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看了《令人心動的offer》,十分佩服8位實習生的溝通能力,也很羨慕,真希望我有朝一日也能像他們一樣。
我是一個非常不擅長溝通的人,常常和人面對面談話時,我都會出現尬聊的情況,有時候和別人語音電話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我很少和人溝通,個性比較孤僻,而且情商比較低,又十分的內向,和人在一起時會感到很緊張,一緊張大腦就會空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通過今天的視頻,我收穫到幾個點,第一個點是要學會傾聽,一個不懂得傾聽的人是很沒有禮貌的,也是一個不尊重人的表現,顯得很急躁,沒有共情對方的情緒,會讓訴說的那一方生氣或者不開心。
我有時候也會沒有耐心的傾聽對方所說的話,經常打斷對方的話,我女兒常常說:媽媽,你聽我說。我並沒有做到耐心和尊重,所以常常會導致對方很生氣,有時候也會誤解對方的話,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對方身上,也會讓對方很生氣,這個點是我非常需要改的。
第二個點是說話要言簡意賅,不該說廢話時就不要說,我經常會說廢話,嘮叨是很多媽媽都會犯的錯,我也經常會犯錯,我也很討厭別人說廢話,經常說廢話和嘮叨的人會讓人很反感,會讓人覺得對方是一個很瑣碎、思維混亂的人。
言簡意賅的人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重點,短小精悍,讓人聽了很舒服,不會讓對方覺得說的人是一個嘮叨、浪費對方時間的人,特別是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或者對方心情不好時,言簡意賅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第三個點就是什麼場合要說什麼樣的話,經常會聽到別人說這個人說話不分場合,不分場合說話的人很容易說錯話或者得罪人,一般不分場合說話的人都是缺乏思考的人,因為他們嘴巴說的話要快於腦子裡想的話,所以說話前要三思而後行,
不要什麼話都不過腦子的就說出去,而且和別人說話時要了解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用對方能接受的方式談話,如果不清楚的話,那就在談話中慢慢摸索出對方的談話邊界在哪,不要去觸碰到對方的邊界,這樣就不容易和對方鬧翻。
第四個點是學會感同身受,也就是共情,當我們與心情不好的人談話時,感同身受很重要,因為對方會覺得聽的人有理解他們,這會讓他們對聽的人有好感,會他們的情緒得到平復。
如果聽的人面無表情,或者說一些冷冰冰的話,會讓說的人感到很受傷,會讓他們的情緒二次崩塌。其實感同身受不需要提建議,只需表達理解對方就夠了。
溝通這件事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但是要成為一名溝通的高手是需要學會多學習、多思考和多練習的,對於不擅長溝通的人可以學著在談話前寫出一份提綱,把自己要說的要點記錄下來,這樣不容易因為緊張而忘記。
高情商的人之所以會說話,討人喜歡,那是因為他們從小就受身邊的人所薰陶,他們在潛移默化之下也學會了如何做一個會說話的人。
會說話和會做事是每個人的必備技能,只要努力修煉一定可以做到和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