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崩塌?高考地理中的三角洲

2023-10-22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什麼是崩塌?高考地理中的三角洲

崩塌

地質災害·崩塌

斜坡上的岩屑或塊體,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移動,稱為崩塌。

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體

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

崩塌按發生的地貌部位和方式又可分為山崩、塌岸和散落。

【山崩】

山嶽區常發生的一種大規模崩塌現象。山崩時,大塊崩落石塊和小顆粒散落岩屑同時進行,崩塌體能達數十萬立方米。山崩常阻塞河流、毀壞森林和村鎮。

【塌岸】

河岸、湖岸(庫岸)或海岸的陡坡,由於河水、湖水或海水的沖蝕,或地下水的潛蝕作用以及冰凍作用,在岸坡的水面位置常被掏蝕,使岸坡上部物體失去支持而發生崩塌,稱為塌岸。

【散落】

散落是岩屑沿斜坡向下作滾動或跳躍式地連續運動,其特點是散落的岩屑連續地撞擊斜坡坡面,並具有跳動和向下旋轉運動。(匠心地理)跳動是岩屑從某一高度崩落到下坡形成反跳,也可能是快速滾動的岩屑撞擊不平整的坡面而跳起。

崩塌的分類

崩塌的分類可按不同的原則來考慮:

一是根據坡地的物質組成分類

二是根據崩塌的移動形式分類

1、根據坡地的物質組成劃分

【崩積物崩塌】

這類崩塌是山坡上已有的崩塌岩屑和砂土等物質,由於它們的質地很鬆散,當有雨水浸濕或受地震震動時,可再一次形成崩塌。

【表層風化物崩塌】

這是在地下水沿風化層下部的基岩面流動時,引起風化層沿基岩面崩塌。

【沉積物崩塌】

有些由厚層的冰積物、沖積物或火山碎屑物組成的陡坡,由於結構鬆散,形成崩塌。

【基岩崩塌】

在基岩山坡上,常沿節理面、地層面或斷層面等發生崩塌。

2、根據崩塌體的移動形式劃分

【落型崩塌】

在節理或斷層發育的陡坡,或軟硬岩層相間的陡坡和鬆散沉積物組成的陡坡,常常形成散落型崩塌。

【滑動型崩塌】

這類崩塌沿一滑動面發生,有時崩塌體保持了整體形態,這種類型的崩塌和滑坡很相似。

【流動型崩塌】

降雨時,斜坡上的鬆散岩屑、砂和黏土,受水浸濕後產生流動崩塌。這種類型的崩塌和泥石流很近似,實際上,這是坡地上崩塌型泥石流。匠心地理 北京西山一帶稱這種崩塌泥石流為龍扒。

上述各種類型崩塌並不是孤立發生的,在一次崩塌中,可以有幾種形式的崩塌同時出現,或者由一種崩塌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崩塌形式。

崩塌形成的條件

1、地形條件

地形條件包括坡度坡地相對高度

坡度對崩塌的影響最為明顯,當山坡坡度達到一定角度時,岩屑重力的沿斜坡方向分力能夠克服摩擦阻力而向下移動,一般大於33°的山坡不論岩屑大小,都將有可能發生移動。匠心地理 在無水情況下,一般岩屑坡的坡度休止角是30~35°,千沙的休止角為35~40°,黏土的休止角可達40°左右。如果同一種岩性但結構不同,它們的休止角也不同,例如原生黃土的結構較緻密,超過50°的坡地才會發生崩塌,而次生黃土的結構較鬆散,30°左右就發生崩塌。

坡地的相對高度和崩塌的規模有關,當坡地相對高度超過50m時,就可能出現大型崩塌。

2、地質條件

岩石中的節理、斷層、地層產狀和岩性等都對崩塌有直接影響。在節理和斷層發育的山坡上,岩石破碎,很容易發生崩塌。當地層傾向和山坡坡向一致,常沿地層層面發生崩塌。匠心地理 軟硬岩性的地層相疊時,較軟岩層易風化,形成凹坡,堅硬岩層形成陡壁或突出成懸崖,也易發生崩塌。

柱狀垂直節理

3、氣候條件

氣候可使岩石風化破碎,加快坡地崩塌,在日溫差和年溫差較大的乾旱半乾旱地區,物理風化作用較強,短時間內岩石就會風化破碎。

例如,蘭新鐵路一些新開挖的花崗岩路塹,僅四五年的時間,路塹邊坡岩石就遭到強烈風化,形成崩塌。崩塌通常發生在降雨季節。

加固坡面因風化產生崩塌

4、地震因素

地震是崩塌的觸發因素。地震時能形成數量多而規模很大的崩塌體。

例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級地震時,在汶川縣境內形成數百處崩塌和滑坡,其中草坡鄉的崩塌面積占該鄉坡址總面積的35%。北川縣的唐家山崩滑體阻塞湔江形成面積達3.3平方千米的堰塞湖。

再如,1974年7月8日在昭通地震區的老寨堡附近一次巨大的崩塌,是在一次2.6級小餘震的觸發作用下發生的,大規模崩塌前,山崖上有小石塊崩落,隨即開始大規模的崩塌,轉瞬間巨大的石塊從山坡上傾瀉而下,擊毀了山下原有的老崩塌體,新、老崩塌體一起往山下移動,形成長約1.5km、寬150-200m的崩塌體,由於當時下著小雨,崩塌體往下形成滑坡和泥石流。

5、人為因素

在山區進行各種工程建設時,如不顧及地形條件,任意開挖,常使山坡平衡遭到破壞而發生崩塌。另外,任意砍伐森林和在陡坡上開墾荒地也常引起崩塌。

崩塌堆積地貌

沿斜坡崩塌的物體在坡度較平緩的坡麓地帶,堆積成半錐形體,稱為倒石堆(岩屑堆)。

崩塌來了怎麼辦?

地質災害崩塌來了怎麼辦?(來源於:騰訊視頻)

你是否曾經在地圖上或者實地觀察到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時,會形成一個扇形的陸地?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三角洲。

一、什麼是三角洲?

三角洲是由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的流水地貌。

二、三角洲的形成條件

1、大量的河流沖積物。

2、受水盆地的水深較淺,便於泥沙堆積。

3、波浪和潮流的侵蝕、搬運作用弱,與河流泥沙沉積對抗作用弱,有利於三角洲的發育。

三、三角洲的成因

河流進入海洋、湖泊和水庫等受水盆地,因水流能量減弱,其所挾帶的泥沙在河口區沉積,故形成三角洲。

四、三角洲的典型形狀

(1)鳥足狀三角洲

多形成於汊( cha )流發育的弱潮河口,形如鳥足,因而岸線極曲折,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2)尖頭狀三角洲

這類三角洲呈尖頭狀向海凸出,岸線平直,沿岸發育沙嘴或沙堤,如埃布羅河三角洲。

(3)扇形三角洲

該類三角洲的前緣受海浪作用,岸線圓滑並基本上被沙堤和堡島封閉,如尼羅河三角洲。

(4)多島型三角洲

其形態主要受潮流作用控制,漢流河口多成喇叭形,口門外有長條狀潮流沙壩,如湄公河三角洲。

五、三角洲的組成

三角洲沉積包括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緣和前三角洲,其中前者為三角洲的陸上部分,而後兩者屬於三角洲的水下部分。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1)三角洲平原

當河流注入海洋或大湖時,在河口附近發生大量堆積,形成堆積體。堆積體逐漸加積,脫水成陸,並向海(湖)域推進,發育成三角洲平原,表面平緩微向海(湖)傾,流動在三角洲平原上的河流善淤易決,許多成分支、漢道或湖沼窪地。

(2)三角洲前緣

陸側以海岸線與三角洲平原相接,海側過渡到前三角洲海底。主要由水下漢道河床、水下沙壩等部分組成。

(3)前三角洲

向陸一側接三角洲前緣,向海一側逐漸過渡到陸架淺海海底。

六、三角洲對人類的影響

(1)三角洲地區河網密布,土地肥沃,利於農業發展。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是中國農業高產區。

(2)三角洲地區因為沉澱了含有有機質的淤泥,經過長期的地質作用能形成石油天然氣。義大利波河三角洲和美國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都是著名油氣產地。

(3)河網密布,有利於發展內河航運,港口發育。

七、高考地理中常考的三角洲

恆河三角洲:位於印度恆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角洲之一。它擁有廣闊的平原和豐富的灌溉資源,是印度重要的農業基地。

尼羅河三角洲:位於埃及尼羅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三角洲之一。它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重要的石油資源。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位於美國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是北美最大的河流三角洲之一。它擁有壯觀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是美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黃河三角洲:位於中國黃河下游地區,是中國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產區之一。它還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旅遊資源。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註: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各地理公眾號等,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註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899240dca714197309db19277d02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