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業創新、智能裝備到現代農服,農業全產業鏈正在經歷一場現代化轉變

2023-10-23   35斗

原標題:從種業創新、智能裝備到現代農服,農業全產業鏈正在經歷一場現代化轉變

文章來自35斗微信公眾號,作者孫丹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農業是基礎,基礎不牢大廈不穩。無論社會現代化程度有多高,14億多人口的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始終是頭等大事。」

農業全產業鏈是一個多環節多主體有效銜接而構成的有機整體,包含種業創新、智能裝備、加工儲運、品牌營銷、現代化農業服務在內的多個細分領域的耦合配套、協同發展。因此,農業的現代化也必然是其全產業鏈的現代化。

種業創新:農業全產業鏈現代化的最佳起點

種業的創新是農業產業鏈創新的起點。生物技術、數位技術的成本快速降低,使得全新高效地育種成為可能。當今的動植物育種已經演變成為農業產業鏈中技術門檻最高的賽道之一。在基因編輯、人工智慧等代表性技術的推動下,全球動植物育種正在開始新一輪科技革命,呈現出發展高速化、市場壟斷化、技術精確化等趨勢。

圖:2016-2025年我國種業市場規模預測趨勢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據Kynetec和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2016年至2021年,我國種業市場規模從489億元增長至584億元,預計2025年我國種業市場規模將突破至732億元。以下是該領域值得關注的代表性企業:

表:種業創新領域值得關注的代表性企業

來源: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傳統農作物品種已經無法完全滿足糧食供給和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且存在著投入高、產出低、周期長等共性問題,育種技術急需提效降本,種業市場規模有望快速擴張。

隨著功能基因組學、蛋白組學、代謝組學、表觀遺傳學、計算生物學以及合成生物學等的綜合應用,以及以基因編輯、轉基因、動物幹細胞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技術育種技術的逐漸成熟,數位技術與生物技術融合將成為我國育種行業彎道超車的關鍵。

智能裝備:數位技術進入農業領域的最大試驗場

農機裝備是數位技術進入農業領域最大的試驗場。根據IFR數據,2021年全球服務機器人銷售額增長37%,其中物流、酒店、醫療、專業清潔和農業機器人銷量分別位列前五。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在農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智慧農機、無人農場等創新落地場景層出不窮,行業正朝著向智能化、無人化、清潔化發展。

圖:2016-2021年我國農機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華經產業研究院

目前,我國農業智能裝備已覆蓋拖拉機、播種機、插秧機、收割機、果園植保機、運輸車等多種農業機械,參與「耕、種、管、收」各個農業生產環節。以下是該領域值得關注的代表性企業:

表:智能裝備領域值得關注的代表性企業

來源: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總體上看,當前智能裝備行業仍存在著:農機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原創性科技成果少;農機產能過剩與缺門斷檔並存,中高端產品不多;農機農藝結合不夠緊密,制約了農機研發以及推廣應用效率;農機作業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等問題,要加速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的推廣落地,農機裝備的創新及配套數字應用技術的革新將是核心突破方向。

現代農服:高效推動農業產業鏈邁向下一個台階

農服也被稱為「農保姆」,農業生產各個環節都離不開專業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現代農服的誕生為農業標準化生產、農業生產託管、訂單農業等農業發展步入新階段提供了基礎條件。對農業產業鏈的人、財、物提供專業化服務,整合農業產業鏈所有要素,將從整體上推動農業產業鏈邁向下一個台階。

近年來,農業社會化服務在各地興起。據人民日報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數量超90萬個,農業生產託管服務面積超16億畝次,其中服務糧食作物面積超9億畝次,服務帶動小農戶7000多萬戶。據世界農化網中文網數據,2021年,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95.5萬個,服務面積16.7億畝次,服務小農戶7800多萬戶。

圖:2020-2021年我國農服市場情況

數據來源:人民日報、世界農化網中文網

農服機構及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生產端標準體系尚不完善,數據仍未全面實現互聯互通,針對中、小型農戶、農業合作社的服務模式尚未成形等問題逐漸凸顯。面對以上問題,發展全程化、智能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是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以下是該領域值得關注的代表性企業:

表:現代農服領域值得關注的代表性企業

來源:根據公開信息整理

從技術層面來看,遙感、航拍、定位系統、視頻監控等成熟的智能化設備和數據平台,已不再是農業生產端的新鮮事。由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造就的各種應用不斷在農業各個場景落地生根。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精準預測等前沿科技交叉融合也開始在農業領域努力耕耘與探索。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在農業食品體系的不斷滲透,這些技術及其應用將成為傳統農業重塑的核心推動力量。

結語

種業創新領域,種質資源保護、智慧財產權保護等相關政策的陸續出台,將加速育種創新產業化進程。未來在動植物育種領域,值得關注的細分賽道主要有:基於基因組技術和數位技術的育種工具/平台、提升生長性能或營養轉化率以及抗逆性育種等,如基因編輯平台、動植物表型系統、營養增效以及耐高溫、耐寒、耐鹽鹼、耐旱等性狀開發。

智能裝備領域,從技術層面來看,物聯網、北斗導航、自動駕駛、機器人製造、無人機、人工智慧等創新科技在農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農機裝備賽道創新熱情持續高漲。推進農機裝備向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政策導向也逐漸顯現。未來在農機裝備領域,值得關注的細分賽道主要有:自動化、智能化農機裝備,新能源農機以及特殊地形農機。

現代農服領域,主要集中在對生產要素的服務(農場ERP軟體開發、訂單農業、動植物生長模型開發、病蟲害生長模型、產量及收益預測),未來農業信貸及保險、專業化農民培訓等將成為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逐漸受到關注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