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劇紛紛爛尾後,我就全指著他活了

2019-08-04     獨立魚

《指環王》也要拍劇版了。

預計播出時間是 2021 年。


討論區人聲鼎沸,嘩嘩蓋樓。

很多人表示 GOT 算是廢了,就指著這部活了

奇幻文學一直是影視圈鍾愛的題材,它有很多吸引人的元素:

神乎其神的能力者,飄逸宏大戰爭場面,還有令人腎上腺激素爆表的冒險。

但其實奇幻文學剛冒頭的時候,一直被視作是難登大雅之堂的作品。

直到《霍比特人》和《指環王》系列的出現。


它們的作者 J·R·R·托爾金也成為了改變歷史的天才人物。

影響了 J.K. 羅琳、喬治·馬丁、彼得·傑克遜、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等一眾大師。

魚叔就跟大家聊一聊最近有關他的一部傳記片——

《托爾金》

Tolkien





本片的「好看」在海報上已經直觀展露。

顏值界的兩位槓把子尼古拉斯·霍爾特莉莉·柯林斯扛主役。

分別飾演托爾金及其妻子伊迪斯。



小尼子帥的一批,正對應了托爾金本人年輕時的樣貌堂堂。

氣質精準還原。




影片回顧了這位「奇幻文學泰山」的人生。

托爾金出生於南非。

3 歲喪父,跟著母親回到英格蘭老家。

在兒時寧靜祥和的鄉村歲月,托爾金經常跟小夥伴們扮演團隊征戰的遊戲。




這裡也成為霍比特人故鄉「夏爾」的原型。

後來母親帶著托爾金和弟弟又搬到工業城市伯明罕。

因為斷了來自娘家的經濟支持,生活過得很拮据


但母親絲毫不放鬆對兩個孩子的教育,自己在家教他們學習英語和拉丁語。

托爾金自小就是學霸,4 歲起學會閱讀,很快能熟練書寫。




等到 12 歲時,母親不幸因病逝世。

托爾金和弟弟的監護權落到了一個天主教神父的手裡。

神父很嚴厲,但對兩個兄弟不薄,一路護送托爾金上中學、大學。




在學校,托爾金的才能正式開始展露。

他的學業能力碾壓同輩。

古英語課程上,當其他人連誦讀都磕磕巴巴時,他已經能夠飽含深情地大段背誦了。

神父看出他出類拔萃,又托關係把他送到了愛德華國王學校

這是一所精英私立中學,學生都來自家境殷實、教養得體的家庭。


雖然常說優秀的人在哪兒都是光芒萬丈的。

但事實又確實證明。

上個好學校真的非常重要。

正是在愛德華國王學校,托爾金得以接觸到了一群非常優秀的同伴,這對他之後的人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顛覆性影響。




當時,托爾金加入了一個名為T.C.B.S(茶俱樂部和巴羅社團,Tea Club and Barrovian Society) 的小團體。

同儕 4 人成為死黨。




大家不妨簡單回憶一下,自己中學時都喜歡跟同學聊什麼話題?

大概不外乎:

今天午飯晚飯吃什麼?最近愛豆出了新專輯?最後一道數學題總共有幾種解法?

都是些眼前與現實的問題。

但是 20 世紀初,托爾金跟同學們下課都閒扯一些什麼呢?

他們以蛋糕店做例子,引出了關於「父母權威的本質」的爭論。

即父母曾經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虧,便不顧孩子的興趣阻止他們去做,這反倒妨礙了孩子自主探索世界的美妙。

對這種抽象問題的討論,不過是他們的日常。




他們很早就進行系統化的文學、美學、倫理學的訓練。

眼界開闊,思維機敏。

不僅才華橫溢,還積極勤奮,在課餘生活注重藝術愛好的培養。

有的已經發表了音樂作品。

有的忙著進行詩歌創作。

有的潛心於繪畫,頗具藝術家潛質。




在這群敏感、睿智的朋友的包容下,托爾金得以盡情拓展自己的幻想邊界

此時他已經開始寫一些由龍、魔法、戰爭等元素構成的奇幻故事,在 T.C.B.S 小團體里大受歡迎。

大家熱烈地討論其中的情節、設定,並提出修改意見。


如果身邊被優秀的人環繞,追求卓越會漸漸成為一種本能。

臨近大學考試,四個人里,兩人把牛津當做目標,另外兩個想考劍橋。

最後無一例外,都考上了。



但以上,還不足以解釋「指環王是如何煉成的」。

托爾金最最特別之處,在於他對語言學這門學科抱有古怪的熱情。

日常可以抱著一本大辭典發出痴笑。




語言學,是一門很冷僻的學科,探討人類語言的結構、功能和歷史發展。




要求很強的邏輯性和思辨性,內容繁雜且枯燥,很考驗人的耐心。

魚叔大學時期僅僅只是入門,都被折磨得頭昏腦脹。

語言學的魅力,是不解的人退避三舍,沉醉的人無可自拔。

托爾金就屬於後者。

他熱愛語言的美感,著迷於探索關注的是某個單詞的來源、變種和意義,以及與人類感官產生的微妙聯繫。

他可以為 Cellar door (地窖門)這個單詞的精妙韻律而深深著迷。




現有的語言系統已經不足以滿足他旺盛的好奇心與挑戰欲。

他開始樂此不疲地發明新的語言

《指環王》里,他光為精靈就創造了 15 種不同的方言。

在世界上的所有語言中,托爾金最喜歡芬蘭語

其中通行於高等精靈間的昆雅語,念誦起來優雅詩意富有韻律,就受到芬蘭語的影響。



另外樹人、半獸人、矮人、人類和霍比特人等生物都擁有自己的語言。

他甚至考慮到工匠矮人們的工作環境噪音太大,而特意設計了一種單獨的手勢語。

這份縝密和細緻令人震驚。



托爾金曾說過:

「神話的誕生基於它所從屬的語言,與此同時,一門活的語言,也離不開代代相傳的神話」。

他可以圍繞一個古代單詞展開一整個故事,一個腳註里就蘊藏著一個傳說。

在托爾金這裡,奇幻文學不再是想像力無節制的泛濫,而有了基於現實的文化邏輯。

他憑藉一己之力,把奇幻文學拔高到一個史無前例的位置

不得不提的是,托爾金先是成為一名語言學的教授後,才慢慢開始進行文學創作的。

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才分出心來給業餘愛好。

這跟劉慈欣在娘子關發電站寫《三體》有著異曲同工。



他也從來不是孤軍奮戰。

托爾金與另一位奇幻大拿,《納尼亞傳奇》的作者 C·S 劉易斯之間亦敵亦友的關係,一直被後人反覆咂摸。

兩人同為牛津大學教授,經常在一家小酒館聚會聊天,分享對方的種種古怪想法。

還相約各寫一部奇幻史詩。



(左:劉易斯 右:托爾金)


後來因為宗教信仰和創作觀念的分歧,兩人漸行漸遠。

但他們共享著一套價值觀體系:

對科技和理性統治地位的懷疑。

簡單來說,托爾金不喜歡現代世界。

他更喜歡一種質樸平和的自然狀態,理想世界就是霍比特人的故鄉:夏爾。




現代社會的機械化成就,幫人類實現了各種慾望,但它隱藏著強力統治的隱患

一旦機器的惡魔被釋放出來,後果是毀滅性的。




這或許也跟托爾金親身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有關。

他在大學時被徵召入伍,參加了索姆河戰役。

曾經T.C.B.S 社團的摯友,死的死,傷的傷。

托爾金自己也得了戰壕熱,險些喪命。




幼年時期父母雙亡,青年時期戰爭陰影,使得托爾金對「死亡」議題有著揮之不去的執迷。

甘道夫曾一度被寫死,這打破了傳統的敘事手法。

馬丁大爺 13 歲的時候看到這一段,瞬間崩潰。

他後來樂於在 GOT 里動不動就寫死主角,也是受到了托爾金的影響。



托爾金曾引用波伏娃的一句話,闡明《指環王》的核心精神:

所有人都必須死,但對每個人來說,他的死亡是一場意外。




《指環王》里有一種纏繞的宿命感,魔戒強大到能腐蝕任何一個靈魂,但就有那麼一些意外創造了生機。

托爾金的諸多軼事裡,給魚叔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會在課堂大段朗誦《貝奧武甫》,聲如洪鐘。


這是一首講述凡人英雄大戰妖魔的古英語詩歌

多年以後,托爾金的一個學生曾懷念道:

「聽你朗誦《貝奧武甫》,對我一個本科生來說,這正是甘道夫的聲音啊」。

托爾金早早就明白,他 Tolkien 這個姓氏來自德語詞 Tollkühn,意為「愚勇」。


但愚不愚,很多時候是一種事後諸葛亮的判斷。

身材矮小的霍比特人,法力不強的灰袍巫師,共同對抗黑暗塔上的索倫之眼,再怎麼樣都算不得一種明智之舉。

可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自由的秘密就是勇氣(修昔底德 語)。

倘若有高牆亟需打破,愚一點又何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_gu7XmwBUcHTFCnf4l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