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父親的電影,我只推薦這一部

2019-11-19     子戈說電影

講述父親的電影很多。

《美麗人生》《大魚》《如父如子》《當幸福來敲門》……

如果只推薦一部的話,我一定會推薦這一部:李安的《飲食男女》。

為什麼會是它?

原因有三。

第一,《飲食男女》聚焦的是中國式家庭,由郎雄扮演的父親也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式父親。

用李安的話講,「郎叔長了一張五族共和的臉」,意思是說,無論東方人還是西方人,見到郎雄那張嚴肅、隱忍又深藏慈愛的臉,都會覺得他很像一位中國父親。

第二個原因,李安很會拍父親,而且一拍就是三部

你要是把「父親三部曲」連起來看,還能看到片中的父親有明顯的成長。他從《推手》中的委曲求全,到《喜宴》里的妥協讓步,直到《飲食男女》,才終於成全自我。

《飲食男女》作為父親三部曲的完結篇,堪稱李安關於「父親」這一形象的集大成之作。

此外,還有第三個原因,我們先賣個關子,最後再說。

《飲食男女》的故事很簡單,講了一家四口的生活。

這個家庭的核心人物,是父親老朱。

他是個退休的大廚,曾經在飯店裡叱吒風雲。老伴去世後,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三個女兒身上,最讓他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做滿滿一桌子菜,看一家人圍坐一起。可是,三個女兒對父親這種形式主義的安排越來越不買帳。

於是我們看到,餐桌上豐盛的菜肴與冰冷的氣氛之間,形成令人窒息的張力。面對美味,三個女兒各懷心事,根本無心享受。

大女兒家珍是個虔誠的教徒,已經30多歲,還未出嫁。她有些心灰意冷。

二女兒家倩是個漂亮的女強人,她的身邊從不缺少情人,但距離真愛又總是差一步。

三女兒家寧是個乖乖女,最近正陷在和閨蜜男友的情感糾葛中,倍感苦惱。

這一家四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

更妙的是,他們的故事,最後全都發生了戲劇化的反轉。

看似最禁慾的大姐家珍,閃婚嫁給了一個騎重機的肌肉男;最乖巧的小妹家寧,卻做了最叛逆的事,早早和閨蜜的男友奉子成婚;反倒是不缺情人的家倩,始終無法走入一段認真的戀情,最終嫁給了事業。

最讓人意外的是向來沉默寡言的父親,竟然老牛吃嫩草,娶了大女兒的同學錦榮,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至此,一家人都找到了歸宿。

這是個大團圓結局,沒有錯。

可是,在這個大團圓的背後,你要注意到,有一個東西還是破碎了。

是什麼?

這個四口之家原本的家庭秩序。

還記得前文我留了第三個原因沒說嗎?這第三個原因就在這裡,它才是真正成就《飲食男女》成為經典的理由。

李安用這部電影,實際是在探討一個中國式家庭的瓦解與重組。

儘管都是大團圓,但李安的處理方式很不同。

我們先說傳統的家庭片會怎麼做。當女兒一個個離開家之後,影片一定會在這時著重表現父親的孤獨。然後,女兒必然會在外面受委屈,意識到父親才是最疼自己的人,於是又一個個回歸家庭。

這是一種「破鏡重圓」的方式,是把碎了的拼回去。

可《飲食男女》不一樣,李安從一開始就沒想過「破鏡重圓」,相反,他認可了這種破碎。

他認為一個家因為子女的獨立而「瓦解」,是很正常的事情。更何況,在這部電影里,誰才是第一個決定離開家的人呢?

其實是父親。

從影片開始,他就已經和錦榮相好了,只不過,他在等待女兒們都有一個好的歸宿,自己才能坦然離開。

這就是李安的觀點。無論父母還是子女,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生活的支點,而不該把重心放在彼此身上。

所以我們看影片最後,一家人約好的聚餐並沒有成型。李安連最後形式上的大團圓,都沒有給我們。

相反,他向我們展示的是每個人的新生活。大女兒拉著老公去教堂受洗;小女兒和老公在家忙著看孩子;二女兒將要去阿姆斯特丹獨自闖蕩;錦榮也已經懷了父親的孩子……

至於那場約好的家庭聚餐,也只有父親和家倩到場。父親喝下家倩做的湯,發現自己丟失的味覺又回來了。於是感人的一幕上演,父女倆緊緊握著手,深情對望,道出了彼此的稱謂:「女兒啊」,「父親」。

是的,只有每個人都找回生活的滋味,親情的滋味才能重新回來。

除了劇情之外,我還想和大家聊一個很有趣的道具:餐桌

不誇張地講,《飲食男女》這部電影之所以深入人心,就是因為李安抓住了中國家庭的這一典型場景來做戲。

為什麼說「餐桌」很典型呢?

因為子女留給父親的時間和空間都太少了,只有在餐桌上,一家人一起吃飯的時候,才能順便溝通一下感情。

「餐桌」首先代表著一個家庭的權力關係。

影片中,父親老朱始終坐在主位,居於權力中心。他的對面,坐著二女兒家倩,表明了兩個人尖銳的對立關係。

其實父親是最愛家倩的,可愛之深、責之切,反倒和女兒有了很深的隔閡。

直到影片最後,父女倆終於和解。父親讓出廚房,女兒為父親燒菜,餐桌上,兩人也終於並肩而坐,不再對立。

李安就是在用「餐桌」來暗寫一家人的關係。

至於大女兒和小女兒,她們要搬走的消息也都是在餐桌上宣布的。而女兒的相繼離開和父親的味覺退化,實際都是在講述「父權的衰落」。

這種衰落,令老朱心生淒涼。

於是他才那麼上趕著給珊珊做便當,以此找回一點做父親的感覺。

再看餐桌上的菜肴,很多菜都是李安精心設計的。

比如家寧要搬走時,一家人吃的是象徵團圓的火鍋,形成一種錯位的反諷;父親向家倩示好,夾了一個象徵「和諧」的螃蟹給她……最逗的是,大女兒家珍急著和男友搬走,餐桌上,父親費了好大勁,才把叫花雞堅硬的外殼砸開,害得家珍心急如焚。這一過程,也暗合了老姑娘終於出閣的意思。

《飲食男女》這部電影,就是一場圍著餐桌上演的大戲。

餐桌,原本是一家人吃飯的地方,後來成了談判桌,成了擂台,甚至成了戰場,最終它應該回歸本質,再次成為一家人共享溫情的場所。

這也是《飲食男女》想要告訴我們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_9dVh24BMH2_cNUgF9H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