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承包地上建的養殖場是違章建築嗎?

2019-07-22   明天豬價

許多養豬場都知道,去年國家出台了一項新的環境稅繳納政策。新的環保法規明確規定,有幾種情況下不能養豬,從今年開始,全國500多家養豬場將徵收環保稅。那麼,如果我們今年想養豬,農民朋友需要注意什麼呢?

今年,農民朋友如果要養豬,就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得在禁區內。

17年來,國家在各省、各地區劃定了禁區,明確指出禁區內不得養豬,指定養殖區也要進行豬場改造,糞便必須符合綜合合理利用的要求。這裡還告訴農民朋友只能在國家指定的適宜養殖區或有限養殖區進行生豬養殖!

二、農場證書應當完整

去年,國家明確規定,養殖場必須持有土地使用證書、環境影響評估手續、規劃意見、立案手續、動物防疫合格證書、農場檔案登記程序、生產經營許可證、野生動物養殖許可證等八項證書,方可進行養豬業。所有養殖場不得使用和占用基本農田,必須確保農村土地工作的確認!

3.徵收環境保護稅

從今年開始,國家對豬場徵收國家環保稅,目標是500多個豬場。"條例"明確規定了"誰污染誰付費用"的原則。標準是:空氣污染單位1.2元,水污染等值1.4元,各類固體廢物1.4元,噪音5元,月11200元。計算出每頭豬大約要繳納2.5元左右的環境稅!

4.遠離河流、學校和村莊

國家去年頒布的新的環境保護條例指出,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是確保社會和平與穩定的基礎。如果豬場建在河岸上,一旦豬糞直接流入河流,飲用水源就會造成嚴重污染,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因此,嚴格禁止在河邊養豬!同時,由於豬的糞便氣味很重,容易引起怨恨,而且還會吸收大量的蚊子和蒼蠅,這對人們的生活環境和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不准豬靠近學校和村莊!

到了年底,很多農民的聲音都暴露出來了。當然,拆遷補償的問題也不例外,但農民朋友一般只知道這是一個大方向。至於具體的補償細節,是否應該對拆遷進行賠償?賠償的金額是多少?賠償的內容是什麼?我不知道。

2016年11月24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於發布"十三五生態惡劣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要求到2017年年底,各地區將依法關閉或搬遷禁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專業農戶。各級政府還對畜禽養殖場進行了整治和拆除,並逐步實施了禁止畜禽養殖場和拆除養殖場的工作。

那麼,農民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搬遷呢?

一、禁區內的農場和農民;

2.主要河流流域限制範圍內的農民;

(三)手續不全的,包括無證經營、越野作業、異地作業、低於標準的環境保護排放、低於標準的動物防疫檢疫農場、農民等。

我只聽到拆除的聲音,但沒有聽到維修的聲音,真的沒有賠償嗎?

首先,讓我們看看國家是否會對農場作出相應的補償規定。

不,在正常情況下,建設養殖場占用的土地是屬於自己承包的土地,這部分土地農民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在拆遷中的使用權必須按照土地管理法對有關年產6倍的補償,即屬於土地徵收的補償。

讓我們看看這些問題,我們會理解它們的。

問題1:拆除農場是否有任何賠償?

當然,問題只有多少,那就是"如果有拆除,就會有幫助。"無論是以環保的名義,還是在需要拆除工程項目的情況下,都有補償、農場和普通差別。

但這部分補償費也叫搬遷費,補償是給你投資圈的房子、設備和一些你不能離開的東西。

問題2:誰來付錢?

賠償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作出,主要由地方財政支付。

註:由於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補償標準也會因地制宜。

問題3:用武力消除它可以嗎?

當然,這是違法的行為,對於農民支付的補償金,農民在拆遷前,需要與有關部門協商,才能達成協議,不能強行拆遷的協議。

有人問:農場是地上的附屬物嗎?是非法建築嗎?

絕對不行。一、土地的用途和屬性沒有變化。二、土地承包經營權屬於自己的,無論是從事農業、畜牧業、水產養殖、種植,還是該怎麼辦,上述建築均不屬於非法建築。

對地上附屬設施的補償包括有關工廠、水產養殖設施、水產養殖工具、相關附屬設施,包括電力用水和環境評估處理設施,這些設施屬於補償範圍,是不可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