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56個民族,萬萬沒有想到伊犁就有47個。不同的民族文化在這裡和諧交融,讓伊犁更顯魅力。
伊犁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旅程的最後一天,我們打卡了錫伯古城,留下深刻的印象。
錫伯古城位於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縣孫扎齊鄉,是錫伯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走進錫伯古城,發現裡面的建築和中原王朝及滿清的古典建築極為相似,仔細了解才知道其中的文化淵源。
據介紹,我國錫伯族的總人口接近20萬,主要居住在新疆伊犁和我國的東北地區。東北的錫伯族在語言、文化、飲食方面已經趨同於漢族,伊犁的錫伯族更好地保留了傳統。
錫伯族的祖居地在東北,清代中後期,朝廷徵調部分錫伯族同胞西遷到新疆伊犁 屯墾戍邊,錫伯文化從此在新疆生根。
西遷的錫伯族同胞大部分居住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和霍城、鞏留等縣,位於 察 布查爾縣的錫伯古城是錫伯族的文化中心。
這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同時也是一個神秘的民族,在來伊犁之前,或佟麗婭走紅之前,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民族。
其實錫伯族和滿族都是由原來的鮮卑人演變而來,兩個民族的服裝、文字和語言也極為相似。說遠一點,傳說唐太宗李世民也有鮮卑血統,可見中華民族強大的包容性和融合性。
錫伯族盛產美女帥哥,著名藝人佟麗婭就出生於察布查爾,她風華絕代,舞藝高超,一段《芒種》舞蹈風靡全網。
錫伯族女性心靈手巧,烹飪、刺繡都很嫻熟。
在錫伯古城,我們還看到了巨大的「天下第一餅」。
冬季的錫伯古城遊人不多,大氣典雅的建築上披上了一層積雪,回頭凝望長廊,仿佛穿越了兩個世紀。
古城內的展館通過圖文、雕塑、實物等形式為我們全景展示了錫伯文化的前世今生,以及錫伯人在伊犁的故事。
伊犁的錫伯族是拓跋鮮卑的直系後裔,印象中打造北魏王朝的鮮卑人就是 拓跋氏。
值得一提的是錫伯族在清代的時候曾經被編入滿洲八旗,一直擔當 御外平內的角色,朝廷有需要的時候就會將他們外調。
當年張格爾聯合沙俄發動叛亂,讓朝廷頭疼不已。後來,有個大臣發現盛京有數千名騎射水平極高的錫伯兵,正好派他們到新疆平定內亂,這個主意很快得到皇帝的採納。
當時朝廷外派的錫伯兵共有一千名,他們攜帶家眷奔赴伊犁,整個西遷過程一共花了16個月,部分人在路上提前踏上天國的階梯,剩下的一直用心守護邊疆,並將落腳之地逐漸開發成宜居之地。
錫伯族的美食很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是錫伯餅。
新鮮出爐的錫伯餅鬆軟可口,吃的時候先夾一些配菜放在餅上捲起來吃,口感極佳。
旅遊小貼士:建議自駕,可定位「錫伯古城」,跟隨導航提示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