧運會、世錦賽、亞運會和亞錦賽這些賽事,只要領導一個電話,姚明就立刻歸隊。姚明這樣寫了,也這樣做了。即便他在NBA闖出名堂後,這個原則一直沒變。在NBA密集賽程里,只要國家隊需要,只要是健康狀態,他從未缺席一次比賽。正如他說:進入國家隊,為國打球,實在是一種莫大的榮耀。"2008年北京奧運會6個月前,他左腳遭受應力性骨折,必須接受手術治療,而且必須休養8-12個月,否則極易復發造成骨裂,那只有殘疾的下場。而他卻依然選擇了倉促復出,而姚明說:如果這次我無法代表國家參加奧運會,將是我一生最大的遺憾。"他拖著打著四根鋼釘的左腳,帶領中國男籃,殺出死亡之組闖入奧運8強。 在中國隊以59-55戰勝德國隊那場比賽中,姚明一個獨得25分,而賽後更衣室,脫掉鞋子他的腳血跡斑斑。9年7次大手術,左腳5次動刀,10多顆鋼釘,大傷小傷反覆發作,如果不是傷痛,他原本可以多打幾年的。闖蕩NBA,從備受嘲諷、質疑到欽佩、傾倒,從第一場0分到NBA名人堂,他用自己的努力、汗水,睿智和幽默,征服了美國人,改變了很多人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和偏見,他就是籃球場上移動的中國長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