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規範漢字書寫教育的育人功能

2024-10-25   中國教育新聞網

規範漢字書寫教育關係中華文明傳承,關係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備受中央關心、社會關切。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規範漢字書寫教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規範漢字書寫教育作出部署。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充分認識做好規範漢字書寫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紮實落實《通知》提出的各項要求,發揮好規範漢字書寫教育的獨特育人功能。

「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繫」「要堅定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逐步提高群眾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語言文字工作尤其是漢字在傳承中華文明中所發揮的作用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加強中小學規範漢字書寫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規範漢字書寫能力是中小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是國民教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當下,非紙筆化書寫導致書寫能力弱化等現象較普遍,部分地方和學校還存在對規範漢字書寫重視不夠、專業指導不足、挖掘闡釋漢字內涵不夠等問題,備受社會關注。因此,此次《通知》強調堅持育人為本、尊重規律、守正創新、系統推進的總體要求,提出「培養良好書寫習慣」「提高規範書寫水平」「傳承優秀漢字文化」等八項具體舉措,為各地各校結合實際採取更有針對性的舉措提供了政策指引。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書寫教育拓展「五育」融合新空間。規範漢字書寫教育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堅定文化自信、培養審美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此次,《通知》不僅強調「培養良好書寫習慣」「提高規範書寫水平」,還創新提出文化傳承、審美能力、健康教育、社會實踐等方面的政策舉措,拓展了「五育」融合實踐新空間,進一步提升了書寫教育的意義和價值。這提醒各地各校不能將規範漢字書寫教育孤立地看成寫字訓練,要將其置於「五育」並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高度進行系統設計,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價值。

尊重教育規律,注重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和正向激勵。從學生第一次執筆寫字,到不斷提高質量和速度,寫出一手規範、端正、整潔、美觀、流利的漢字,不可能一蹴而就。這需要正確的方法指引,幫助學生建立寫規範漢字的信心、培養欣賞漢字之美的情趣。《通知》提出,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水平開展規範漢字書寫教育;要重點抓好小學新生和低年級學生書寫習慣養成,做到「三個一」(即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要用激勵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寫字興趣和信心。這些提醒我們,加強規範漢字書寫教育不能脫離育人規律,不能時緊時松,而要基於系統的設計,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善用數字資源,賦能規範漢字書寫。規範漢字書寫教育,既要立足於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又要不斷與時俱進探索應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特別是幫助教師提高數位技術應用能力,充分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中國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國家語言資源服務平台等平台的書法教學資源,進行備授課或自主學習。同時,加強資源統籌,組織研發科學實用的規範漢字書寫應用程式、微課、慕課等,幫助教師提高教育質效。

加強系統推進,構建融貫書寫教育全鏈條的新機制。規範漢字書寫教育的良好氛圍,以及豐富的漢字書寫學習渠道,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帶動學生。《通知》在已有政策文件主要聚焦「第一課堂」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發揮「第二課堂」作用,提倡舉辦各類規範漢字書寫文化活動,鼓勵「書法名家進校園」,將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力量共同凝聚起來。此外,對規範漢字書寫教育的評價,也從教師育人一個維度擴展到管理育人、環境育人、家校社共育等多個維度,有助於形成共同關注學生健康、書寫教育的良好氛圍。

「提筆就是練字時」,寫一手好字會讓孩子受益終身。從「正姿正身」到「立魂立人」,加強規範漢字書寫教育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有力舉措。讓我們以此為著力點和突破口,實現語言文字工作與教育的有機結合,推動規範漢字書寫與全環境立德樹人工作的深度融合,更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服務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本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