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秋了,在這夏秋之交的時候,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的「多事之秋」。那麼此時我們該如何養生呢?立秋養生的這些攻略,趕緊學習起來吧!
立秋養生5原則
1
祛暑濕
立秋前後,適當吃些瓜,有清熱、利濕、消暑的作用。絲瓜就很好,可以從春末吃到初秋,炒著吃或做湯都很好,還有利尿涼血、解毒通便的作用。
2
健脾胃
內濕由脾所生,故除濕又需健脾。健脾山藥為首選,山藥不僅健脾益胃,固腎益精,其色白,還可入肺經,順應秋收之機以補肺,是一食三得之佳品。
3
斂陽氣
立秋一到,天氣將逐漸轉涼,早晚溫差開始變大,這是天地之間陽氣漸收的表現。此時人體陽氣不收,則會出現相火外浮,導致頭暈、痘痘、口腔潰瘍、耳鳴、咽痛等不適。
4
少吃西瓜多吃豆
西瓜是很好的清熱消暑水果,可立秋後,經過一個暑熱的長夏,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要少吃西瓜等過於寒涼的水果,以免傷及脾胃,引起腹瀉。
豆類多具有健脾利濕的功能,正合立秋節氣之用。可以將綠豆、紅小豆、黑豆做成三豆湯,不僅能清熱解毒,還有健脾利濕的功效。
5
不可盲目貼秋膘
立秋到了,又到了貼秋瞟的時候,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貼秋膘。
形體偏瘦,平時食慾不佳的人適宜貼秋膘。不光肉類,素食也能起到貼秋膘的作用,選擇素食中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比如豆類和菌類的蛋白質質量都很好。除此之外,奶製品以及蛋類食品,蛋白質含量也比較高,都可以作為三高人群和中老年人貼秋膘進補的選擇。
相反,平時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較多的人群不宜貼秋膘,還有本身就肥胖、營養過剩,血液指標里血糖、血尿酸、膽固醇、血脂都偏高的人也不宜貼秋膘。
立秋吃6寶
1
紅薯
《本草綱目》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還能補中、暖胃、安五臟等,所以常適宜用來補虛。經常食用紅薯還可以保持血管的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2
芋頭
中醫學認為,芋頭性平,味甘、辛,入腸、胃經,具有益胃生津、寬腸通便、化痰散結、補中益氣等多種功效,非常適宜用來補虛。常食芋頭能補肝益腎、添精益髓、健胃和中,特別適宜脾胃虛弱、患腸道疾病及久病體弱的老人食用,是老人秋補的佳品。
3
蓮藕
中醫認為,生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經,具有清熱生津、補脾開胃、止瀉的功效;熟藕性溫,具有益胃健脾、養血補氣的功效。由此可見,吃熟蓮藕對脾胃虛弱、氣血虧虛者均有良好的補益效果。
4
菜花
季節交替,氣候變化無常,人易感冒,而補充維生素C可以預防感冒。菜花含有的維生素C含量比大白菜、黃豆芽菜要高3~4倍。
5
菠菜
初秋氣候開始變乾燥,一旦蔬菜、水果、水分攝入不夠,就容易上火,口腔里也會跟著出現潰瘍、發炎等問題。菠菜中豐富的核黃素是有效預防口角潰瘍、唇炎、舌炎、皮炎的重要營養素。
6
芹菜
夏秋交替的時節,早晚溫差較大,體質較敏感的老年人來說,身體很難馬上適應這種變化,易導致睡眠質量下降。芹菜有降血壓、降膽固醇和鎮定神志的作用。
來源:CCTV生活圈、養生中國
編輯:康小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
熱文推薦
母乳喂養宣傳周|關於母乳喂養,您關心的幾個問題都在這,寶媽們來看看吧!
夏天不僅要多喝水,還要會喝,尤其是這3類人!
燙傷的處理方法錯誤,後果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