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有一篇經典的課文名叫《撈鐵牛》,在北宋時期的一天,山西地區黃河發了大洪水,結果把一座橋給沖斷了,其中栓橋用的八隻大鐵牛被衝進了河裡,人們都毫無辦法,結果被一個名叫懷丙的和尚想了辦法,最後才讓這八隻鐵牛成功回到了岸上,最後這八隻鐵牛存放在黃河邊直到今天。
說來這群鐵牛的歷史可真不算年輕了,早在公元725年它們就矗立在了黃河邊,直到現在也有1200年的歷史了,除了鐵牛之外,每一隻鐵牛旁邊都有一位鐵人,久而久之在黃河邊他們也是成了一道風景線,然而隨著土地的變化,這些鐵牛便開始危在旦夕了,因為黃河口的決堤,這些鐵牛們只會在水淺的時候出現。
若是黃河決堤的時候,便是會埋在水底,有時甚至還會撞到駛過的船隻,當時很多人一致覺得,這些鐵牛的存在,本就是安全隱患。
1950年,這些鐵牛在黃河中浮浮沉沉又出來了,因為一千多年的風吹雨打,鐵牛們自然也是銹跡斑駁,因此就有人問:為什麼這些鐵牛擺放30年了,也沒人去保護一下呢?有專家就給出了這方面的答案,他們說:是不敢碰。
這就得牽扯到古人對這些鐵牛的念想了,在1200多年前,古人們為了治理一下黃河的水患,特意選擇了牛這種動物,為的就是讓黃河少決堤一點。巧的是,在鐵牛剛剛放下的幾年,黃河還真就沒有決堤。
時間一晃來到1980年,這八隻鐵牛最終在山西永濟出土,而且還帶有它們所屬的鐵人,雖然有著被歲月風蝕的痕跡,但從輪廓上看,足以體現古人們精湛的手藝,畢竟從工業的角度來看,這些鐵牛的工程量著實稱不上小。
因此,這些鐵牛在古人眼裡還真就成了神聖的象徵,哪怕之後的它們一會就被黃河淹沒,也沒有人說著要把他們遷走。當然,隨著科技發展的如今,這些鐵牛不是人們不想保護他們,而是一種無奈。
因為他們的重量,每一隻都達到了45到72噸之間,也正是因為笨重,哪怕黃河發再大的洪水也根本沖不走它們,如此之重量,如果要把他們遷到一個安全一點的地帶,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別難的一點就是,誰能保證在搬運的過程中的磕磕碰碰不會對鐵牛造成損害呢?畢竟鐵牛也是珍貴的文物,保護工作肯定也是同等重要的。
值得一說的是,文物的保護一直是一個重要而又讓人特別頭疼的工作,更何況是在科學技術還沒那麼發達的80年代,因此這八隻鐵牛的保護,專家們便是選擇了慢慢研究如何養護他們,畢竟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我們作為後人還是需要好好保管的。
另外專家還回答了大家:為什麼這些不把這些鐵牛們放在博物館去,因為這些鐵牛作為鐵製品,放在博物館反而會更容易生鏽,在這種露天環境下才是最為適合它們的擺放環境。
再來如果把它們放在博物館,也失去了他們守護黃河的意義,不難看出專家的想法也是有道理的,既然這些鐵牛們能夠在黃河堅守1000多年,也足以說明它們跟黃河的緣分,如此那就讓他們好好鎮守黃河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18590398d563b430f31d43a4851f7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