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冪:刀尖上與資本共舞8年,她賠了還是賺了?

2023-05-11   美人豐盛

原標題:楊冪:刀尖上與資本共舞8年,她賠了還是賺了?

2015年,29歲的楊冪春風得意,她剛剛破了幾個記錄:《古劍奇譚》全國收視率第一、《小時代》首映票房1.1億創下零點場記錄。在福布斯中國名人榜中,她排名第6,緊隨章子怡之後!

於是楊冪做了一個決定,與自己兩名前經紀人——榮信達的曾嘉、歡瑞世紀的趙若堯共同成立了「嘉行天下」(後更名為嘉行傳媒)公司。

那時的楊冪還不知道,未來的8年,她將如何在刀尖上與資本共舞,將為這個公司」付出何種代價!

曾嘉

趙若堯

成立嘉行:厭倦了「頂流」的楊冪想換種生活

2004年,楊冪以專業課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而在此之前,她已經進入影視圈14年!首部電視劇是《唐明皇》、首部電影是星爺的《武狀元蘇乞兒》,表演均十分靈動。

而在這14年間,小楊冪不斷獲得專業獎項:飛天獎少兒組二等獎、中國音樂電視大賽金獎……於是16歲就被李小婉、李少紅的「榮信達」公司簽約了。

李小婉十分看好楊冪,把曾帶過陳坤、周迅的優秀經紀人曾嘉「分」給楊冪,暗中成為了這兩位合伙人後來的緣份。

在頂級資源之下,楊冪一畢業就進了傳奇劇《王昭君》劇組。3年後,當《仙劍奇俠傳三》招演員時,楊冪儼然已經成了「小腕兒」一個,劇組幾乎費幾牛二虎之力才把楊冪「借」過來……

接著,楊冪又因「莫雪鳶」和「睛川」,被觀眾評為85花「四小花旦」之一,一時間風頭無兩。

此時,未來的合伙人曾嘉已出來單幹,但楊冪還想再闖一闖。一直到2015年底,楊冪才決定加入。

楊冪的孤注一擲,在當時是有充分理由的。

第一,2015年之前楊冪有兩次演藝事業的輝煌:《仙劍三》和《宮鎖心玉》。均是曾嘉、趙若堯出力。而且,在過去10年里(從2005年到2015年),楊冪和她們二人的合作,可以說所向披靡,這讓楊冪堅定了信心:未來的10年,她們三人出來單幹,一定能成事!

第二,此時的楊冪新婚燕爾,且剛剛懷孕,似乎有點厭倦了一線藝人的生活,想換一種生活方式。

她已經演了25年的戲!早就出現了「疲軟」之態。她的第一任「老闆」李少紅曾說過,楊冪已經演皮了,都是程式化表演……楊冪大概自己也有感覺,很難突破自己,她或需要休息,或想換個「人生角色」。

那幾年,也是楊冪「被黑」和「高處不勝寒」的幾年。她曾在社交媒體中寫道:

「有本事就殺了我,殺不死就等著我變得更大更強吧!」

當頂流的競爭壓力也讓她不勝其煩,一次簽完合同,臨時被換成另一個當紅小花,她氣道:

「被換掉,是因為我不夠重要,有朝一日讓你看得起我。」

楊冪希望跳出「演員」的圈子,不想再任人擺布。可是,她沒想到,跳出一個圈子,又進入另一種更水深火熱……

星爺之後唯一敢和資本對賭的「壯士」

從2015年到2022年的8年間,幾乎所有粉絲,都注意到了發生在楊冪身上的兩個怪現象:

第一,資源和演技嚴重下滑。

20多歲前,她的演技和資源明明是偏中上等的。但30歲之後,選片和角色顯得越來越「飢不擇食」。

劉亦菲開始進軍CCTV-8和國際影壇了,劉詩詩也開始演《流金歲月》這樣的品質劇,甚至楊穎都知道演《風起隴西》……

只有楊冪在走下坡路,獨自在「高齡古偶」或「小鮮肉圈」中晃悠。

第二,楊冪變得越來越精明,言語中的理性,簡直超乎這個年齡。

「人生沒有捷徑,也沒有彎路,你經歷的所有的好的事不好的事都是你當時的選擇,都是你自己應該承擔的,你選了,然後挨打就得立正。」
「有時候,不是所有人都是人。」

這些老氣橫秋又清醒的話都出自楊冪之口,網上一搜,就能搜到她的「清醒語錄」。

楊冪的這兩種「怪」,都發生在2015年她成為嘉行股東後,與資方簽定「對賭」協議之後。

嘉行本是曾嘉於2007年成立的,當時公司估值不過1個億。但楊冪加入後,為了玩個「狠」的,三位合伙人把目標定為「上市」,所以她們接受了尚世傳媒3億元占15%股份的投資,這樣一來,公司的總估值一下子達到了50億,嘉行一躍成為圈內數一數二的頂流娛樂公司。

當然,資本也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一般人還不可能敢接:2015年,要求嘉行凈利潤不少於0.75億。2016年不低於1.05億,2017年不低於1.47億,總額3.1億。

注意!是「凈利潤」,而不是營業額。如果按利潤率30%計算,那麼這個對賭協議約定的總額可能會達到10億左右。

也就是說,在這三年間,如企業的營業額低於10億(打個比方),那麼嘉行不僅要把3億投資還回去,還要追加每年15%的年收益率。對賭成功,「尚世」資方將拿到4500萬利潤。對賭失敗,就相當於嘉行投資了「尚世」,尚世不僅能拿回資金,一年拿 4500萬利潤。

自從2022年星爺和資本對賭失敗不得不抵押11億房產貸款賠償後,娛樂圈簡直談「賭」色變。

但就是這樣可怕的條件,楊冪接受了。

嘉行成立之初,楊冪並沒有要大股份,只占了15%,但她逃不脫「頂樑柱」的命運。從成為股東的那天起,楊冪真正體驗了一把「身不由己」。

嘉行對賭成功,為什麼又上市失敗?

2014年金鷹節,楊冪帶著迪麗熱巴等嘉行藝人走紅毯,此後「楊冪攜嘉行藝人」的官宣不斷出爐。關於自己是嘉行老闆一事,楊冪不承認也不否認,其實這是嘉行主打的「營銷手段」。

為了嘉行,楊冪一邊自己馬不停蹄的演戲,一邊抓緊簽新藝人,一邊在劇里猛帶新人。

2017年,《急診科醫生》劇組想邀請楊冪出演王絡丹的那個角色,但嘉行知道後推了,為楊冪換成了《談判官》。原因是第一片酬高,二是可以加新人。

但是這部劇給楊冪創造了3.5的豆瓣新低!

就是同一年,劉亦菲接了迪士尼的《花木蘭》,而劉詩詩接的是和影帝王千源合作公安反特劇《黎明決戰》……

第二年,楊冪又險些被嘉行推掉《刺殺小說家》,好在路陽導演越過嘉行找到楊冪,這才進了劇組……一般一部劇,楊冪要帶3-10個新人進去。

但有的帶得動,有的帶不動。像《談判官》這樣因為加人,毀掉劇本和口碑的,比比皆是。

最多的一年,楊幕壓了11部戲:不管愛不愛演、是不是她感興趣的劇本,她只能演。

在歡瑞或榮信達的時候,楊冪還可以跟老闆鬧鬧脾氣,可是現在自己是老闆了,路是自己選的,能和誰鬧呢?

有人說,2017年對賭就結束了,嘉行已經贏了啊!?2018年以後,楊冪就應該有好劇了啊,為啥從此就和高口碑劇無緣了?

原因很簡單,資本的遊戲還沒結束,楊冪還得繼續玩。

2017年,楊冪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結算金額高達4.87億,終於一舉幫嘉行拿下對賭。

可就在楊冪等著做資本市場的「老莊」,晉階投資人時,2018年,上市預組核心合伙人之一的李女士套現2.5億離場,緊接著投資方「尚世」也公開掛牌轉讓嘉行的股份。

資方認為,雖然嘉行完成了對賭,但近年營銷太過、市值虛高,無產出高口碑劇作,而且旗下人才流失嚴重。

所以,上市,已成「南柯一夢」。

上市不能成功,楊冪就只有一個選擇了——變現。否則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最終,楊冪退出了嘉行,而之後嘉行的表現,也證明了她可能套現成功了。

離開嘉行後,楊冪發社交媒體的內容是:共有從前,各有未來。嘉行的回答還算有良心。

可是轉回身,嘉行就刪除了楊冪所有的照片。

嘉行的「不高興」代表著,楊冪可能將她的15%股份套現離場。

楊冪的「資本莊家」夢做完了,這場8年的杖打完了,楊冪是賺了還是賠了?我們一一來結算:

從資金的角度,如果楊冪套現成功了,收入7500萬,當年投資僅300多萬,如果單按投資收益率來說,她賺了。而且,這8年,她照樣有片酬可拿。單論收入,她不虧。

但這8年,她丟了機會。大量與她同期的演員成功轉型,但楊冪卻因「困在流量盤」里錯過了好機會——37歲的她今後的路要怎麼走,是個未知數。

還有,為了實現對賭協議,本想退居二線適當回歸家庭的她,最終家庭離散。

算來算去,楊冪都「賠」了很多,可人生的路哪有白走的。

在85後小花中,她成了唯一在刀尖上與資本共舞過的人,在某些程度上,她甚至超越了星爺的魄力。

在演員的專業之路上,楊冪比同齡人慢了別人一步。但在創業、做局、與資本談判上,她擁有了別人沒有的「財富」。她才37歲,未來沒準真能成為演員中的「企業家」呢,畢竟楊冪的理想,就是成為「巨人」。

在離開嘉行前,她就說過: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風景確實會好一些。但是早晚會掉下來。所以不如出息點,把自己變成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