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明星夫婦,全網都在催離婚

2022-07-07     電影鋪子

原標題:這對明星夫婦,全網都在催離婚

前年,韓綜《我們離婚了》橫空出世。

讓老死不相往來的知名離異夫婦再度「同居」,引發全網熱議,開創了離婚類綜藝的先河。

起初,讓這類節目爆火的是大家的吃瓜熱情。

但很快我們就發現,在離婚真人秀中,獵奇八卦只是最表面的一環。

當鏡頭抽絲剝繭,將感情與人性的裂縫赤裸呈現,常常讓螢幕前的觀眾猛然發覺,嘉賓之間的問題,就多多少少地發生在自己身邊。

最近,又一檔情感觀察類小眾韓綜上線。

聚焦4對婚姻瀕臨破裂的夫婦,其中還有人氣男團女團的前成員。

幾位觀察員旁觀他們的生活,拆解他們的矛盾。

在走完一系列流程,度過「分居日」後,四對夫婦最終將做出選擇,是繼續婚姻,還是離婚——

《結婚和離婚之間》

不同於其他同類節目的體面與克制。

《結婚和離婚之間》中怨偶之間的一地雞毛,更加尖銳激烈,也更加不堪。

軟飯硬吃、滿口「西八」、咆哮破音……

一場場爭執,看得人目瞪口呆。

有網友表示,愛看《我們離婚了》是因為真實,

而不敢看《結婚和離婚之間》,是因為太過真實。

第一對夫婦,智慧成旭

兩人都是愛豆出身,如今妻子智慧轉型網紅,靠著直播帶貨賺錢養家。

丈夫成旭無固定收入,日常花銷依賴妻子,負責部分家務。

女主外男主內的家庭。

開頭一段觀察視頻,暴露了兩人婚姻的癥結所在——

節目錄製的第一晚,成旭回到家,殷勤地向智慧獻上一束花,哄妻子開心。

然而智慧的表情卻變得難看起來。

果然,緊接著成旭亮出一雙GUCCI運動鞋,是買給自己的……

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智慧拿出幾個月來的帳單——

幾乎沒有進帳的成旭,花錢一直大手大腳,即使是在智慧事業不穩定、家裡經濟吃緊的階段。

兩人為此經常發生爭吵。

表面上,兩人間的矛盾在於經濟實力的失衡,

智慧與成旭的家庭分工,與傳統模式相反,在社會普遍認知中,男方的行為似乎顯得不大光彩。

但跟著節目深入了解便會發現,癥結並非通過經濟主導權互換就能解開。

本質上,是因為他們之間的關係始終欠缺安全感

結婚三年,本有生育意願的智慧一直沒要孩子。

家庭收入始終不穩定,並且在她看來成旭自己就是個孩子,只顧自己享樂,還無法擔起一個父親的責任。

她並非要求丈夫日進斗金,而是期望他能夠踏實靠譜,可以成為自己的精神支柱。

對於這位相識於年少,失而復得的初戀,她也需要不斷確認,如果自己沒有錢,對方還會不會和自己走下去。

然而收到的反饋卻無法給她肯定的答案。

而成旭認為自己做什麼都要得到妻子的許可,過得沒有尊嚴,

一旦對方提到收入問題,便會立刻覺得對方瞧不起自己。

事實上,他也並非全然無所事事。

會在智慧外出工作時偶爾充當經紀人的角色,也會打點房子裡的大小家務。

但妻子卻因為對這些照顧早已習慣,而總是忽略他的功勞。

事實上,男主內女主外的家庭模式並非不可取,但前提是如何分工需要得到雙方的同意,理念一致才有可能長長久久地走下去。

第二對有斌柱元夫婦,情況與第一對相反。

為了照顧孩子,有斌辭去工作,成為全職媽媽。

丈夫柱元則負責賺錢養家。

本是經過協商後你情我願的分工,但隨著柱元逐漸坐穩家裡的經濟高位,卻開始對有斌進行言語暴力。

稍有不順,就開口辱罵。

面對妻子的委屈,柱元就像是「銅牆鐵壁」,堅持認為是對方拱火在先。

那麼有斌到底做了什麼?

跟隨鏡頭我們很快發現,就連安裝帳篷、花瓶擺放一類的小事,都能輕易激怒柱元,被上綱上線成「能力太差」。

典型的「煤氣燈效應」

在有斌難以忍受他的言語暴力、提出離婚時,甚至洋洋得意地羞辱對方:

「給你那點錢,你能拿著幹什麼?」

「你有什麼資格跟我談離婚?」

更過分的是,有斌最不願面對的原生家庭陰影,也被他拿來當做貶低妻子的砝碼。

而有斌也因為經濟上的不獨立,被對方死死拿捏,變得容易陷入自我懷疑,唯唯諾諾。

兒時父親對母親的忽視、打罵,給有斌留下了深深的陰影,她暗下決心絕不走上母親的舊路。

但如今驀然回首,卻發現自己早已成為了另一個母親。

第三對,莎朗正煥的情況更甚。

一上來,就是一整個驚心動魄的發瘋大動作。

正煥站在門邊,臉紅脖子粗地朝著妻子嘶吼,場面全然失控。

原來,正煥患上了精神疾病(憤怒調節障礙),雖然每天服藥,但仍然難以控制情緒,一言不合便會不管不顧地咆哮、摔東西。

莎朗也不慣著他。衝突一起,就拿起手機,記錄下丈夫的暴言暴行。

於是,兩人一個歇斯底里,一個錄像拍照,氣氛劍拔弩張,受到驚嚇哭鬧不止的孩子被晾在一邊。

就連離婚律師聽到現場錄音都表示,正煥的行為已經構成了「兒童虐待」。

除了言語暴力,婆媳關係也是婚姻觸礁的主因之一。

莎朗的婆婆經常對她指手畫腳,認為莎朗沒有傳統韓國女人的「美德」:比如不會做飯,沒照顧好丈夫。

還專戳痛處,說莎朗不懂這些,是因為來自單親家庭,「沒有被母親教好」。

甚至還自作主張,給她報了烹飪課程……

我們常說,結婚不是兩個人結婚,而是兩個家庭的結合。

婆家與莎朗的觀念衝突固然不小,但之所以發展到不可調和的地步,除了父母缺乏邊界感外,也在於正煥的「巨嬰」表現——他沒有協調妻子與母親關係的能力。

他想做孝子,沒有問題。問題在於,他自己多少也認同母親對女性的一些刻板要求,對妻子怨氣頗多。

面對鏡頭,他會說自己有情緒病,願意積極配合治療,按時吃藥。

可回到父母家,他立刻上演苦肉計,向母親「告狀」,將患病的事怪罪到莎朗頭上。

激化了婆媳之間的矛盾,也進一步拉遠了自己和妻子距離。

久而久之,兩人已經完全沒有了溝通,家裡除了濃濃的火藥味,就是長長的沉默。

第四對夫妻,雅凜英傑

作為知名女星,雅凜當年官宣婚訊時的甜蜜,還可以在社交媒體上搜到。

但婚後生活,卻並不像想像中那樣順利。

生下孩子後,女團出身的雅凜,想回歸事業,重拾明星光環。

但英傑卻希望她優先照顧好家庭,對妻子的復出持消極態度。

熱戀時迷弟般的支持與包容,在三年後化為一句「自我意識過剩」的奚落,讓雅凜直呼「人婚前婚後可真是不一樣」。

除了家庭分工不合,育兒觀念上的分歧也激化了矛盾。

晚飯後,孩子哭鬧不止。

雅凜為了哄住孩子,簡單粗暴地用短視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英傑卻認為這樣會讓孩子沉溺快節奏的娛樂,也同樣簡單粗暴地將手機奪走。

兩人就此問題起了爭執,互不相讓。

還不會說話的幼子也明顯受到父母情緒的影響,越發抓狂,讓本就緊張的家庭氛圍更加壓抑。

在婚姻諮詢環節中,諮詢師發現雅凜患有產後抑鬱症,伴有極高的自殺傾向,是需要住院的程度。然而英傑並未意識到事態的嚴重……

節目裡有一個讓人沉默的細節。

根據規則,嘉賓們每天晚上都要「結婚」和「離婚」之間做一次選擇。

第一天晚上,英傑果斷選擇了「不離婚」。

聽到結果的雅凜看向英傑,眼中不無驚喜。兩人相視而笑,眼中泛著淚光。

把孩子哄睡著,雅凜想心平氣和地與英傑坐下來好好談談。

英傑卻低頭劃拉著手機,滿臉寫著拒絕。

想要達成和解,維繫婚姻,卻在面對妻子、直面問題的瞬間,選擇了迴避。

改變現狀,並不容易。

但婚姻中的矛盾,並不是閉上眼睛就歲月靜好。

傷痕會變成一道無形的溝壑,看見樹,看見花,想的卻是地下那副骸骨。

《結婚和離婚之間》的四個家庭,都相當具有代表性。

囊括了經濟、暴力、溝通、婆媳、育兒等婚姻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節目中,夫妻們白天分別去見離婚律師,做婚姻諮詢,要面對養育權、贍養費、財產分割等現實問題。

到了晚上,又不得不面對理性與感性的拉扯。

他們之間還有愛情嗎?

英傑在心理諮詢時寫下,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是結婚。

智慧在向其他幾位女嘉賓描述與成旭第一次見面的場景,回憶自己當初如何追求他,又如何在分手13年後步入婚姻殿堂時,黯淡的眼神里忽然有了光。

不禁令人唏噓。

一項心理研究表明:人生中的十大壓力,排名第一的是配偶死亡,第二是離婚,第七是結婚,第九是與配偶和解。

10個壓力中,婚姻相關的選項占了4個。

當然,我們不能通過這項研究簡單粗暴地得出「不婚不育保平安」的結論。

但某種程度上,它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婚姻或許比我們想像的更為複雜。

它是將愛情、親情、金錢、責任、道德雜糅在同一屋檐下。

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有可能導致一地雞毛。

《結婚與離婚之間》也並不試圖提供適用所有婚姻的標答。

它更像一面鏡子,幫每個人從他人的困境中,反射出自己的困惑,繼而走出尋得答案的第一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697f661d4ec38a1b4fbf709a2c45f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