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MICHAEL MELFORD,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 於每年公曆8月7日-9日交節。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為 秋天的起點。進入秋季,意味著濕度、降雨等,都處於 一年中的轉折點,萬物有茂盛成長趨向成熟。
攝影:DANITA DELIMONT,ALAMY
漸漸地,
夏日的暑氣似乎在消散,
好像沒有人
再那麼頻繁地抱怨天氣熱了。
攝影:APU JAMAN,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雖然還未看到明顯的秋天跡象,
但秋意悄無聲息爬上樹梢,
氣溫已開始向著最舒適的方向變化。
河狸,溫哥華
攝影:PAUL COLANGELO
立秋·三候
初候,涼風至。
幾日前,
風中仍帶著暖意;
幾日後,
一絲清涼已被裹挾其間。
一颱風力渦輪機在麥田中旋轉。
攝影:SARAH LEEN
二候,白露生。
大雨過後,
沁人心脾的涼意襲來,
潮氣凝成水滴,
形成茫茫霧氣。
霧氣覆蓋下的長城
攝影:YIMEI SUN,GETTY IMAGES
三候,寒蟬鳴。
天氣明顯轉涼,
寒蟬開始鳴泣。
這是一隻17歲的蟬,非常長壽。蟬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地下度過,這一過程一般長達3-10年;露頭後兩周左右即死去。 它們用99%的時間在黑暗中度過,用1%的時間在光明中死去。
攝影:GEORGE GRALL,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立秋·養生
立秋為進入秋季之始,
盛夏餘熱未消,
應「 四養」。
大峽谷的清晨
攝影:PETE MCBRIDE
精神調養;
立秋之時,
應保持 心情舒暢,
儘量避免悲憂傷感。
大猩猩的表情流露著悲傷
攝影:MICHAEL NICHOLS,NATIONAL GEOGRAPHIC
起居調養;
立秋到,
也為秋高氣爽之季,
若能夠適量運動、早臥早起,
再好不過。
攝影:MICHAEL NICHOLS,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飲食調養
《素問·髒氣法時論》中提到:
「肺主秋……肺收斂,
急食酸以收之,
用酸補之,辛瀉之」。
因此秋季應 少食辛而多食酸。
諸如 水果,
便是上好的「酸」來源。
攝影:PAULETTE TAVORMINA
運動調養
隨著暑氣的消散跡象,
運動鍛鍊的時機來臨。
立秋·習俗
立秋節;
立秋表示秋天來臨,
草木開始結果孕子,
收穫季節到了。
因此民間有祭祀土地神,
慶祝豐收之習俗。
採茶
攝影:BÙI QUỐC KỲ KYNHONG,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曬秋;
每年立秋之時,
隨著果蔬的成熟,
篁嶺進入了曬秋的季節。
生活在山區的居民
由於周圍的平地太少,
只得在自家房屋後、房頂上掛曬農作物,
此景別有一番風味,
引得畫家和攝影師前來進行藝術創作。
篁嶺曬秋
攝影:晨魚
躺秋;
在江淮的一些地方,
人們總在立秋這天
找陰涼的地方躺一躺,
意味炎炎夏日過去,
天氣轉涼,
終於可以安心地睡了。
木棉樹下的陰涼
攝影:CRISTINA STOIAN,SHUTTERSTOCK
立秋·飲食
貼秋膘;
經歷了炎熱的暑期,
食欲不振的人們多少掉了些體重,
待秋天到來,
秋風一起,
胃口便也大開,
用來補充夏天的損失。
「 以肉貼膘」的目的,
便是如此了。
燉肉烤肉紅燒肉,
只要你吃的夠快,
肉就長不到你身上。
咬秋;
在天津,
人們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
因為炎炎夏日酷暑難耐,
與立秋之時將其「咬住」,
稱為「咬秋」。
吃西瓜的男孩
攝影:JAMES P. BLAIR,NATIONAL GEOGRAPHIC
啃秋;
「咬秋」也有「啃秋」之稱,
因農人在田地中席地而坐,
啃紅瓤西瓜,
啃山芋,
啃玉米棒子,
因而也稱為「啃秋」。
烤玉米棒子
攝影:CHIRANTAN BHAWAL,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吃秋桃;
在浙江杭州地區,
人們在立秋時節要吃桃,
把吃剩下的桃核保留好,
等到除夕夜把桃核燒成灰燼,
以此祈求免除來年的瘟疫。
一位果農在採摘桃子。
攝影:DAVID PAUL MORRIS,BLOOMBERG/GETTY IMAGES
吃「福圓」;
立秋之時是台灣龍眼的生產期,
加之人們相信 吃了龍眼,
子孫會做高官,
因而稱龍眼為「 福圓」,
所謂「 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
「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有經驗的農人總會這樣說。
茄子具有清熱解暑之作用,
趁暑氣未消,
正適合食用。
攝影:HANNAH OVEREEM,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暑氣未消,秋爽將襲。
在夏日的熱即將散盡之時,
不如邊期待著將至的清爽,
邊嘗試著享受最後的暖意。
點擊下圖或文末「閱讀原文」
訂購2019《華夏地理》限量典藏版
贈送定製背包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就點一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