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的演技,有他的嘴一半硬就好了

2023-07-24     視覺志

原標題:楊洋的演技,有他的嘴一半硬就好了

「流量明星只有嘴是硬的。」

這是最近小視在微博看到的一句話。

跟楊洋最適配不過了。

最近,他在《我的人間煙火》中再度貢獻了油膩至極的表演,堪稱師從張翰。

與之相對應的,是男三號魏大勛的爆火。

面對網友鋪天蓋地的反感,楊洋是何種態度呢?

「網絡上的事情看一看就好,不要過多在意。」

網友們扒出黃曉明對於自己被嘲「油膩」的回應,說楊洋沒有格局,態度差。

跟黃曉明比起來,楊洋豈止是差在態度,難道不更差在演技嗎?

《風聲》《中國合伙人》這種級別的作品、表演,三十出頭的楊洋有嗎?

圖源:《中國合伙人》

「流量明星只有嘴硬」這話當然有失偏頗,但就像那個年代久遠的段子:抓起來挨個槍斃肯定有冤枉的,隔一個槍斃一個肯定有漏網的。

流量明星們的演技,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

且還不能提,不能聊,不能客觀評價。

畢竟只要不是夸,在部分粉絲的眼裡就等於黑。

而他們的哥哥姐姐,對粉絲之於自己的大力維護,也樂見其成。

在片場,大家對於流量明星「老師老師」的叫著;在公司,他們男的是「一哥」,女的是「一姐」,統稱搖錢樹;在微博,說話之前你最好關閉私信,不然分分鐘被粉絲罵到懷疑人生。

長此以往,終於讓「流量明星只有嘴硬」成了一種現狀。

他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嗎?願意作出改變嗎?日後能成為真正的演員嗎?

這些問題的答案,小視都不知道。

但或許,我們能選擇戳破他們的假面。

用嘴演戲的「演唄」

你永遠不知道流量明星的演技可以有多爛。

因為每當你以為某人的演技已經很爛時,總有新人出來用實力告訴你:就憑他,也配比我爛?

是的,你也永遠不知道,網友在吐槽流量明星時,可以有多損。

比如豆瓣網友就把「演員」一詞玩出了花,他們根據「口」的狀態,將演員分為了三類。

第一種,是我們熟悉的演員,聲台形表俱佳。

第二種,是沒「口」的「演貝」,用別人配音,自己只負責對嘴型。

第三種,則是有「口」的「演唄」,但台詞太差,用原聲還不如不用,純純演了個寂寞。

先說演唄。

最近,趙露思在新劇《偷偷藏不住》里演了一個高中學霸桑稚。

儘管年齡上很貼切,但趙露思的表演告訴我們:演技爛是藏不住的。

最明顯,她說台詞的方式——很嗲的夾子音。

這種夾子音,如果是在撒嬌等場景偶爾來一句,還可以說是可愛少女,但她全程一直是這種方式。

配著做作無比的動作,活脫脫一個智商只有6歲的孩童。

而桑稚的人設,是學霸高中生。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25歲的譚松韻,在《最好的我們》里飾演的也是高中生。

但她的耿耿在面對暗戀的男神余淮時,眼睛都在發光。

余淮不經意間的摸頭殺,於她先是驚訝,緊接著就是竊喜。

當聽到同學喜歡余淮,想追他時,整個人瞬間黯淡、失落,還有一種莫名的緊張。

而趙露思的桑稚身上,沒有這種靈動。

坦白說,趙露思這樣收著演,已經算好了。

因為當她放飛自我時,才是真正的災難現場。

《後浪》,眼珠子瞪大,嘴唇上下翻飛,配合著搖鏡頭,像極了處於開槍狀態的加特林。

《胡同》,換個時代,換身衣服,但表演方式一如既往。

一句「這是新社會,老百姓們當家作主」,可跟歐陽娜娜「媽已經走十年了」相媲美。

看著這樣的她,你難免會疑惑:那個演出《傳聞中的陳芊芊》的靈動少女去哪了?

有同樣問題的流量明星,不在少數。

比如頻頻出演大製作古偶的白鹿。

在一些需要表現傷心、憤怒的戲份時,趙露思同款卡姿蘭大眼睛+大開大合的嘴巴。

吳謹言在《延禧攻略》里就更不用說。

不僅對什麼角色都嘴像機關槍,面對上位者時,眼睛也打轉轉,生怕別人看不出她在耍小心思。

李少華評價楊冪之語,「下意識地程序化表演,快樂就是哈哈哈,痛苦就是哇哇哇」,完全可以無縫銜接在她們身上。

與其說她們是演員,不如說她們是用嘴演戲的「演唄」。

即用最大幅度的嘴部變化,來掩蓋身體其它部位的僵硬,掩蓋眼睛的無神。

業內不少人談及過這個問題。

比如爾冬升,一再強調演員不要用嘴演戲,那是最低級的表演方式。

郝蕾更是直言不諱,儘管這種誇張式表演,經常被粉絲吹是「炸裂式演技」,但其實連大四表演系學生的水準都沒有,最多大二。

她又進一步說了這種表演的弊端:形式大於內容。

所有情緒都在外部,很難給觀眾共鳴。

但在其他演員身上,嘴部幅度大,就不是弊端而是優點。

因為在許多時候,這種動作都能增強演員的氣勢,使得觀眾更加沉浸。

比如《狂飆》里的李宏偉,在飯局上當眾嗆高啟強。

一句「你就是個臭賣魚的」,既直指高啟強的痛處,也為後來自己被高啟盛用凍魚打死,埋下伏筆。

他讓觀眾相信:如果這都不是地痞混混,什麼才是?

但他的優點在於不僅在於嘴部動作,還在於妝造,在於用手勢與表情相配合,進一步突出角色的「莽」。

還有《漫長的季節》里的小啞巴傅衛軍,在冰天雪地里嘶吼。

雖然無聲,但當他張大嘴巴、伏低身子時,一種巨大的無助感瀰漫開來,震徹人心。

歸根結底,還是演員的演技問題。

即「用嘴演戲」不是不行,但不能只用嘴演戲。

沒有嘴的「演貝」

跟「演唄」同台競技、爭相比爛的,是「演貝」。

網友根據近些年流量明星在國劇中的表現,評選出了「四大演貝」,一水的當紅流量:任嘉倫、許凱、龔俊、王鶴棣。

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原聲率極其低,直至低到0%。

龔俊跟王鶴棣,原聲台詞含糊不清,而且有一股兒跟角色不貼切的方言味,所以只能配音。

任嘉倫,因為《大唐榮耀》爆火,幾乎每年都有新古偶播出,但一看演員表全是配音。

早年的《大唐榮耀》等劇,是阿傑配音,近年的《周生如故》,則是邊江配音。

從《山河令》到《蒼蘭訣》,再到未來即將播出的各種古偶。

你很難說,觀眾愛的是配音演員們的聲音,還是演員們的表演。

許凱,跟吳謹言一樣因為《延禧攻略》大火。

但演戲一貫只給反應不給邏輯,只給結果不給過程,而且聲音一言難盡。

比原聲台詞更一言難盡的,是他即使用配音都不用心——演戲懶得張嘴。

段延慶來了恐怕得當場拜師,請許凱教他腹語。

在白玉蘭的論壇上,王勁松曾經炮轟演員不背台詞。

他認為演員說台詞,就等於戰士上戰場拿槍,你能說你到戰場上沒拿槍嗎?多不要臉啊!

四年過去,部分演員們的態度愈加惡劣。

到了戰場,要麼拿別人的槍,要麼拿槍但不拿子彈。

這種態度,能演好什麼戲?

上月,央視網曾就「演貝」被網友熱議一事發布評論——

莫讓演員成「演貝」。

無它,聲台形表既是演員最基礎的課,也是演員的必修課。

原聲出演之於演員,應該是必需品,而不是可以用於營銷的賣點。

小視覺得,「演唄」和「演貝」這兩種說法非常妙。

「演唄」,說起來有一種無所謂、敷衍了事的態度。

比如趙露思,在《星漢燦爛》《傳聞中的陳芊芊》中就有著超出同齡小花的表現。

但最近幾部劇,一部比一部難看。

《胡同》《後浪》統統不及格。

前幾天,《偷偷藏不住》主創去微博掃樓,男二到了,但趙露思和男主陳哲遠都沒去。

由此可見,這些演員不是不知道哪些劇口碑好、評價高,哪些劇對自己有所助力。

可演戲時,為什麼不僅不能超越以往,反而連以前那種狀態都拿不出了呢?

「演貝」,則有一種貝殼類動物的軟弱感。

指向不用原聲出演的演員們,存在台詞有氣無力、吐字不清等眾多問題。

而當這兩個詞語放在一起,不管有口還是無口,都是「李鬼」。

跟我們所熟知的演員,有著本質區別。

演員的位置

儘管演戲差,但他們在整么蛾子這件事上,一點都不差。

最明顯的一條,就是「撕番」。

光是友情出演,已經配不上他們的級別。

演員在番位上,已經卷出了特別主演、特邀主演、特別友情出演等七八個名詞。

王鶴棣、田曦薇主演的《大奉打更人》,從官宣立項到確定主演,上了十多個熱搜,主題詞是番位。

小視並非否定流量。

有粉絲,自帶熱度,能抗預售,能抗收視率,一點錯兒都沒有。

很大程度上,他們還是劇組的助力,可以讓片方在宣傳上事半功倍。

是一個個流量明星的實力不佳,硬生生讓這個詞彙,以及這個詞彙指代的群體,跟不光彩划上了等號。

小視也並非否定所有流量明星。

演員之路,都是一部戲、一步路走出來、學出來的,它看天賦高低,也看努力強弱。

比如一直被批演技差,不知道為什麼能有那麼多姐姐喜歡的魏大勛。

最近播出的《我的人間煙火》,不僅讓觀眾get了演技,還三天上了八個熱搜,憑著冷峻氣質漲了一大波粉。

白宇,在《沉默的真相》中飾演江陽。

他從年輕氣盛、意氣風發的檢察官,變成了行李箱內的一具屍體、一條線索。

最終,用自己光明前途,換了點亮真相的曲直之路。

是他,讓無數觀眾相信,有江陽這樣的人在,自己可以變得更加勇敢。

朱一龍,在《叛逆者》中飾演林楠笙。

初出茅廬時天真無比,想為國民黨效力。

幾年特務生涯,深刻認識到他們是何種爾虞我詐,繼而信仰動搖,成了「叛逆者」,轉向了更光明、更赤誠之所在。

一前一後,角色眼神、體態等方面的變化,對比不要太明顯,

到了最近的《消失的她》,結尾時的剃頭戲,讓人膽寒,近乎身臨其境。

可反轉時,則讓全網把「絕戶渣男」何非恨到牙根痒痒,恨不得親手打爆這條賭狗的頭。

剛拿了金雞影帝,新片又票房爆炸,《河邊的錯誤》還入圍坎城,可以說朱一龍在向著實力演員轉型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但《消失的她》一張票房海報,一個演員頭部大小不一,引發了撕番問題。

朱一龍和倪妮的粉絲,在微博吵得不可開交,各種陰陽怪氣。

不管他們本人有沒有這個想法,但吵出圈的後果,無疑是加重大眾對流量明星的負面印象,增添大眾對飯圈的厭惡。

或許你們不知道,黃渤也「撕番」。

不過不是他自己撕,而是觀眾腦補的撕。

2019年,《封神》三部曲官宣時領銜主演是黃渤、費翔、李雪健,陳坤特出。

到了今年,《封神》第一部好不容易將上映,黃渤退居三番,一番主演成了費翔,陳坤則乾脆跑到了演員表最後。

是以,不少觀眾腦補了一出「逃番」大戲,認為是片子太爛,所以讓半退圈的費翔抗下了所有。

衝上熱搜後,《封神》片方不得不作出解釋:演員番位之所以有差異,是因為《封神》三部曲里不同角色戲份不一。

在第一部里,比起姜子牙(黃渤),紂王(費翔)和姬昌(李雪健)的戲份更多,

黃渤轉發微博,作出回應——

讓觀眾記住的永遠都是閃光的角色,而不是名字寫在哪裡。

這句話,是黃渤的最佳寫照。

2006年,《瘋狂的石頭》上映,讓無數觀眾記住了黑皮。

他是操著一口山東方言的笨賊,也是咬著麵包一路狂跑的餓死鬼。

一看所謂的番位呢?不過男四號。

《瘋狂的賽車》《鬥牛》《親愛的》《瘋狂的外星人》,一步步走來,黃渤成了票房與實力兼具的代表。

但他真不在乎番位嗎?

沒人知道真正的答案,也沒人在乎真正的答案。

因為比起「某演員在不在乎番位」的答案,我們觀眾更在乎的,永遠是你的演技如何,而不是你的位置在哪。

今天的「演貝」和「演唄」,或許都該找清楚自己的位置,看清自己的定位,打磨自己的演技。

別入圈多年,歸來仍是素人。

別像楊洋一樣,躲在粉絲搭建的殼中,只剩下嘴硬。

24/ Jul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李尋歡

微博:視覺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1cb196308214846a12942582412d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