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化太快,計劃趕不上變化。在人們的眼中,銀行一直就是好單位的代表,如果要按順序排一排,出去公務員事業單位之外,就屬銀行、醫生和教師了。不過,最近中國銀行業正在變革,根據2019年上半年銀行數據來看,目前國內各大銀行已經累計裁員3.4萬人,其中主要是可替代性強的工種被裁。相比之下,留下的從業人員,人均工資明顯上調。
為何最賺錢的銀行開始裁員呢?我們都知道,就國內的幾家科技巨頭企業,阿里巴巴也好,騰訊也好,京東也好,和宇宙第一大行工行相比,收入差距立顯。即便是如此,工行也裁掉了1萬多人,工行最賺錢,裁掉的人也最多。
按業內人分析,銀行裁員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不僅在國內裁員現象普遍即便是國外也是如此。目前國際銀行已經裁員高達6萬人,而上半年包含四大行在內的國內銀行也裁掉了3.4萬人左右。曾經的金飯碗,如今也開始遭遇了危機。
根據中銀研究院的報告來看,目前銀行精簡人員,裁掉部分崗位主要是受銀行收入增長低迷,客戶習慣變化,網點縮小以及金融科技投入加大的影響。銀行裁員早就不是從今年開始出現,2018年全年就裁掉了2.8萬人,而今年半年間就已經裁掉了3.4萬人,似乎銀行一些可替代性強的崗位進入了「人人自危」的狀態。
雖然銀行裁員潮不斷,但是從銀行上半年披露的收入數據來看,銀行工作人員的收入不降反漲,就上半年的數據中,平安銀行、漲幅高達26%,江蘇銀行高達24%,一邊裁員一邊漲工資,這簡直就是左手寒冰,右手火焰的節奏。
按照目前國內銀行裁員的工種來看,主要還是一些可替代性強的崗位被裁占主流。也就是說,目前還沒被裁,但是在同崗位的同業者 ,也有被裁的風險,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隨著科技和網際網路的發展 ,銀行有很多業務已經可以被代替,其中就包括櫃員,現金清收、甚至是安保以及客服等技術性相對較弱的崗位。除此之外,銀行也不養閒人,完不成指標,業績不達標,能力跟不上的和學歷低的員工都成為了被裁的對象。因此,擁有一技之長,成為復合型技術人才還真有必要。
受業績增長放緩的影響,部分銀行也減少了管理崗位的支出,裁掉了部分運營管理崗位人員。新招人員多數都是技術人員或者是服務銷售性質的工作人員。經濟壓力之下,技術才是真正的核心,看來,銀行這個金飯碗也不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