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叉少
對於很多在病床前、隔離中的人來說,這個元宵節只能在思念中度過。
雖然黑夜漫長,但我希望下面這幾個小故事,能陪你一起迎接春天的到來。
閱讀
經過16個小時的連夜建設,武漢 「江漢方艙醫院」在2月5日晚上10點接收了首批入住的患者。
其中,有一個姓付的小伙子,他半躺在床上,手裡捧著一本大部頭的書,像平日一樣安靜地閱讀。有網友從封面認出那本書是572頁的政治學名著《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
專家說,方艙醫院可以被看作是諾亞方舟上的一個艙位,在洶湧的疫情下,盡最大可能地收治輕症患者,保護未感染的人群。方艙是逆轉疫情的希望,而這位在方艙中讀書的年輕人,也讓我們這些在焦慮中等待的人看到了希望。
微博評論里,有人對此引用毛姆的名言: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昨天,《政治秩序的起源》的作者弗朗西斯·福山轉發了中國媒體對方艙讀書小伙的報道。
二戰中,倫敦遭受了76天不分晝夜、不分軍民的轟炸,西倫敦一座名為「荷蘭屋」的圖書館屋頂被炸塌,在一片瓦礫中,三位頭戴禮帽的愛書人站在依舊矗立的書架前看書,因為戰爭總會結束,和平早晚到來。
這三位廢墟中的讀書人並不孤獨,當時在千里之外,時刻籠罩於空襲警報中的西南聯大,也有不失希望的讀書人。楊振寧的老師、物理學家吳大猷對因長期無法工作而感到苦悶的同事和學生們說:「哪一天才能得到勝利,這是遙遙無期的,然而時間一去不返,所以不能坐等!」
2月6日,位於武漢客廳的第三家方艙醫院做好了最後的布置工作,有床位、有水果,還有碼放著200本書的圖書角。
一位網友說,哪怕身處地獄,只要還有人讀書,人類就不會消亡。
歌唱
2020年除夕前夜凌晨2點,武漢市緊急宣布8小時後封城。
從那天起,這座常駐人口1000多萬的城市,車流和人潮驟減。
不久,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開始施工,湖北全省採取封閉式管理。不停有好消息傳來,但也夾雜著不少壞消息。而壞消息有時比好消息更醒目。
隨著病例人數和死亡人數的增加,圍城裡的人確實不知道:在疫情面前,明天和告別,哪一個會更先到來。
帶著對未知的恐懼,除了不得已外出購買生活用品,留在城中的人們大都待在家中防疫。
可即使出門被迫戴上口罩,也仍有人要任性地放聲歌唱。
1月26日,一個小伙子走出了家門。他戴著眼鏡,穿著黑色帶帽衫和牛仔褲。外表看上去,氣質有些像程式設計師,和全中國無數有些靦腆的年輕男孩子並無不同。
他停在了一個日式火鍋店前——他一定細心選擇過,這家火鍋店櫥窗外檐掛著幾個日式燈籠,緊閉的店門上還有色彩鮮艷的門帘,當做背景很漂亮。
隨後,他居然拿出了從家裡帶來的外放音箱和話筒。他隔著口罩,開始大聲歌唱。
那一刻,襄陽城空無一人的街道,都成了他的舞台。
他不在乎沒有聽眾,站著唱累了,坐下,繼續唱,走調了也不怕,盡情唱出來就好。
我們能有幸知道這場幾乎沒有觀眾的表演,全因為他被偶爾路過的舒女士拍下。
舒女士那天去超市買洗手液,隔著條街就聽到有歌聲傳來。難道還有哪家膽大的KTV沒有關門?循聲找過去,看到有個男生,一個人,在空蕩蕩的街頭,唱歌。
一首接一首,全是流行歌曲。她覺得好棒,舉起手機遠遠拍了下來。剛好這個男生唱到:「黎明的那道光會越過黑暗,打破一切恐懼,我能找到答案。」
去超市買完洗手液,舒女士特地多買了一塊巧克力,在回去的路上送給了這個男生。
隔著口罩,兩個陌生人道別,隨後男生又繼續開心地唱起來。此時剛好華燈初上,街頭依舊空蕩。但有一盞盞街燈亮起,光芒穿越過昏暗。
也許他聽過那句話:去跳舞,就像沒有人在看一樣。
這句話的下一句是:去愛吧,就像不曾受過傷害一樣。
獻花
2月6日夜,武漢市中心醫院李文亮醫生因為感染新冠肺炎,病情危重。他曾預警過這次疫情。最終,他去世的消息在7號凌晨公布。很多人為這位「吹哨人」的離去一夜無眠。
2月7日,一些已待在家中躲避病毒多日的武漢普通市民,自發來到武漢中心醫院——李文亮最後戰鬥過的地方。他們在醫院門前放上了花束、賀卡和輓聯。
各種鮮花中,有一盆手掌大的綠植,很不起眼。有記者採訪送來這盆綠植的市民,她說:「這叫『不死鳥』。我希望他能夠永生。」
幾乎每個前來的普通市民都全副武裝,除了戴著口罩,有的還戴著帽子、防護眼鏡以及一次性手套。有人當場痛哭,因為李文亮讓她想到了自己的丈夫。她丈夫與李醫生年紀相仿,剛確診感染。
每個人都深知此時在疫情重災區前往醫院的風險,但他們還是來了。
有人在門前放上了李醫生的遺像。後面經過的人,都會深深地鞠一躬。就像李醫生去世的消息在凌晨四點從病房裡傳出後,兩位在病房外的記者,對著病房門口深深鞠躬那樣。做為一線記者,他們穿著防護服,堅守了快整整一夜。
加繆在《鼠疫》中寫過:
「這一切與英雄主義無關,而是誠摯的問題……同鼠疫做鬥爭,唯一的方式就是誠摯。」
「誠摯是指什麼呢?」
「我不知道誠摯通常指什麼。但是就我的情況而言,我知道誠摯就是做好本職工作。」
這或許也是對李醫生最好的紀念——盡好本分,在自己的位置上接過火炬勇敢地戰鬥下去。
2月7日,武漢許多市民自發約定,晚上定時吹哨,紀念李文亮。
規定的時間到了之後,全城許多小區陸續響起了哨聲,此起彼伏、互相呼應。有人吹起了《思念曲》,許多人為這悲傷的曲聲鼓掌,更多人為此落淚,包括我。
勇敢的人會被銘記。
鍾南山院士說,武漢是英雄的城市,而英雄從來都不是從天而降的。
危難時刻,每一個不退縮的普通人,每一聲劃破漫漫長夜的哨音,都是催使我們往前走的理由。
元宵過後,真正的春天就要到來,希望勇敢的人都能在春天裡相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