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米氏對比法」遭吐槽 M2晶片竟拿三年前雙核酷睿i5作比較

2022-06-10     ZAKER科技

原標題:蘋果「米氏對比法」遭吐槽 M2晶片竟拿三年前雙核酷睿i5作比較

6 月 7 日凌晨,蘋果 WWDC 如期舉行,與前兩年的 WWDC 只有軟體上的更新不同,今年的 WWDC 顯得頗有看點,因為蘋果在今年的 WWDC 上發布了全新的 M2 晶片。

毫無疑問,M2 晶片成了此次 WWDC 最大的焦點。

不可否認,全新的 M2 晶片滿足了消費者對於 WWDC 新硬體的渴望。並且這是蘋果 M 系列的正統第二代產品,儘管之前已經有四款 M1 系列晶片,包括 M1、M1 Pro、M1 Max 以及 M1 Ultra,但 M2 和後面衍生的三代性能加強版不同,它並非堆疊晶片規格而來,而是一款在架構以及硬體上有一定變化的晶片,是真正的疊代產品。

但理性分析之後卻發現,全新的 M2 晶片似乎沒有達到消費者期望的高度。首先是在製程工藝方面,由於台積電的 3nm 工藝尚未完全成熟,蘋果的 M2 晶片採用的是 " 第二代 5nm" 製程。猜測應該是台積電的 N5P 工藝。

與上一代的 N5 工藝相比,N5P 的電晶體密度並未發生實質性改變,因此蘋果要想提升晶片性能就必需增大晶片面積以塞進更多的電晶體。這一點,我們從蘋果官方宣傳圖可以得到印證,M2 的晶片面積確實略大於 M1。但受制於功耗、體積、散熱等諸多因素限制,M2 晶片的實際性能提升相當有限。

按照蘋果官方給出的數據,M2 的 CPU 部分相比上一代 M1 性能提升 18%,這個提升幅度並不算大。蘋果硬體技術高級副總裁 Johny Srouji 在發布會上說:" 性能核心(大核)更快,採用更大的緩存;而能效核心(小核)則在性能方面有了大幅提升。" 從這句話是有理由推斷,對於 M2 晶片,蘋果更加在意其高能效比而非絕對的高性能。

況且對於這 18% 的提升,蘋果官方的說法也不十分精確,蘋果並未具體說明是何種工況下的 18%。猜測它極有可能指的是基於全核心的性能。由於 M2 和 M1 都是八核心 CPU 的晶片,但 M2 擁有更高的頻率,這樣算下來,M2 單核 IPC 性能的提升是相當有限的。

另外,起初許多人都認為 M2 有望成為蘋果第一個採用 ARM v9 指令集的晶片,但實際上M2 依然採用的是 ARM v8.5 的指令集,而且架構部分更像是 iPhone 上的 A15,採用的是 Avalanche 大核 +Blizzard 小核的設計。相比 A14,A15 的性能提升不大,主要是能效比方面的提升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 M2 相比 M1 在性能上也並沒有革命性的提升,

至於其它方面,M2 晶片的 CPU 部分依然採用的是 8 核心(4 大核 +4 能效核)的總體設計。大核的緩存從 M1 的 12MB 提升到了 14MB,對整體性能的提升有所幫助。但 CPU 部分的整體提升可能並未完全滿足人們的預期。

相比 CPU 部分僅 18% 的提升,M2 在 GPU 方面的提升似乎更大一些,根據蘋果官方給出的數據。M2 的 GPU 由 M1 的 8 核心提高到 10 核心,整體性能相比 M1 提高了 35%。對比項目依舊不明。35% 的提升幅度看起來還不錯,但須知 M2 的 GPU 相比 M1 多加了 2 個核心(核心數提升 25%),而且共享 L2 緩存也加大了。M2 的 GPU 提升似乎更多來自緩存的增加。

說完了 M2 晶片整體的架構和性能,我們不妨再來看看蘋果在發布會上和官網給出的那些數據對比,說實話這部分的槽點不少,甚至被網友調侃頗有點" 米氏對比法 "的感覺。

例如在發布會上為了展示 M2 的強大和高能效比,對比了 " 最新的 12 核 PC 筆記本晶片,表示它需要更多的功耗才能提供性能上的增加 ","M2 提供這顆晶片將近 90% 的峰值性能,與此同時功耗僅為其 1/4"。這裡的 "12 核 PC 筆記本晶片 " 大機率指的是是酷睿 i7-1260P,但實際上,i7-1260P 並非 12 代酷睿中性能最強的處理器,P 系列中頂配的酷睿 i7-1280P 還多了 2 個大核心,在性能上應當會顯著優於 M2 CPU。

事實上,英特爾 12 代酷睿無論單核還是多核性能都十分強悍,蘋果 M2 未必能在性能上占到便宜,也許也僅僅是在能效比方面有優勢,絕對性能上也許並不如英特爾 12 代酷睿。

蘋果官網通過對比後蘋果得出了結論:M2 晶片剪視頻比 Intel 快了 15 倍 , 圖片放大快了 26 倍。但此處蘋果選取的對比對象是 2019 款 MacBook Air,處理器為酷睿 i5-8210Y,這是一顆 3 年前發布的低壓處理器,以今天的標準來看已經完全過時,不具備很強參考價值。

就連外國網友不無諷刺地指出,蘋果能不能再極端一點,何不找 2008 款 Macbook Air 對比,也是雙核處理器(Intel Core 2 Duo SP7500 ) )呢?

如果將對比對象換為上一代 M1,那麼提升幅度就小得多。" 圖像優化放大 " 僅為 M1 的 1.2 倍,可見與 M1 相比,M2 在 CPU 方面的提升確實有限。

發布會上 GPU 性能對比部分,蘋果也為明確標出競品具體型號,猜測選擇的競品為酷睿 i7-1225U 核顯,同功耗下性能領先 2.3 倍。但i7-1225U 的 Xe 核顯使用的已經是 3 年前的老舊架構了,如果對上 AMD 銳龍 6000 系列搭載的 RDNA2 架構核顯,M2 恐怕沒啥優勢。

另外M2 GPU 的算力為 3.6 TFLOPS,這個算力雖然比 M1 的 2.6 TFLOPS 有所提升,但即使和入門級獨顯相比也有明顯差距。作為對比,NVIDIA 的 RTX3050 為 9.0TFLOPS,AMD 的 RX6600 算力欸 8.9 TFLOPS。

就算在蘋果的傳統強項視頻編輯上,蘋果在此次發布會上選擇的對比對象也顯得底氣不足。

從上面這張圖不難看出,M2 相比 M1 的視頻剪輯性能提升不到 40%,比英特爾雖然看似快了 15 倍,但對比對象依舊是那個 3 年前的 8 代雙核 i5。更重要的是這種提升更多的來自 M2 新增的多媒體編解碼引擎,而非 GPU。

吐槽了 M2 這麼多,但我們不可否認,蘋果 M2 仍是市面上優秀的處理器,尤其是在能效比方面可謂是無敵的存在。搭載在新 Macbook Air 這樣的輕薄本上更是絕配。只是其絕對性能和 M1 相比提升確實有限。少了當初 M1 發布時那種技驚四座的感覺。

但即便如此 M2 晶片的性能其實仍然可以說得上是不錯的,真正讓人感到不舒服的是,蘋果似乎也跟著某些國內手機廠商學壞了,搞起了 " 米氏對比法 ":找一個已經完全落伍且不具備參考性的對手,實現數據上誇張的全面吊打,但實際性能卻遠沒有數據反映的那樣誇張。對於這一套,大多數消費者早已厭倦。

或許蘋果想要實現下一代晶片性能的飛躍只能寄希望於台積電的 3nm 製程工藝了。當然,蘋果也可以選擇在 M2 的基礎上堆疊出 M2Pro、M2 Max 甚至是 M2 Ultra。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譚兆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5f4120c3e3b21a0acd7b834f675f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