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鐵路女飛賊因一封遺書被捕,曾騙武術高僧傳授獨門輕功

2023-12-22     劉明寶

原標題:1970年,鐵路女飛賊因一封遺書被捕,曾騙武術高僧傳授獨門輕功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送心]

1970年深秋,山西鐵路公安部門遇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頭痛案件,即火車連環飛車盜竊案。

此人的作案手法,與一般火車上的小偷完全不同,被盜的絕大部分並非旅客的隨身財物,而是集中在火車貨車車廂的貨物。

那時候的客運火車,為了避免旅客所攜帶貨物占據客車車廂的空間,一般都會單獨設立專門的貨車車廂,用於儲運旅客的隨身貨物。

而貨車車廂在火車行駛過程中,鐵門是用插銷從外面固定住的,在火車高速行駛的過程中,沒有一定的身手根本無法從外面把門打開。

但是,這個火車盜賊卻恰恰有這能耐。

圖1

每次不僅能輕鬆將鐵門從外面打開,進入車廂後,將貨物從車內扔下火車,而且,為了避免火車行駛中的盜竊行為暴露,在完成貨物偷盜後,還能將車門原封不動地關上,並上好插銷,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天衣無縫。

此人,被公安部門稱之為「火車盜竊飛賊」。

連續多年,一個接著一個火車旅客貨品被盜案件持續發生,不但一直無法破案,也沒有任何的線索,即便是這個飛賊是男是女,鐵路公安部門都搞不清楚。

正在,山西鐵路公安部門焦頭爛額之際,一封一位老和尚臨終前手寫的遺書,卻被當地的地方公安部門送了過來。

而正是這封遲來的遺書,給山西鐵路公安部門提供了飛賊的線索,並將這一個70年代最著名的火車飛賊的真面目層層揭開。

一封老和尚的遺書帶來的案件轉機

1970年入秋的時候,山西天鎮縣的一個小山村,離村莊尚有一段距離,有一處破舊的小寺廟,其中只有一名獨守廟宇的老和尚,名叫宋九庵。

此年,他已年屆84歲,雖身體尚無大病,但自我感覺已是時日無多,於是,想到過往的一件事,便用已經有些發抖的右手,寫下了一封遺書。

這封遺書,對於宋九庵來說,他的主要目的,想書面交代一下後事。

圖2

因為,這座廟宇就他一人,離附近的村子又遠,怕他死後短時間可能無人知曉,故而想留份遺書,讓村子裡偶爾來上香之人,在看到他身死後,能幫他料理一下身後之事,並特意交代,依本廟規矩及佛家習俗,請把他葬在廟後的山坡之上。

但在交代後事的遺言之後,他又刻意提及了一件往事。

「多年前,因我佛慈悲為懷,曾收留一女子,名宋蓮萍,並傳授過她輕功身法,未曾料到此人品行並非端正之人,悄然而別之際,竟盜走我財物若干,錢財之事,本不願追究,但唯恐她錯用所學功夫,做一些為非作歹之事,耿耿於懷,心在大是不安。」

宋九庵之所以在遺言中備註此事,他也並沒有想得自己所收的女弟子宋蓮萍,此時已犯下多宗重大的火車盜竊案,也並沒有想到她已經成為了讓山西鐵路公安部門頭痛不已的飛賊。

圖3

他只是想把這件壓在心頭許久的舊事,在臨終之際說出來,最起碼讓附近的村民得知,以免他們再上宋蓮萍的當。

可是,當村幹部拿到這份遺書後,看到了遺言中備註的信息,既然宋蓮萍偷盜了老和尚宋九庵的錢物,這可是一件盜竊的犯罪案件,自然不敢隱瞞,便將遺言直接交到了當地公安部門。

天鎮縣的公安部門,同其他地方公安部門一樣,早就接到過山西鐵路公安部門關於火車飛賊的協調通告,對山西出了一位專門進行火車貨物盜竊的飛賊一事,十分了解。

宋九庵遺言中所透露的兩條信息,馬上引起了他們的注意。

一是,宋蓮萍向老和尚宋九庵學過輕功。

這宋九庵的輕功,在天鎮縣的百姓口中,如同傳說一般,據說年輕的時候,可以飛檐走壁,甚至有人親眼見他縱身即可抓住寺廟院中低飛的鳥兒。

圖4

如果宋蓮萍真的學會了宋九庵的輕功,那麼,如果她利用自己的身法在火車上進行盜竊,完全可以達到山西境內火車飛賊的標準。

二是,宋蓮萍與宋九庵不辭而別之際,還盜走了老和尚的財物,說明她有著偷盜的秉性。

這兩個關鍵點相結合,讓大家不得不加以引申。

宋蓮萍,是否就是這個讓公安人員連影子都沒看到過的火車飛賊呢?

正是因為有這種懷疑,天鎮縣的公安部門便連忙將這份遺書,送達山西鐵路公安人員的手裡,並說明了他們對宋蓮萍的猜測與判斷。

同樣,拿到這份遺書的山西鐵路公安分局的人員,也認同天鎮縣公安人員的看法。

也正是憑著這份遺書所提供的線索,他們對宋蓮萍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調查,隨著後來多起案件的暴露,公安部門逐漸將她與火車飛賊,畫上了等號。

一個弱女子如何墮落成為火車女飛賊

幾年前的一天,正準備生火做飯的老和尚宋九庵,來到廟門前的柴垛前,準備取些乾柴,卻發現一位少女躺在柴垛旁,整個人面色蒼白,已陷入昏迷。

圖5

宋九庵是出家人,自然不能見死不救,便將她抱回到寺中,給她施以附近山中所采的草藥,再喂了些米粥,過了半日,小姑娘終於緩緩醒了過來。

「我是河北人,父母都不在了,我想去往內蒙古投靠親戚,正好經過這兒,因為好幾天沒吃飯,便昏倒在這兒。」

聽到宋九庵的詢問後,小姑娘含著眼訴說著自己的遭遇。

「你這身子太弱,從這兒往內蒙古還有不少的路,等你養好了身子再走吧。」

本來宋九庵覺得這廟裡就他一人,把小姑娘留在這兒多有不便,但考慮到她的身體狀況,再加上同情她的身世,還是決定先她在這兒,把身體養好再說。

小姑娘翻身跪在宋九庵跟前,謝他救命與收留之恩。

這位小姑娘,正是宋蓮萍。

圖6

當時,她不過十多歲的年紀,因為家庭的變故,徒步從河北一路走來,自是吃了不少的苦頭,因為長途的奔波與飢餓,面帶菜色,身形瘦弱得只剩一把骨頭,不僅蓬頭垢面,連衣衫都破爛不堪。

老和尚在廟裡並沒有女裝,只有自己的幾件舊僧袍,便親手幫她改了兩件合體的衣服換了。

宋蓮萍被宋九庵留在的廟裡,或許為了力所能及地回報老和尚的恩情,她倒也十分勤快,廟裡的各種雜活,總是爭著搶著來做。

所以,在宋九庵的眼中,宋蓮萍倒也算是一個本性不錯的孩子。

雖然,那時這座小寺廟並沒有多少香火錢,但終歸各種雜糧摻和著,至少兩個人能吃得飽,宋蓮萍的身份逐漸地恢復起來。

面色透著紅潤的小姑娘,越發顯得清秀俏麗,雖穿著僧袍改過的衣服,仍遮掩不住那種天然的少女之美。

宋九庵覺得她的身體已無大礙,一日,便將自己辛苦攢下的300元錢拿了出來,從中取出100,遞到宋蓮萍的手裡。

圖7

「你拿著這100元,到附近縣城坐車去內蒙古,我算了一下,這些錢已經足夠你的路費與途中的餐費了,找到親戚之後,寫封信過來報個平安。」

在當時,100元已經不是個小數字,有了這個錢,宋蓮萍前往內蒙古就變得簡單容易多了。

可老和尚的心意,卻被宋蓮萍拒絕了。

「不瞞爺爺您說,我雖知道親戚在內蒙古,卻並不知道在內蒙古哪兒,當初從河北出來想往內蒙古投親,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如今,就算我過去,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親戚。」

說著,宋蓮萍便哭了起來。

宋九庵倒沒有想到這點,內蒙古那麼大的地方,如果根本不知道親戚在哪兒,這豈不是大海撈針,這投親之舉,就根本沒有可能。

可是,讓這麼大一個姑娘家一直住在廟裡,即便他無所謂,可在當年那個保守的年代,總免不了一些風言風語,對這寺廟與他這和尚會造成怎樣的麻煩與影響,幾乎不言而喻。

圖8

慈悲善良的宋九庵,還是心軟了下來:「罷了,既然如此,你便先在這兒住下來吧,往後看看能不能在附近找個營生。」

宋蓮萍一時也無合適去處,再加上年齡尚小,便做好了在廟中長住的打算,但這座荒山古廟實在無聊,很快,她便找到了打發時間的辦法,就是沒事的時候,便看著宋九庵在院子裡打打拳。

宋九庵所在的廟宇雖小,而他的名氣卻很大,在天鎮縣裡,也是赫赫有名的武僧,據民間所傳,其最為擅長的是輕功。

雖然老和尚年紀大子,大部分時間所練的功夫,不過是些內家拳法,主要為了活絡筋骨、延年益壽,已經過了施展輕身功夫的年紀。

但宋九庵不經意間,也會展示一下。

有一次,他在一番拳腳的練習之後,突然興起,竟施展輕功輕鬆越過石塊壘成了院牆,就在宋蓮萍震驚之餘,又見他從牆外飛身回來,讓小姑娘頓時眼睛亮了起來。

「爺爺,我拜您為師,你教我這輕身功夫可好?」

宋蓮萍不知是單純地出於好奇,或是有其他的想法,突然纏著宋九庵要拜師學藝。

「拜師就不必了,你若是想學,我可以教你,反正最近你在這兒也沒有什麼事可做,權當打發時間了。」

老和尚並沒的推脫,反倒爽快地應承下來。

宋蓮萍的體格較弱,乍看起來並非習武的苗子,但她的優勢在於身材嬌小,而且身體柔韌度很高,非常適合輕身功夫的練習。

而她似乎對這種功夫又特別喜好,在練習方面非常投入,不懼辛苦,幾年下來,很快便將宋九庵的輕身功夫全部學會,就連老和尚本人看了之後,也心中暗贊其為天才。

圖9

宋蓮萍自然也感受到了自己在這方面的實力,她看得出宋九庵已經再沒什麼可教她了,不知是因為臨時起意,還是早有預謀,終至一天,她悄然而別。

宋九庵一天未見她的身影,本還並不確定宋蓮萍是否自行離開了,一直到他偶然間發現自己辛苦存下的錢財連同包裹一起,都不見了蹤影,再聯想起宋蓮萍的不見,他才知道,這個被他救下來,並留在寺廟裡三年多的姑娘,究竟做了什麼。

從她離開寺廟時,對宋九庵的偷盜行為,就不難看出,宋蓮萍的性情並非像她表露出來的那樣天真純樸,而是內心早已墮落,否則,她不可能對一個有恩於她的80多歲的老人,做出這種事來。

也許,正是從那一刻起,她就正式變成了盜賊;又或許,在她來到寺廟之前,就曾有過其他的偷盜行為。

一旦她進入偷盜為生一途,在寺廟中,從宋九庵那兒所學到的輕功,將成為她行竊的優勢與利器,這也是她之所以會成為火車大盜與飛賊的底氣。

犯下多個重大盜竊案件轟動全國

宋蓮萍離開了宋九庵所在的寺廟之後,她並沒有離開山西境內。

或許,她好逸惡勞;又或許,她從宋九庵處的行竊,讓自己嘗到甜頭。

總之,她選擇了一條靠偷竊為生的歧路。

但她並沒有去當普通的街邊或車上的扒手,而是將盜竊的目光瞄準了別人想都不敢想的火車貨運車廂。

圖10

因為,很少有人具備那個能力,但是,她有。

宋蓮萍對於客運列車貨運車廂偷盜的方式,一般會採用兩種。

第一種,是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在鐵路邊,直接飛身躍上貨車車廂的側身,抓住車門把手,拉開插銷,進入貨廂內,將貨物扔出,然後再縱身而下,撿收貨物。

第二種,是從一個小站買票上車,然後從列車的洗手間上的通風口上到車頂,再從車頂來到貨運車廂,拉開車門進行盜竊。

因為,當時那個年代各地都有集貿市場,許多人會從其他地方乘坐火車帶些商品,然後去集貿市場銷售賺錢,但貨物大都是一些廉價的生活用品一類的,貨值並不高。

這些貨不能當成隨身行李帶入客車廂,大都被寄存在專門的貨運車廂之中。

圖11

宋蓮萍所偷的東西,雖然價值不高,但只要數量足夠多,積累起來,也值不少的金額。

贓物到手之後,她很聰明,總是會更換不同的集貿市場,快速低價處理給一些小商販,並未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再加上每一次的案件的被盜貨值均不高,公安部門雖然重視,但也沒有當成大案要案來辦。

直到有一天,她直接在列車的客車行李架上,盜走了一個手提箱,才真正引起了山西鐵路公安部門的高度重視。

因為,那手提箱裡,將了滿滿一箱的上海牌手錶,總金額高達數萬元之多。

在當時,許多剛上班的國企工人的工資,才不過二三十元,可想這筆財物的價值有多大。

大量警力的介入,再加上當年手錶算是奢侈品,只要銷贓,線索很容易找到,公安人員順藤摸瓜,很快便將宋蓮萍抓獲。

可沒想到的是,在她上廁所的時候,竟然直接利用輕身功會,一躍而出,逃了。

按理說,逃了之後的宋蓮萍應該收斂才對,可她卻偏偏選擇了繼續作案,仿佛在向公安部門示威。

甚至,還刻意盜走了一節車廂的外國訪問團的財物。

圖12

事情發展到這一地步,上級給山西鐵路公安部門下達了最後通牒,務必從速從快抓捕宋蓮萍。

公安部門在巨大的壓力下,不得不她經常出沒的鐵路沿線,布下了天羅地網,終於,膽大妄為的宋蓮萍在繼續作案的時候,被警方圍追堵截。

而宋蓮萍依仗著自己無敵的輕功,幾度擺脫了重重追擊,最後,公安人員怕被她再一次逃走,只得舉槍射擊。

而轟動70年代的一代飛賊宋蓮萍,最終倒在了槍口之下,走完了她短暫而罪惡的一生,死時,年僅24歲。

結語

宋蓮萍的身世是坎坷的,是可憐的。

在她生死之際,卻得遇好心的老和尚宋九庵相救,還傳授獨家輕功。

但她不但沒有給予回報,反而盜走恩人的財物,並利用所學輕功,走上了火車盜竊的飛賊之路,成為違法犯罪分子。

本可以做個遵紀守法的好人,讓自己的人生更圓滿與幸福;可她卻選擇了截然相反的道路,最終不但一無所落,賠上了自己的花季生命,還落下了歷史罵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9b9dc6f7d19facbfacff18005bf81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