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消費端減排,「碳普惠」正加速落地

2023-08-07     民生周刊

原標題:促進消費端減排,「碳普惠」正加速落地

我國碳普惠機制正加速形成,通過減排量交易、政策鼓勵、市場化激勵等,不斷激發公眾參與碳中和行動。

8月5日,中華環保聯合會碳普惠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碳普惠專委會)在北京正式成立。「雙碳」目標下,碳普惠作為推動消費端減碳的重要手段,促進社會從微小處改變碳排放習慣,意義重大。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表示, 碳普惠是動員公眾踐行低碳、零碳負碳行動的大平台和有效途徑,希望專委會為中國雙碳目標的早日實現做出貢獻。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碳普惠機制以數字化促進綠色化、低碳化,帶動公眾廣泛參加綠色低碳行動,有助於全社會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方式。希望專委會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創造性,打造碳普惠經典案例,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做出貢獻。

碳普惠專委會執行主任陶嵐介紹,碳普惠專委會以「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目標,全力促進消費端碳減排。努力踐行中華環保聯合會的「大中華、大環境、大聯合」三大理念,充分發揮政府、行業、企業和公眾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不斷拓展整合社會資源、動員公眾參與,以數字化、綠色低碳化作為基本抓手,推動公民消費端碳普惠的自願減排機制,圍繞國家「雙碳」戰略中的重點任務「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加強多方交流、促進廣泛合作、開展有效傳播,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做好、講好美麗中國故事。

碳普惠以數字化方式推動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涉及到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媒體等多元主體參與是推動國家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方面,碳普惠專委會作為整合各方資源,打破行業、技術、信息壁壘,搭建共建共享共治的開放交流平台,通過戰略規劃、調查研究、能力建設、標準制定、國際合作等五大行動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表示,碳普惠專委會是我們動員社會力量參加碳普惠工作的一個重要舉措和專業化平台,實現雙碳目標必須把碳普惠事業做好,做紮實,希望碳普惠專委會不斷探索,取得豐碩成果。

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兼碳普惠專委會主任委員杜少中表示專委會將以碳普惠為主題,更好的引入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手段,更好利用社會資源,降低減排成本、提高減排效果,使碳普惠成為我國碳減排機制的有效補充。

國際上,IPCC最新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開始從需求和個人行為舉止方面著眼於碳減排,指出政府需要制定政策,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在我國,《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普及數字化綠色生活方式。國家和地方眾多政策文件提出開展碳普惠建設,激勵全社會減排行動,碳普惠專委會的成立可謂應勢而生,將有助於推動碳普惠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我國低碳發展和綠色轉型,在應對全球氣候治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3ba08a1dced033c2665941fa768b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