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在7歲前,有過這些經歷,那麼將來會活得很體面

2019-11-03     育兒規

我們要教會孩子,

如何在這個世界上擁抱美好······

德國的兒童教育學家多納塔•艾申波茜,曾經做過一項調研:在7歲以前,你最難忘的經歷有哪些?來看看高票的幾個答案:

  • 獨自修理好一件生活用品。
  • 夜間長途行進。
  • 生病時得到父親的精心照料。
  • 能辨別6種水果的味道。
  • 與爸爸專研一個無人可解的難題(體驗「無人知曉」的感覺)。
  • 因為「我知道得最多」而自豪。
  • 包紮過一個流血的傷口。
  • ······

多麼讓人嚮往的經歷啊!剛看到這幾個答案時,我的心跳不自覺的加速,雙手雙腳感覺充滿了動力,總想找點什麼事做下······我抄起手機, 一個字一個字的把這些經歷記錄下來,並在內心裡告訴自己:一定要在樂樂7歲前,帶他全部體驗一遍。

多納塔•艾申波茜教授做過調研後的心情跟我一樣,於是她和她的團隊做了更加深入的採訪和調研,由此出版了一本在歐洲引起極大轟動的暢銷書《童年清單》,給我們羅列了一個清單:在7歲前,家長們要帶孩子們經歷的14件事。

這個清單,可以幫助我們,引導孩子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更友善的和這個世界相處。

1、讓每個7歲的孩子都有一本《我小時候的相冊》

還可讓每個孩子都有一幅有名的自畫像,是他親筆所畫,親手裝框,興許墊在一張金色的襯紙上。

2、讓孩子享受與物品的關係

讓孩子都體驗一次扮演一件物品的感覺。

讓每個孩子收藏,保存一件自己喜愛的物品,旨在傳給自己的下一代。

讓每個孩子單獨修理一件東西。

讓每個孩子學會舉例說明,什麼是物品的使用價值和情感價值,以及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

3、讓孩子體驗主心骨的感覺

奶奶說,她和你待一個下午,就會變得精神百倍。

如果沒有你,我們怎麼會結識那麼有趣的羅曼一家人呢!

你沒來,我們好想你啊!

你要是不來,一點兒意思都沒有。

4、讓孩子感受鄉愁

讓每個孩子都知道什麼是鄉愁。

為每個孩子提供一次客服鄉愁的機會,比如一次集體郊遊,一次旅行或者一次搬遷。

讓每個孩子將一個能夠舒適生活的地方,確認為自己的家鄉。

5、讓孩子在窗口張望

讓每個孩子學會描述窗外發生的事情。

讓每個孩子能夠區別觀察、注視、端詳之間的不同。

6、讓孩子保持自己的整潔觀

我們必須讓孩子體驗乾淨、整齊:一張潔凈的床鋪,一份精心製作的蛋糕,一間收拾得井井有條的車庫。

同時,也需要讓他明白,世界上存在著不止一種整潔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對整潔持有自己特定的看法,我們要尊重每一種整潔觀,並與他們和諧相處。

7、讓孩子體驗「缺乏」的滋味

請為每個7歲的孩子,提供一次機會,讓他體驗「少或者沒有有時候意味著更多」的滋味。

案例:一個幼兒園奇思妙想,收起所有的玩具,看看會怎麼樣。起先家長反對,但孩子們很好奇、很樂意。結果,孩子們在沒有玩具的教室里自娛自樂起來,感受到了祖輩們沒有玩具也能擁有的童年快樂,有時候甚至是更充實的快樂。

經過這次2個星期的實驗後,有的孩子把家裡的玩具也送到儲藏室;有的睡眠大大增加;有個特別厭食的小女孩突然胃口打開。

孩子們從「沒有玩具」中,體驗到了更大的快樂。

8、讓孩子回憶出生的那一刻

幫助孩子了解,自己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從而避免他們以後只一味的關心世俗的利益。讓孩子回憶起自己出生的時刻,回憶起自己的第一次呼吸,這些具有審美價值的深刻的精神食糧,可以激發孩子的才智,使他更加機敏,並增進起生存的喜悅。

讓每個孩子學會提問生命是如何產生的

讓每個孩子都知曉嬰兒的感覺。

讓每個孩子對自己出生前的記憶與想像得到強化。

9、讓孩子重複練習的意義

沒有哪一位技藝精湛的大師,不是刻苦訓練出來的。所以大量時間的練習必不可少。在幾千個小時的高強度訓練之後,按琴鍵伙食抓球拍,才會變得異常嫻熟。

所以,如果孩子喜歡一件事情,就引導他花大量的時間去練習,教會每個7歲的孩子這樣說:

這個我做得很好,因為我曾經進行練習。

這個我很想做好,所以我願意進行練習。

10、讓孩子剝開一個橙子

讓每個孩子親手剝開一枚果實,不管他使用什麼方法。

讓每個孩子學會如何破開一個果核。

11、讓孩子享受森林

讓每個孩子在森林裡度過一段時光。

讓每個孩子從灌木叢中採摘草莓。

讓每個孩子去清點樹樁的年輪

讓每個孩子體驗掉進小溪的感覺。

12、讓孩子懂得書寫文字

讓每個孩子在7歲前書寫一封信,以及閱讀一封信。

讓每個孩子通過閱讀一封信而感受到自己情緒的變化,也許得到安慰,也許重新鼓足勇氣。

讓每個孩子至少為他人講過一個故事,或者闡述自己的夢境。

讓每個孩子嘗試書寫密碼。

讓每個孩子在一張白紙上寫滿字跡,然後享受隨之而來的喜悅與成就感。

讓每個孩子學會書寫一個中文漢字,一個阿拉伯文字,一個西里爾文字,一個埃及文字,一個英文文字。

讓每個孩子收發一封電子郵件。

讓每個孩子學會使用電腦中任何一個應用軟體。

讓每個孩子用手觸摸盲文中自己的名字,或者為幫助他人而用手勢傳遞信息。

13、讓孩子感受音樂的休止符號

讓每個孩子都找到自己的聲音或調門。

讓孩子體驗扮演一件樂器的感覺。

讓孩子都感覺一下自己跑步的節奏,以及引起的回聲。

讓孩子聽聽刺耳的噪聲。

讓孩子知道,休止符也是音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4、讓孩子認識自己的雙手

讓孩子兩手運作協調。

讓孩子尊重雙手能夠創造的各種奇蹟:變魔術,玩雜耍,動手術,彈鋼琴······

讓每個孩子為人的一生可以用雙手創造技能,而感恩和自豪。


別說孩子,當我自己抄錄下這14個經歷後,都感覺到了快樂,一種久違的、純粹的快樂······

我默默的告訴自己:從今天開始,我要照著這個清單,充實我和樂樂的親子時光,給他的童年,留下色彩斑斕的記憶,因為,這才是一個童年應該有的樣子啊。

致家長

多納塔•艾申波茜教授說:在孩子的童年,我們家長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幫孩子學會駕馭自己的內在動力:讓他能夠準確地去感受自己的心聲,讓這個來自心底的聲音和環境想匹配,去發展自身的能力,從而找到前進的方向。

多納塔•艾申波茜教授所說的這種境界,正是明朝的大儒王陽明,中國迄今為止的兩個半聖人之一(還有一個是孔子,半個是曾國藩),在500年前教誨我們的:

  • 知行合一。
  •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我們的心被私心污染太久了,被世俗迷霧籠罩太久了,很難找回;但我們可以細心呵護孩子那顆原本純正的「心」,讓孩子的未來,可以活得體面。

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_VVuOW4BMH2_cNUgjxy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