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老鄉抱團,斬獲80億IPO

2023-03-14   投中網

原標題:貴州老鄉抱團,斬獲80億IPO

都說有「鋰」走遍天下,但這個「真理」卻在上游鋰礦資源和下游電池技術路線的手裡,與安達科技沒什麼關係,在市場風格從政策主導到市場主導的轉換中,安達科技差一點就小命不保,這還得多虧了比亞迪堅守磷酸鐵鋰,搞出「刀片電池」。

去年停盤之前安達科技市值就有115.9億元,現在的發行價格,倒是給二級市場留出了空間。但長期持有卻要打個問號,稍微往長遠處想一想,以鋰為主要技術路線的動力電池,顯然不是新能源終局,況且有能力拿捏安達科技的產業方,太多了。(投中BBKing)

3月9日晚,正在邁進北交所的安達科技IPO網下詢價結果出爐,發行價格為13元/股。

來自貴州的安達科技,是中國最大的磷酸鐵鋰廠商之一,為比亞迪、寧德時代、中創新航等各大動力電池廠商供貨。過去三年,安達科技營收飛速增長。2021年安達科技營收15.8億元,同比增長1600%;2022年僅上半年,安達科技營收就已經達到29億元,接近2021年全年營收的2倍。

安達科技的此次IPO曾有望衝擊北交所最大IPO。但因為市場變化,安達科技也像很多其他北交所公司一樣大幅下調了發行底價和發行規模。2022年12月6日,安達科技將發行底價由25.88元/股調整為15.57元/股;2022年12月30日又再次調整為13元/股。

不過,另一磷酸鐵鋰龍頭湖南裕能2月10日在創業板上市,首日大漲125%,成為2023年A股的最大牛股之一,可見鋰電龍頭依然受市場追捧。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諸海濱團隊指出,德方納米、萬潤新能2021年磷酸鐵鋰產量分別為9.83萬噸、3.97萬噸,對應當前市值計算噸市值分為40.58億元/萬噸、37.6億元/萬噸;安達科技2021年產量為3.03萬噸,發行價對應市值80億元,噸市值僅為26.24億元/萬噸。因此,從噸市值來看,安達科技此次定價也不高。

從市盈率來看,安達科技此次發行底價為13元/股,對應滾動市盈率為13.72倍,而同行業公司滾動市盈率均值大約為40倍。在上市的磷酸鐵鋰龍頭企業中,萬潤新能的營收規模、市場地位與安達科技相當,其目前市值超過150億元。這樣看,安達科技上市後突破百億市值希望很大。

有意思的是,儘管新能源賽道卷的如此厲害,作為全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屈指可數的幾家龍頭之一,安達科技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上卻見不到任何一家VC/PE的身影。前十大股東名單上唯一的機構股東是戰略投資者比亞迪,其餘全部是個人。除了創始人家族之外,安達科技的最大投資者是一群貴州老鄉。

這是一個被VC/PE們系統性錯過,而被貴州老鄉們撈起來的百億級IPO。

貴州走出的鋰電龍頭

在這兩年上市的一眾鋰電龍頭企業中,安達科技的確有點資質平平。

安達科技創始人、控股股東劉國安今年已經84歲高齡,這是一個跨越兩代人的創業故事。

年輕的時候,劉國安是貴州一國企的技術員。1986年開始他下海經商,從事工業設備安裝工程承包業務,賺得了第一桶金。在1996年,劉國安創立了安達化工,並且還把在國企上班的兒子劉建波也叫了過來搭檔創業,父親任董事長,兒子任總經理。這年劉國安57歲,劉建波27歲。

大家都知道,鋰電產業礦很重要。安達化工就是一家做礦的企業。只不過安達化工開的礦不是鋰,而是磷。貴州的群山之中蘊藏著豐富的磷礦,中國磷礦儲量的五分之一分布在貴州。

安達化工創立後,很快盤下了貴州當地一座大型黃磷廠。1996年,貴陽市開陽縣同意將轄區內的鄉鎮企業磷城黃磷廠三期工程轉讓給安達化工。這座工廠設計可年產1.2萬噸黃磷,但安達化工接手的時候還只是一片空地,一座廠房都還沒建起來。

從一片空地開始,安達化工切入了貴州的磷產業,逐漸發展成為一家上規模的磷企。到2012年安達化工一年可銷售9000多噸黃磷,銷售收入過億。如果沒有鋰電的興起,安達化工大概就是貴州一家普普通通的磷企。

黃磷最大的用途,一是生產化肥,二是製造除草劑。而隨著農業的進步,全球範圍內黃磷的產銷量呈長期下滑的態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黃磷生產國,而數據顯示2013年之後中國整個黃磷產業的產能利用率從沒高於60%。因此,黃磷是典型的落後產能、夕陽產業。安達化工的前途其實非常黯淡。

不得不說,劉國安、劉建波父子是極具進取心的企業家。在他們帶領下,安達化工抓住了機遇期,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家鋰電龍頭企業,踏上了這個時代最大的風口,最終成為一家市值百億的上市公司。這沒有看起來那麼容易——中國的磷企千百家,但只有安達化工完成了這一漂亮的轉型。

2010年,安達化工量產了磷酸鐵,這是磷酸鐵鋰的前驅體;2012年安達化工又進一步量產了磷酸鐵鋰。2012年安達化工磷酸鐵的銷售額突破了4000萬元,客戶是比亞迪。2013年安達化工將傳統的黃磷業務剝離,徹底轉型新能源。2014年,安達化工掛牌新三板,並改名安達科技。

安達科技轉型之後銷售額增長地飛快。財報顯示,2014-2017的四年間,安達科技銷售收入增長了14倍,而且主力產品也從磷酸鐵進化為技術含量更高、利潤空間更大的磷酸鐵鋰。到2017年安達科技銷售收入突破了10億元,凈利潤達到2億元。這一年比亞迪一家貢獻了安達科技78%的營收。

2017年12月,安達科技乘勢向創業板提交了IPO申請。此時安達科技在磷酸鐵鋰市場的出貨量居全國第三,而當時的第一名德方納米也還沒有上市。

【2014年-2017年安達科技銷售額增長,單位:萬元】

但緊接著就是新能源的大寒冬。2017年國家出台了新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不僅補貼有所退坡,而且更加強調能量密度和續航里程,導致三元技術路線一舉壓過磷酸鐵鋰,磷酸鐵鋰的需求急劇萎縮。

這對安達科技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從2018年開始,安達科技的收入下滑的速度幾乎跟前幾年的增長一樣快。2018年安達科技營收下滑38%,2019年下滑77%,2020年又下滑40%。2020年度安達科技的營業收入僅剩9260萬元,凈利潤為-1.86億元。安達科技的第一次IPO嘗試也在2018年宣告失敗。

此時的安達科技,看起來也不過是中國千百家試圖轉型,但慘遭失敗的傳統企業之一。

單薄的融資說明了什麼?

安達科技在2017年-2020年收入下滑了近10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調整無疑是主要的外因,但細究之下,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我們來看一下安達科技轉型新能源之後的資本歷程。

安達科技是非常需要資本的。磷酸鐵鋰是重資產製造業,為了擴建產能安達科技歷史上曾多次融資。但是,整體而言安達科技沒有得到太多產業資本和專業投資機構的青睞。

在2012年,啟動轉型不久的安達科技曾拿到來自九鼎投資的5000萬元投資,當時總估值約3.2億元。2014年安達科技掛牌新三板之後,九鼎投資就擇機退出了。

2014年-2017年的高速發展期,安達科技在新三板上完成了多次增發:

2014年12月,增發673萬股,募集資金3365萬元,發行對象主要是個人;

2015年7月,增發5420萬股,募集資金3億元,發行對象主要是個人,以及一些新三板基金;

2015年12月,增發1147萬股,募集資金5735萬元,發行對象為公司核心團隊和做市商;

2017年4月,增發1800萬股,募集資金3.6億,發行對象包括鼎鋒明道、中科招商、海爾創投、華創易盛等機構,以及一些個人。

作為一家2018年之前排磷酸鐵鋰全國前三的龍頭,安達科技的融資名單上基本沒有big names,這很難說是正常的。如果對比最近上市的另一家磷酸鐵鋰龍頭湖南裕能,安達科技的融資陣容更是盡顯寒磣。

湖南裕能2016年成立,2017年獲得了長江晨道(湖北)新能源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投資,這隻基金的管理人是晨道投資。晨道投資看起來只是一家財務型投資機構,在業內基本是被看做是寧德時代的兄弟基金。

2019年4月,長江晨道再次對湖南裕能增資。

然後寧德時代本尊也來了。2020年12月,湖南裕能完成了一輪9億元的融資,其中寧德時代投資2億元。比亞迪也參與了這輪融資,投了1億元。請注意,雖然安達科技的絕大部分產品一直都是供貨比亞迪,但直到此時,安達科技還未曾拿到比亞迪一分錢的注資。

在對比鮮明的融資同時,是兩家企業在寒冬中的同行不同命。2018年安達科技營收6.6億元,是湖南裕能的四倍。到了2020年,安達科技營收僅剩9000多萬,只相當於湖南裕能的九分之一。

【安達科技、湖南裕能、德方納米(僅磷酸鐵鋰業務)的營收對比】

可見,2017年下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新能源寒冬,對不同企業的衝擊是截然不同的。安達科技在這場寒冬中幾乎出局,而湖南裕能正是在這期間崛起。

貴州老鄉抱團 成就百億級IPO

資本不青睞安達科技是可以理解。

磷是雖然磷酸鐵鋰的主要原料之一,但鋰電畢竟是玩鋰的。在磷酸鐵鋰的原料成本中,磷源大約只相當於鋰源的七分之一到八分之一。磷化工和鋰電,技術上更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兩回事。因此,安達科技從黃磷轉型磷酸鐵鋰,看起來只是產品延伸,實際上是落差巨大的跨界轉型。說白了,一家來自貴州的老黃磷廠說要轉型鋰電,本身是很難被人看好的。

當時間來到2020年底,新能源汽車眼看正要重新起勢,下游的訂單又像雪片般飛來,而此時的安達科技卻拿不到融資,這個曾經的中國磷酸鐵鋰前三強眼看就要出局了。

在安達科技歷史上的融資中,不乏貴州企業家個人的參與。此時拯救安達科技的,依然是貴州老鄉。

2020年12月,為了解決擴產所需的資金,安達科技只得向自己的獨立董事郎洪平提出借錢。郞洪平也是一位貴州企業家,他是上市藥企益佰製藥的副董事長。最終,郎洪平會同好友姜任飛、王威,三人共同借給了安達科技1.5億元。

應該說,這筆資金流入對安達科技重新回到磷酸鐵鋰的牌桌上起了關鍵作用。2021年,安達科技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1600%,達到15.8億元,市場份額也重新回到中國磷酸鐵鋰前五,簡直是逆天改命了。

可以說,是貴州老鄉們的鼎力支持,為貴州搶到了這個磷酸鐵鋰五強的席位。另外,安達科技也是首家在北交所上市的貴州企業。

2021年4月,安達科技進行了新三板上的最後一輪定增,這也是登陸北交所之前最後一輪融資。安達科技以2.53元/股的價格發行了1.4億股,募集資金3.54億元。安達科技的這輪定增,堪稱是送給所有定增參與者的一份大禮。2.53元/股的定價,大約相當於安達科技在新三板上股價的一半。如此低的價格,也引起了安達科技中小股東的強烈不滿。

這輪融資中,比亞迪投資了3000萬元。郎洪平等人則將此前提供給安達科技的1.5億元借款債轉股。

按照安達科技此次13元的發行價,比亞迪以及貴州老鄉郞洪平一年時間即拿下5倍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