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20年(215年)十一月,曹操平定張魯。漢中乃四川之門戶,曹操占據漢中,給蜀地的劉備造成極大威脅,劉備對漢中用兵,勢在必行。
建安22年(217年),曹操再次東擊孫權,劉備集團看到了奪取漢中的大好機會,在法正的建議下,劉備決定攻打漢中。
雖然漢中兵力空虛,卻非常不好打,漢中盆地周圍的山地天險構成了有力的屏障只是部分原因,另一個原因是漢中四通八達,是為衢地。
劉備要攻取漢中,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金牛道,二是米倉道。米倉道更為艱險難行,實際上劉備能走的只有金牛道。
而金牛道於關中進入蜀地的陳倉道相接,其交匯處折向東即是漢中的西大門陽平關。陽平關乃天險,劉備一旦頓于堅城之下,從陳倉道趕來的曹軍就會擊其後背,劉備會陷入腹背受敵之中。
劉備的辦法是派張飛、馬超、吳蘭率別軍向武都方向佯動,牽制武都曹軍同時切斷武都方向與漢中聯繫,並保護大軍側翼。果然曹操派曹洪、曹休迎擊張飛、馬超等部,謀求將武都、漢中連成一線。
建安23年(218年)正月,曹洪用曹休之策,曹軍虎豹騎突襲吳蘭取得小勝,然而卻受阻於張飛、馬超未能再得前進。而張飛、馬超主要任務本來就是保護大軍側翼,見吳蘭戰敗也無意進取,雙方形成相持。
劉備的側背雖然獲得安全,但陽平關實在太難攻打,劉備受阻於此整整一年。最終劉備在留守蜀地的諸葛亮強力支援下,從陽平關南側的山地一路強攻,終於形成突破,占領了陽平關東南的要點——定軍山。
此時,劉備不僅在兵力上有優勢,戰場態勢上也取得了勝勢。漢中盆地的防禦完全依靠周圍的山地,山地被突破,盆地內部無險可守,劉備只要以主力牽制住夏侯淵,分兵略地就能輕易收取漢中諸縣。
然而劉備卻停止了攻勢,反而在定軍山採取守勢,而曹軍漢中守將夏侯淵在劉備搶占定軍山後,不退反進,反而率張郃從北和東兩個方向對定軍山發起進攻,全力與劉備爭奪這個要點。
劉備為什麼不利用自己的優勢趁機拿下漢中,趕走夏侯淵?這正是劉備的用心之妙。
奪取空間的戰鬥,如果不能徹底打敗敵軍主力兵團,那就要求完全奪取該空間的要點,使敵不得立足。劉備要想完全控制漢中,漢中與關中的幾個通行道路的路口必須完全封鎖,以阻止敵再度進入該空間。也就是說劉備必須完全掌握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以及西城道的路口要隘。
這樣做的話弊端很大。第一、夏侯淵主力未潰,依然要通過惡戰來獲得控制權。
第二、漢中盆地說大不大,說小又不小。要控制全部五個路口要隘,劉備要分出大量兵力,這樣一來劉備主力對夏侯淵兵團就沒有兵力優勢了。
第三、在夏侯淵兵團沒有收到致命打擊前就搶占要隘,會把戰鬥的性質變成殲滅敵重兵集團。劉備要完成這一目的,本身就兵力有所欠缺。
所以,劉備停留在定軍山不再進攻,故意誘騙夏侯淵來攻。一、把戰場集中在較小區域,便於劉備集中優勢兵力。二、示弱誘敵,防止夏侯淵轉為防禦等待曹操大軍。
在戰爭中,實力強大的敵人突然轉為防禦,十有八九必有詭計。
果然,劉備很快就抓住夏侯淵分兵包圍的破綻,佯攻張郃、圍點打援,一戰斬殺夏侯淵,曹軍大敗。
然而,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劉備並未乘勝追擊擴張戰果,反而再次採取守勢。
以退為進、斬殺夏侯淵,已經展現出了劉備用兵的高明。而現在這一手,則更高明。
定軍山失守後,曹操已向長安機動,為夏侯淵後繼。夏侯淵被殺,曹操主力兵團勢必進軍漢中,一是繼續爭奪漢中,二是救出張郃、郭淮等餘部。
劉備看得非常清楚,在這種情況下,絕對不能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去搶漢中諸縣這一戰利品。也不能趁機強攻退守褒斜道路口的張郃、郭淮部,這是因為漢中四通八達,劉備並不確定曹操從哪條道路進軍。就算曹操主力從褒斜道進軍,只要有一支別軍從儻駱道分兵而出,很容易機動到劉備側翼,繞劉備的後路。
所以,劉備選擇繼續據守陽平關、定軍山一線,依山傍險以保證自己側翼安全,先立於不敗之地。
面對盤踞天險當起縮頭烏龜的劉備,曹操是沒有辦法的。強攻肯定不划算,傷亡太大,陽平關要那麼好打,之前的曹操和劉備就不會受困於此。如果只是曹劉兩家捉對廝殺,哪怕戰爭打一年兩年甚至更久,實力較弱的劉備必會輸掉戰爭。
可是現在三分天下,孫劉聯盟對抗曹操一家。曹操主力陷於漢中,東邊的孫權就要趁機興風作浪了,而且曹操正在做篡漢的最後準備,絕不可能讓自己長期離開中樞。拖時間,曹操拖不起。
劉備對這一點看得非常清楚,來曹操抵達之後就得意地說道:「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果然,曹操待了沒多久就待不下去了,說出了著名的軍令「雞肋」後悻悻而去。漢中爭奪戰以劉備獲勝而告終。
爭奪空間的戰鬥核心在於爭奪要點,而搶占要點的核心在於能否封閉空間。劉備卻向人們展示了,無需搶占所有要點,只占領對自己有利的少數要點即可取得勝利的辦法。
劉備的補給通道是蜀地通往關中的金牛道。金牛道的缺陷在於它和陳倉道的交匯點在陽平關以西,劉備首先派出張飛、馬超牢牢護住自己的後路。
在面對陽平關強攻不克時,劉備,不顧蜀地剛剛平定,人心未穩,讓諸葛亮急速調兵,不惜投入自己全部兵力來打通隘路。在需要果斷投入兵力時,劉備並不懼怕冒險。
在突破天險後,劉備卻選擇了看似保守的戰法,改為依託定軍山防禦。這是為了避免夏侯淵兵團和曹操主力兵團合流,以退為進,誘騙夏侯淵主動進攻,各個擊破。
在斬殺夏侯淵,劉備沒有輕易渡過漢水追擊,而是讓高祥卡點陽平關,自己率主力在漢水南岸對陣曹操,最終靠控制少數要點消耗曹軍而取勝。
先勝後戰,兵家之要,劉備奪取漢中,正是戰術史上奪取空間戰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