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理想毛利率再超特斯拉?

2023-08-10     電動湃

理想已經成為新勢力當中最會賺錢的品牌了。

根據理想最新Q2財報顯示,當季度其毛利率達到21.8%,結合Q1的20.4%數據來看,理想毛利率已連續兩個季度超過了特斯拉。

乘著如此勢頭,理想預計Q3將交付10萬至10.3萬輛,同比增長約277%至288%,這般近乎3倍的增長力度,已然無法再遮蓋住理想的野心了。

「豪華」二字,在行業的部分定義里,指的是產品售價超過30萬的品牌。這麼說,理想確實可以歸入其中,但敢稱第一嗎?

這個標尺沒有統一度量,相對公正的,確實是銷量了。

論市場表現,在理想L9彰顯威力之前,蔚來憑藉ES8和ES6的組合一度在40萬級市場打出了名堂,去年7月,蔚來總裁秦力洪還驕傲地說道——

「當月30-40萬元以上的高端純電動市場中,蔚來占據了40%市場份額;40萬元以上的高端純電動市場中,蔚來占據著60%的市場份額。」一時風光無兩。

後來,理想L系列集體發力之後,理想向外界證明了自己的前景,比起蔚來似乎「更有未來」。

進入2023年以後,相比於此前李斌喊著秦力洪「一起找工作」的窘況,理想則馬上要完成「三個季度三級跳」的銷量躍升。

Q1理想交付了5.26萬輛,同比增長65.8%;

Q2理想交付了8.65萬輛,同比增長201.6%;

至於Q3交付量指引,理想更是給出了10至10.3萬輛,預計同比增長277.0%至288.3%!

得益於Q2的強勢表現,當季度理想的財務數據自然亦相當靚麗,其中汽車業務收入279.7億人民幣,同比增加230%,環比增長達到53%;

繼一季度經調整凈利潤達14.1億元以後,理想Q2對應數據幾乎翻倍至27.3億元,此舉也實現了連續3個季度保持盈利的突出態勢。

此外,Q2季度理想毛利率達到21.8%,這不僅是繼Q1之後再超越了特斯拉。更重要的是,這還是理想自2021年Q3首次站上20%毛利率以後,已累計7個季度保持在同一水平上。

在此表現下,理想截止二季度末的現金儲備已經高達737.7億元人民幣,理想已成為新勢力當中最會賺錢的車企。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之所以有此強勢表現,除了產品力占優外,也離不開今年進行的矩陣組織升級。

李想在財報會上表示,「今年我們投入了大量資源和人力來升級矩陣組織,使得整體協同效率非常高,組織升級讓我們在智能電動車行業找到了作為一個軍團作戰的感覺,效果要超出我們預期。」

不難看出,當初稚嫩的新勢力車企也開始有了從內至外成熟強大的一面。

在保持高歌猛進的節奏下,理想要想實現年初制定「全年拿下30-50萬元市場20%的份額」、「衝擊年收入1000億人民幣」的目標,儼然更有底氣了。

據之前理想汽車預測,30-50萬級SUV的市場總量將在140到150萬輛之間,因此20%的份額也就意味著30萬輛上下的年交付目標。

截止今年7月,2023年理想累計交付量已達17.3萬輛,同時官方對於Q3整體交付量預測達到了10萬輛以上。

如果Q4保持相當水平表現的話,年末理想總交付量或在35萬輛左右。

這樣一來,理想將提前鎖定繼BBA之後的豪華車銷量殿軍席位!

李想也沒想到竟能賣得這麼好。

他說到,原本今年業務制定目標是36萬輛,但考慮了經濟形勢後,將目標下調到了30萬輛。

李想表示,目前限制理想銷量進一步提升的,主要就是產能問題。

根據理想Q3的10萬-10.3萬輛交付量預測,以及7月3.4萬輛交付量來看,本季度理想要想完成產能的進一步提升仍有難度,只能說8、9月份均保持在3萬出頭的產能水平問題不大。

正因如此,理想Q3交付量指引姑且僅在市場預期之中,並沒有超額的驚喜,資本市場最是見風使舵。

一切盡在股價中,理想公布財報當晚,美股反而跌超8%。

找個理由挽尊一下了,「理想股價過熱,這一波,只是退燒退燒」。

理想總裁馬東輝坦承,儘管二季度已提升了相關的策略和規劃,但零部件產線和工裝還在調試、驗證階段,他本人在會上也只是謹慎說到「有信心做到年初制定的30萬輛銷量目標」。

不過此前有報道指出,理想向供應鏈傳達了Q4平均月銷量將超4.2萬輛、下半年總銷量預測提升至約24.03萬輛的信息。

理想將嘗試衝擊超38萬輛的年銷量。

如能實現,理想無疑將再跨上了一個新台階。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今年市場「馬太效應」的增強,無論特斯拉、比亞迪,還是理想均呈現出了「強者愈強」的態勢。特別指出,理想沒有通過降價來刺激銷量,可見其較強的市場統治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新款Model 3將於本季度推出,以及現時特斯拉再次在境外市場降價,加上早前蔚來亦已開展了「價格攻勢」,理想是否能夠保持「不降金身」來完成月付4萬輛的新紀錄,值得關注。

對於這個問題,此前李想亦作出過回應。他指出特斯拉在主動降價後,減少了與理想的交集,反而進一步劃分開Model Y和理想L7的客戶群。

而李想在換代蔚來ES6上市當天亦表示,「理想L7今年十月份將做到2萬輛/月」,可以看出該車將在理想Q4月付4萬輛計劃中占據著一半的份額。

與此同時,李想亦說過因為理想的定價已落在最有競爭力的價位上,因此不會有降價的考慮。

再結合本次財報會上,理想CFO李鐵說到希望能保持全年20%以上的毛利率指引,同時通過對上下游的管理,力爭將毛利率提高至25%的表態來看——Q4理想不打算以降價策略來衝擊月付4萬輛的目標。

在這般自信之下,李想進一步在會上提出——理想目標在2024年挑戰BBA在國內的市場銷量,成為中國市場銷量第一的豪華品牌。

作為參照,去年寶馬和奔馳在華的銷量分別為77萬輛和76.2萬輛,至於奧迪則是64.3萬輛,可結合此前報道稱明年理想銷量目標為80萬輛來看,官方確實已經在為超越BBA做準備了。

但是,80萬輛,理想要如何實現呢?

如果說今年理想最終可以取得35萬輛左右的年交付量,那麼明年80萬輛則意味著是要「銷量翻倍」。

為此,有消息稱理想明年將增加400多家線下直營店,門店總量將突破800家。

至於產能方面,馬東輝透露目前常州工廠有兩條產線,可以支持 L7、L8、L9三款車型的生產,並且是雙班制,最大月產能可以到達5萬輛。

假如今年Q4理想憑藉三款車型達到月付4萬輛的話,那麼明年進階為5萬輛/月必然在計劃之中,這樣明年三款在售車型累計將賣出60萬輛。

剩餘的20萬輛,將交由將推出的1款增程車型+4款純電產品來實現,其中率先登場的將是純電MPV MEGA。

今年初,理想發布了「智能+電能」的雙能戰略,正式拉開了純電戰略的序幕。

官方提出到2025年將擁有「1款超級旗艦+5款增程車型+5款純電車型」的產品布局,最終面向20萬元以上的市場。

與此同時,理想還提出通過三步走的階段,力爭在2025年實現160萬輛銷量——

第一步,藉助L系列拿到30萬-50萬元SUV的市占率第一,並占到15%-20%份額;

第二步,藉助增程SUV和純電車型做到30萬-50萬元市場的占有率第一名;

第三步,主力進攻20萬-30萬元的市場。

隨著年底MEGA的到來,理想也將進入到第二步的新階段。

關於MEGA的定位,李想又在會上強調了該車將成為「50萬級銷量第一的產品,不分車型和能源形式」。

在MEGA將開展理想純電攻勢的同時,考慮到理想第二階段是要「藉助增程SUV和純電車型做到30萬-50萬元市場的占有率第一名」,這意味著——

1、明年將推出的3款純電車的定位並不低,售價或與目前L系列車型相匹配。

留意此前李想曾說過,「為了做高壓純電車型,我們很早就在研發和供應鏈資質上努力,目標是高壓純電產品賣到跟增程差不多的價格,實現接近的毛利率。」

這麼說,明年將推出的3款純電車可能會與L系列同為中大型產品級別。

2、基於理想提出明年的80萬輛目標,當中L7/8/9系列占了60萬輛,理想L6和4款純電車型只需貢獻20萬輛。

不難看出,官方並不指望L6率先承擔起增量的主要任務,這再結合第三階段提到「主力進攻20萬-30萬元的市場」來看——

預計理想L6或於明年年末才推出,明年4款純電車型要承擔起20萬輛增量里的大多數。

由見及此,應該說理想對於純電車型的銷量目標不算高,官方更多只是要求純電系列產品作為增程系列的補充即可。

回到理想的「1款超級旗艦+5款增程車型+5款純電車型」產品布局上,除去明年推出理想L6以外,2025年官方還將多補充一款增程產品,預計將是定位20萬級的理想L5。

至於純電陣營方面,理想到2025年還將再增加2款新車,按照「三步走」里第三階段的計劃,「2款純電車+理想L6/5」的組合,將一起打透20萬-30萬級市場。

要想實現2025年160萬輛銷量的目標,理想純電系列車型自然不能表現拉胯。

為了促進純電車型的銷售,本次會上理想強調到今年底將完成超過300座高速超充站的建設,2025年超過3000座,覆蓋超90%的高速路和主要城市。

另外,為了加快基礎設施的落成,官方還根據盈虧前景劃分出不同投資模式,理想表示高速公路的超充站將是自建自營,城市方面則會改用代理商模式。

考慮到理想需要在自營補能設施方面「補功課」,因此接下來能做的只有「提速、再提速」。

同樣在趕進度條的,還有今年底開通100座城市NOA功能的「Flag」。

結合小鵬提出開通50座城市、問界是45座,面對著理想如此激進的開城計劃,此前小鵬智駕業務一哥吳新宙就評價說,「自動駕駛不是一個廣告學,它是一個非常紮實的工程,需要很大的積累。技術、團隊、體系,每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對於這般觀點,理想並無意改變開通100座城市的計劃,只是會選擇分批開放,目前理想城市NOA已在北京、上海地區推送給部分早鳥用戶。

馬東輝表示,城市NOA的開通很大程度取決於當地理想汽車的保有量,保有量越多、行駛里程數越多,和智能駕駛相關的測試數據就越多,該城市就會更早地開放。

另外他認為理想最大的優勢,是有著更多的車隊規劃和訓練里程數據,不斷疊代。

不過此前吳新宙也說到,只要數據能夠實現閉環,不認為10萬輛和100萬輛保有量之間的數據差別有那麼大。

不管怎樣,現階段理想會充分發揮其車輛保有量優勢,同時還將應用好「大模型」,計劃明年把城市和高速NOA全部打通。

在此基礎上,理想表示將在智駕層面持續投入100億元人民幣以上。

在一手握著市場大賣的果實,以及大量車輛數據的同時,理想另一手則把持著豐裕現金流,這對於需要大量燒錢的智駕業務來說,理想的「後發追趕勢頭」依舊不容小覷。

理想的進擊,已然不可阻擋。

從去年成為「蔚小理」中的銷量第一,到今年進階為中國車企第一豪華品牌,再到明年提出要超越BBA,成為中國市場的第一豪華品牌,理想的「三年三級跳」特徵已然展露無疑。

論製造爆款的能力,以及兌現企業目標的程度,這幾年來理想從未讓大家失望過。

至於明年能否如願,走著看,走著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7a571f00615b81c0633bee6936e6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