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點評老師:
胡岩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通信攝影協會手機攝影分會理事、人民郵電出版社攝影出版分社高級策劃編輯。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地寒士俱歡顏》 常森
胡老師點評:
首先,我要糾正一下這位作者,杜甫的名句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不是大地。從畫面的表達上看呢,這其實是一幅人像作品,但是起了一個比較人文,比較拔高的題目,從畫面和想要表達的意境來說,有點跑題。
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畫面,這幅作品表現的是一個臨窗的美女,衣容華貴,主體非常突出顯眼。但是這幅作品顯然作者拍的比較隨意,對於布局、用光、背景都沒有用心去琢磨。
主體位於畫面1/3處,按說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構圖,但是主體的顏色比較淺,右邊的2/3部分又比較明亮,而左邊的1/3部分又幾乎為黑色,這就使整個畫面有點失衡。另外,作者可能使用了手機廣角鏡頭拍攝,明顯感覺主體的右肩有點變形,這從她身後房屋的門和吊頂的線條上也能得到印證。拍攝全身肖像不是不能夠用廣角拍,要能夠全面駕馭廣角人像才能使用,使用廣角人像建議使用中間區域,這是最不容易變形的視野範圍,如果把人物放到1/3處,廣角本身的透視變形效果會使人物看上去比較彆扭。比如這張照片中的女主人公,她的右肩明顯變形了。其次,這張照片是使用正側光拍攝的,反差比較大,臉部比較平,幸好這位主體人物的面部姣好,而且臉部比較瘦小,否則會顯得臉部更加平。主體人物穿著的這件白色外套很顯眼,再加上光線的照射和反光,顯得太刺眼了。喧賓奪主。背景的畫面凌亂。雖然作者想用建築工地來點題。但是確實沒有起到他預期的作用,反而使畫面混亂,得不償失,我建議作者進行一定的剪裁。
未經作者同意,我對照片進行一些修改
- 剪裁得更加簡潔,修去了影響視線的部分。
- 改變了透視關係。
- 對於白色衣服的胸部亮部進行了減弱。
《童年時光》陳桐
胡老師點評:
這幅黑白作品抓取了4個兒童的活動和神態。畫面清晰,構圖簡潔,主體突出。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合格的作品。但是我們要是細細地分析,作品還是有些問題。作者幾乎站在主體的正前方拍攝,但是就是差了一點點,要麼就是特別正,要麼就再斜一些的角度拍攝,這個角度比較尷尬,有時候攝影就是差了這麼一點點,作品就不夠味。看得出作者的本意是無意中抓拍,但是四個孩子表情雖然比較自然,但是比較呆滯,最右邊的孩子還發現了作者,所以主體的精神面貌體現不出來,可以說是面無表情,毫無生氣。我建議作者要麼就再等等,要麼乾脆就調動一下他們的情緒,總比這樣的抓拍作品要強一些。另外,作者的構圖也是欠妥,右邊這四個人是好大的占比,使畫面嚴重失衡。還有就是環境一點都沒有,起碼把鞦韆椅的外框取景完整,這樣也許更好些。
《焊工老呂》高耀山
胡老師點評:
這也許是作者在記錄自己的工友在進行氣焊操作的過程。基本功還是很過關的,主體的解像也是很大,占據了畫面的最主要的位置。人物表情也是到位、自然。但是這張照片最大的失誤在於拍攝點太低了,如果不是我見過電氣焊作業,根本看不到主體在幹什麼,只看到火花四射,看不到焊槍的頭部,這就跟你拍了一頭大象,就是鼻子少了最前面的那節一樣。還有一點,從這位工人的裝束上,好像不太符合操作規範,口罩和護目鏡等都沒有穿,不要只顧抓拍,而忘了讓工友規範施工。
《早晨的陽光》 格桑倫珠
胡老師點評:
這是一幅旅行攝影作品,作者敏銳的觀察力,讓他在日出後的一抹陽光照亮建築物的瞬間進行了抓取。這種側光照亮的不僅僅是塔頂,還有一堵長長的院牆和一片小樹林。而且異域色彩的對比,讓畫面顏色鮮艷,對比強烈,極具觀賞性。特別難的是,雖然光比很大,但是暗部細節一點也不缺。在色彩和光比強烈的同時,又有細節,做到了剛柔相濟。而且構圖以院牆為界將畫面分為兩個三角形,而塔尖恰恰破了這個三角形的邊界,讓兩個區域又有了聯繫,這種構圖又穩定,又有相互聯繫,我感覺是一幅不錯的佳品。如果說不足,感覺塔的位置有點正,畫面顯得少了點靈氣。在構圖裁剪上,在拍攝現場可以採取不同的構圖方法多多嘗試。
《沙漠探險》 胡景文
胡老師點評:
這是一幅近乎完美的作品,用光合理,構圖也無可指摘,更加叫絕的是,主體站在黑色的沙丘上,而背景是亮色的,極強地突出了主體。你試想這個主體的背景如果是黑色的沙丘,主體任務還能這麼突出麼?豈不是要淹沒在一片黑色的背景之中了。沙丘自然的變幻莫測S形曲線強化了畫面的趣味性,使畫面更為靈動。但是,這個副作用也有些凸顯,就是作者選取的畫面中,線條的走向太多,削弱了畫面主線條的作用,稍顯凌亂。但是每個人的審美是不同的,我也只能提出個人的看法與作者切磋。這是我裁剪後的效果,不知道會不會更好些。
《突破重圍》 黃麗華
胡老師點評:
這幅作品處處體現出剛性的線條,兩側相對的房檐勾勒出Z形的藍天空間,而佛塔恰好打破了這個格局,直指藍天,突出了《突破重圍》的意境。特別要說明的一點,作者打破了人們通常平視的視覺習慣,採取仰視的拍攝方法,這一點就為她點贊。我們在拍攝照片時,有時候俯視和仰視的拍攝角度的變化就能解開視覺平庸的困局。但是,這種拍攝方法儘管比很多人要有突破,但是也未能突破這種題材的拍攝方法,不可免的落了俗套。
《孩童》 曠馳
胡老師點評:
這種旅行人文作品近幾年很常見,攝影人現在的拍攝範圍越來越廣,行程遍及全世界每個角落。喜歡拍人文和掃街的影友自然免不了拍拍當地的孩子,這種作品,我們在研究作者的拍攝手法的同時,也要關心他所拍攝的照片的信息量。
原來有位來自於國展的評委曾經說過,國展人像作品中一半的兒童來自於仙本那(馬來西亞的一個旅遊勝地)。因為那裡的孩子表現力強,喜歡被人拍。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我們的攝影人拍攝區域變得越來越大的時候,卻沒有顯示出他們思維的多樣性。而是把鏡頭不約而同地拍攝了更加趨同的題材。
這幅作品還是很不錯的,從構圖上比較均衡,傳統的匯聚線構圖,兩側的孩童,錯落出現,左一,右二,右一的組合,使畫面在均衡中顯出不平衡。環境交代的也很不錯,破爛的地板和木屋,晾曬的衣服,成人的拖鞋,都讓我們知道這是一個當地底層人們居住的地方,了解了當地人的真實生活,但是這僅僅就是一張人文掃街照片,不能說出彩。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強占制高點》 李保東
胡老師點評:
這是一張比較典型的用場景反映生活的照片,大雜院中主人的28自行車成了小貓咪的制高點,院中的樹木花草、垃圾桶、斑駁的院牆,樹蔭投射在院牆上的影子。這一切都反映了一個平凡和安謐的生活場景。信息量夠多,但是有個致命的毛病就是畫面有點亂,作者沒有用心去想怎麼能從如此繁雜的畫面中提煉信息,提煉主題,強化主體,只是有什麼景拍什麼的程度。
《初春的冰河》 李曉時
胡老師點評:
這幅作品的色彩光影都是沒的說,落日餘暉,曉月如鉤,淡藍色的浮冰與暖色的餘暉形成的冷暖對比,讓人賞心悅目。比較慢的快門速度,使水面呈現出像綢緞般的流動感。天上的浮雲呈魚鱗狀,冷色調與冰面的冷形成呼應,讓人不由得想起水天一色的好詞。但是這種照片有時候需要一個參照物,或者一個前景,好讓我們知道這塊冰到底有多大,顯然這種照片幾乎除了好看就沒有什麼可以說道了。其實就我而言,照片好看就足夠了,放在手機或者電腦做個壁紙,欣賞欣賞挺好。如果非要說有什麼缺點,可能這張作品的上下太平均了,水平線幾乎在1/2位置將畫面分成兩部分,太均衡了,畫面不夠活潑。
《錦江大道施工中》 林建城
胡老師點評:
這幅作品其實不好歸類,風光?人文紀實?新聞?好像都算不上,我把這種照片叫情況說明片,只要把要記錄的事件描述清楚就行,要是有點美感就更好了。首先我們先看看他要記錄的事件:錦江大道施工,由於作者採用側面垂直拍攝,所以「大道」的體積感就體現不出來了,我們想像中大道應該是又寬又長。而我們只能看到兩輛挖掘機在河堤上施工,與其表現的錦江大道不太扣題。也就是事件發生的地點表達不清。另外從布局上,我們看到兩台發掘機在畫面上的位置略有重疊,並且與後面橋柱也發生了重疊,那麼這條縱線上加載了幾乎畫面全部重要的元素,使畫面平衡感受到影響。還有大道與大橋兩條直線在畫面中互相干擾,使讀者在觀看圖片時,總覺得畫面不正。
本文圖片來自大美攝影暢玩社群,入群方式:添加微信號:Photodamei,備註「入群」,成功後會將您拉入群內,或關注公眾號「大美攝影」,私聊後台「入群」。加入我們,參與更多精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