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專注所以專業
優質內容值得傳播
推薦轉發評論留言
歡迎標註來源轉載
地理老師告訴我們:極光出現在高緯度地區!
地理考試也是這麼考我們的:
可是,實時告訴我們:
北京有極光
據央視新聞,12月1日晚,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塔河等地出現極光,不少當地居民以及遊客拍攝到這一美景。據了解,本次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出現極光是因為地磁暴活動。
而同樣12月1日晚,北京懷柔區、門頭溝區等地均有天文愛好者拍攝到了極光現象,引髮網友熱議。
「我是昨晚在懷柔長哨營滿族鄉拍到極光的。」星空攝影師浦石表示,「開始拍攝的時間大概是在晚上7點40分左右,持續了大約1小時。極光剛出現的時候,相機能拍攝到,但是肉眼看不到。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是在拍攝時出現了約10分鐘的極光大爆發,僅憑肉眼就能看到天空都亮起來了,已經蓋過了遠方一個小村莊的燈火。雖說和在北極圈附近能拍到的波光粼粼的感覺有差距,但畢竟是在北緯40度左右,這種低緯度地區能看到極光,真是非常罕見。」
極光與磁暴
極光現象的出現,與地磁暴活動的關係密切。根據中國氣象局空間天氣中心監測,12月1日、2日,我國將可能出現地磁暴活動,其中12月1日可能發生中等以上地磁暴甚至大地磁暴,預計地磁活動將延續到12月2日。
地球的地核包括內核和外核兩部分,內核溫度最高,為固體;外核溫度次之,充斥著大量以鐵鎳為主的流體。這些流體帶有磁性,在地球自轉和高溫作用下進行對流運動,會引起電磁感應,進而產生地磁。
地磁產生至少有約35億年歷史,它通過地球內部延伸到宇宙中,形成地球磁層,這個磁層可以阻擋太陽風的侵害,保護地球的大氣層和自然生態。
地球磁場視覺效果示意圖 來源丨NASA
而地磁暴,就是地球磁場全球性的劇烈擾動現象。它有專門的強度等級,研究中常用Dst指數來分級,在實際的預警應用中則採用Kp指數來分級,Kp指數最高是9級,屬於特大地磁暴級別。
地磁暴是地球磁場受到太陽活動或太陽風暴的影響,產生強烈擾動的過程。據中國科學院空間環境研究預報中心介紹,在北京時間2023年4月22日凌晨兩點,太陽和日球層觀測台(SOHO衛星)監測到一次伴隨M1.7級太陽耀斑的全暈日冕物質拋射(簡稱「CME」),CME正是產生這次地磁暴的直接原因。此次CME來自於太陽活動區AR3283的耀斑和暗條聯合爆發。
據介紹,此次地磁暴過程是由日冕物質拋射作用產生的,是典型的太陽爆發。當這些攜帶太陽能量的物質以數百千米每秒的高速飛離太陽表面時,就會形成類似爆炸衝擊波的效果,快速傳遞到太陽系的各處。在它的作用下,地球磁場發生了方向以及大小的明顯變化,地磁暴就隨之發生了。
當地磁暴發生時,地磁中的帶電粒子會沿著磁力線進入地球的大氣層中,導致大氣層分子與原子之間碰撞激發產生「螢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極光」。
地磁擾動的影響
地磁擾動會對許多人類活動造成不利影響,尤其是通信行業。
(1)太陽耀斑爆發時發出的電離輻射會干擾地球大氣的電離層,引發電離層閃爍及電離層延遲等,進而影響到無線電通信和GPS導航定位系統,導致定位錯誤或中斷。
(2)地磁暴還會導致地面電網、石油管線等運輸線路形成感應電流,容易引起電網跳閘等事故。
(3)地磁擾動會引起大氣密度變化,進而導致大氣阻力增加,使得衛星尤其是低軌衛星的軌道高度下降,降低衛星壽命。
地磁暴還會對一些動物活動產生影響,如信鴿、海龜這類靠地磁場來感應方向的動物,當磁場發生紊亂時,就會導致它們的行進、遷移路線發生改變。
圖:地磁暴的影響(來自百度百科)
赤道有極光
現代物理學對極光產生原理有詳細描述,地球上的極光是由於來自磁層和太陽風的帶電高能粒子被地磁場導引帶進地球大氣層,並與高層大氣(熱層)中的原子碰撞造成的發光現象。極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現,太陽系內的其它一些具有磁場的行星上也有極光 。
由於地磁場的作用,這些高能粒子轉向極區,所以極光常見於高磁緯地區。在大約離磁極25°~30°的範圍內常出現極光,這個區域稱為極光區。地磁緯度在60°-90°的範圍稱為極光區,地磁緯度45°-60°之間的區域稱為弱極光區,地磁緯度低於45°的區域稱為微極光區。
引發本次極光現象的地磁暴較強,導致極光可見範圍變大。
其實,在北京看極光罕見,但並非沒有機會。北京的緯度約為北緯40度,屬於中緯度地區。太陽活動強度變大,抵達地球的太陽高能帶電粒子就會變強,其與地球磁場發生相互作用時,就會發生極強的地磁暴,部分高能帶電粒子會在中低緯度地區進入大氣層,產生極光。如果地磁暴強度極強,極光的發生範圍甚至可能擴大至赤道地區。
每年隆冬,流感都會如約而至。學齡兒童及青少年缺課、父母單位缺勤、醫院門診爆滿...這個由流感病毒引發的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或許不該被叫得這麼溫柔,它會讓人們誤會它只是一個傳染性很強的感冒,實則不然,它的流行模式,從地理角度,分為了季節性和大流行。
我國不同地區季節性流感的流行模式
近期呼吸道疾病以流感為主,也有鼻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感染。
中國疾控多病源監測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群體流行的主要病原體不同:
1~4歲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為主;
5~14歲人群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腺病毒為主;
15~59歲人群中以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為主;
60歲及以上人群以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普通冠狀病毒為主。
流感樣病例包括流感病例和非流感而具有流感樣症狀的病例,今年流感流行情況,明顯高於前三年,我國南方地區流感樣病例已處於快速爬坡階段。目前這些流感樣病例有30%左右是流感病毒導致,還有70%左右是非流感病毒引起。
流感樣病例
流感病毒區域劃分
中國流感流行情況概要(截至2023年11月19日)監測數據顯示,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持續上升,以A(H3N2)亞型為主,其次為B(Victoria)系。全國報告205起流感樣病例暴發。
01
全國感冒指數與凍手凍腳指數
相比11月底全國大範圍尤其是南方地區」一日穿越兩季「斷崖式降溫。12月1日起,北方地區氣溫開始陸續回升,南方大部氣溫繼續維持在較低水平起伏不大,極易感冒區域迅速縮減,除內蒙古中東部以及黑龍江、河北、貴州、西藏、新疆的部分地區外,其他大部地區的感冒氣象指數將有所降級。
12月2日,南方地區也開啟回暖步伐,感冒氣象指數明顯下降,不過貴州、湖南西部等地受陰雨寡照天氣影響,回暖速度較緩,最高氣溫在10℃上下徘徊,仍將處於容易感冒區域。
近期冷空氣頻繁影響我國,中東部多地冷上加冷,氣溫將刷新今年下半年新低,冰凍線也跨越長江,多地將凍手凍腳。
從中國天氣網推出的全國凍手凍腳地圖來看,近三日來,北方多地最低氣溫將低於-10℃,其中東北、內蒙古、青海及西藏的部分地區最低氣溫甚至將在-15℃以下,體驗寒徹骨,手腳一點不能露,要小心凍傷。省會級城市中,像哈爾濱今天最低溫僅-21℃,最高氣溫也只有-12℃,寒冷待機一整天,外出需戴好加厚手套、套上加厚棉鞋。而華北、黃淮及新疆大部等地最低氣溫將在冰點之下,雖不及東北等地寒冷,但在戶外活動,特別是在早晚時段,也可能被凍得手腳發麻。
隨著冷空氣繼續南下,北方大部地區氣溫跌至本輪過程低點,冰凍線將跨越長江,抵達浙江北部。華北、黃淮、江淮及四川的部分地區,最低氣溫都將降至冰點之下。
之後冷空氣影響接近尾聲,但南方不少地方的氣溫還在繼續下跌,江淮、江漢等地部分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幅度可達5℃以上。公眾外出需注意戴好帽子、手套,裹緊羽絨服或厚外套,腳底保暖也很重要,尤其是東北、內蒙古等寒徹骨地區,需棉鞋出場,腳底暖洋洋。
凍手凍腳地圖
02
流感季節與環境驅動
在溫帶地區,流感病毒每年在冬季流行,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季節性更多變,每年經常出現多個流行高峰。影響流感傳播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人群免疫,氣候因素也被認為在流感流行的季節性中發揮作用。基於環境絕對濕度的流感病毒傳播能力和流行模式(單個和多個峰值)會隨緯度而變化。
絕對濕度驅動的流感在不同地點傳播能力的預測。淺紫色陰影區表示夏季,對於高緯度地區,該模型可以預測單一冬季流行,對於中低緯度地區,該模型可以模擬冬季和夏季流行,在低緯度地區,夏季傳播相對突出。溫帶每年一次基本已屬實錘,然後溫帶冬季每年一次的數據目前尚未明朗。
而在乙型流感病毒的兩大派系肆虐的過往,它們在中國9個區域中的地理遷移模式與當今易感人群所屬區域竟然有相當大的交疊之處:Victoria病毒起源於北亞熱帶,Yamagata病毒起源於南亞熱帶。此外,南溫帶和北亞熱帶是Victoria病毒分散網絡的連接點,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是Yamagata病毒分散網絡的連接點。
斷崖式降溫與流感
國家氣候中心最近宣布了一次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形成,並將持續到明年春季。受到厄爾尼諾事件的影響,再加上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預計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可能會打破2016年創下的最高紀錄。對於我國來說,整體上看,今年冬季到明年春季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將接近或偏高於常年同期。然而,階段性冷空氣活躍,南方地區降水較多,復合型氣象災害的風險也會增加。
鑒於今年立冬後氣溫「斷崖」式下降,大家就一定要注意保暖防寒,避免受涼感冒。由於氣溫下降,在室內停留時間長,與可能攜帶病毒的人更近距離接觸,感染機會更大。因此,秋冬季自然成為流感高發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03
流感預防
疫苗接種,健康保障
1.適量運動,注意保暖。活動要掌握運動量,不要過量運動,大汗淋漓。運動時及時增減衣服,保持體表微汗最好。
2.生活作息要有規律,不熬夜。
3.多吃水果蔬菜高蛋白食物,適量飲用白開水。
4.遠離易感人群。
5.室內要適時通風。
疫苗功效
除了主流價值觀上的注意保暖、規範飲食之外,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或許有部分人有接種了流感疫苗仍感染了流感的經歷,確實如此,兒童接種流感疫苗所產生保護效果估計在40%-60%左右,與其它疫苗產生保護效果相比,它並不十分優秀。但是,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兒童的流感相關醫療機構就診和住院,並預防相關併發症。
所以強烈建議:所有≥6 月齡且無接種禁忌的人都應接種流感疫苗。
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註: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內容。
順手點擊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點贊
這是我們堅持不斷
持續不停更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