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人生最堅定的力量,也是心安的良方

2019-07-17     大朴國學

前幾天,有位朋友在後台留言,問我說,總是靜不下心來,該怎麼辦?

說實話,問我這個問題的人不少,想了想,今天就寫這麼一篇吧,算是和大家探討。

其實,我也不是那種能夠特別安心,或者說像我前邊寫的,那種能夠治心一處,心無旁騖的人,當然,我也從來沒有非得強迫自己,特別自律的去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的人。有時候,寫東西累了,我也會刷會抖音,也會不停的刷後台,看看閱讀量有沒有增長,粉絲有沒有增長。

我是個進入工作狀態有些慢的人,所以,一旦要進入工作狀態,基本上會連續工作一段時間,最好不被各種信息打亂。我寫東西的時候,基本是手機靜音,電腦斷網,這樣持續的時間還能長一些。

不過這隻對短時間的工作有效,而長期堅持做一件事情,最為重要的就是別給自己藉口。我從開始寫東西到現在差不多7個月,每天一篇,還有兩次一天寫了兩篇,有時候白天寫講稿,晚上寫公眾號的文章,說實話,我的經驗,就是別給自己任何藉口

有些朋友,看我持續寫稿子,手有些犯癢,但是很多人最多寫十幾天就寫不下去了。有些是覺得沒靈感,有些是覺得今天有應酬,太累了,明天早起再寫,但是一睡睡到大天亮,一有事就耽誤過去了,還有些覺得怕寫不好,被人笑話。

我說,這都是自己給自己找的藉口。寫的東西雖然是要給人看的,但是首先是給自己看的,其實是讓自己堅持閱讀,堅持思考,寫不好是你沒有思考清楚而已,很多時候,寫著寫著就想清楚了。

想清楚了這些,別給自己留任何藉口,當天無論如何都把稿子寫完,如果當天比較忙,就抽空閱讀,抽空思考,即使到半夜,半閉著眼也要堅持寫下來。(呵呵,我很多錯別字就是這麼來的)



現在這個社會,很浮躁,周邊的人大部分人都很浮躁,我們身處這樣的環境,想不浮躁也很難。前一段我寫了那篇:真正的貴氣,是一身靜氣。很多朋友很喜歡。

前一段見了幾個很長時間沒見的朋友,最後跟我說,我這幾年變化很大,一個是體型,肚子基本沒了,二是覺得我比原來安靜多了。原來我聽到一些人的奇談怪論的時候,總是憋不住脾氣,有時候是冷嘲熱諷一番,有時候是自己坐立不安,來回折騰。這幾年確實是好多了。

人為什麼靜不下來?其實,說到底就是心不安,為什麼心不安呢?

一個是攀比,攀比之心、爭競之心基本是所有不能安下心來的第一要素,和同學比、和同事比、和身邊的每一個親朋好友比,和不認識的人比。比人強一點就沾沾自喜,比人差就覺得別人肯定是有黑幕,有背景。這些對比的過程中,其實消耗了我們絕大部分精力,而且,對於我們做事來講,沒有任何正面的幫助,而是打亂了自己的節奏。

第二個是和自己比,總覺得自己慢,別人快。這其實也是和別人比的結果。其實,每個人基本上都是恨不得一步登天,一蹴而就,很多人認為努力和成果之間必須是線性關係。

前幾天,有位朋友對於我在文章里寫的,很多時候,努力和堅持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而且,很多時候的所謂努力和堅持只是感動了自己和看客們,這是智慧不夠的表現。努力和堅持,即使是在正確的方向上,也最多能夠讓我們順利的到達這一層樓的天花板,但是想要進入更高的樓層,則需要的是智慧,也就是我們格局的提升。

但是,我們在和別人比,和自己比的過程中,首先想到的都是努力和堅持,因為我們只有讓自己忙的暈頭轉向的時候,才會稍微心安理得,才會自我感動,而不願意或者說不能真正的冷靜下來去思考,祛除掉自己的焦慮、攀比、利益以後的誠實的思考,真正的找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

第三個是情緒,恐懼、憂慮。我們很多時候都生活在對過去做錯的事情上的懊悔不已,以及對未來可能會碰到的問題的恐懼和焦慮中,卻再沒有多餘的精力好好的活在當下,把精力真正用在眼下最該做的事情上。

心安理得,這個詞,我們現在的用法和他的本意已經相去甚遠。可以說,他的本意是很高級的詞,是來形容那些得道的人,當然也說了得道的過程,就是心安

儒釋道以及其他的諸子百家們,修行的入手處都一樣,就是要靜,要安,要止要安的是心,要止的是慾望,要靜的是氣。

我們今天就來重點分享一段《列子》的內容:

《列子·楊朱》:

楊朱曰:「生民之不得休息,為四事故:一為壽,二為名,三為位,四為貨。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謂之遁民也。可殺可活,制命在外。不逆命,何羨壽?不矜貴,何羨名?不要勢,何羨位?不貪富,何羨貨?此之謂順民也。天下無對,制命在內,

簡單的翻譯一下:

楊朱說:「百姓們得不到休息,是為了四件事的緣故:一是為了長壽,二是為了名聲,三是為了地位,四是為了財貨。有了這四件事,便害怕鬼神,害怕別人,害怕威勢,害怕刑罰,這叫做逃避自然的人。這種人可以被殺死,可以活下去,控制生命的力量在自身之外。不違背天命,為什麼要羨慕長壽?不重視尊貴,為什麼要羨慕名聲?不求取權勢,為什麼要羨慕地位?不貪求富裕,為什麼要羨慕財貨?這叫做順應自然的人。這種人天下沒有敵手,控制生命的力量在自身之內。



我們很多人知道楊朱是被孟子罵的,《孟子.滕文公》篇雲:「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

楊朱最著名的言論莫過於: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我們一般根據孟子的理解,就是自私,不願意用自己的一根毫毛而利天下。我們先不對這個下結論,先往下看。

楊朱其實屬於道家,很多人喜歡老莊,而討厭楊朱,很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孟子這一罵。

這一段話意思很簡單,人之所以勞苦的原因就是:長壽、暴得大名、謀取高位、發財。

這些年,很多人注重養生,這是好事,本身的目的也在於減少痛苦,但是如果為了養生、延長壽命,瘋狂的吃那些有的、沒的的保健品,那就是病態了。而四怕是:害怕鬼神、害怕別人對自己不利、懼怕權勢,懼怕刑罰。

這四求、四懼基本就把人生之苦的來源說明白了。但是我們汲汲以求就一定能得到嗎?

其實,有時候越想追求越不可得,為什麼?因為你的心已經被慾望控制了?心被慾望控制就不可能再去按照自然的規律去辦。這裡楊朱說的就是可殺可活,制命在外。就是你的命運的主宰權已經不屬於你了。會被這些東西牽著走。

楊朱也給出了他的解決方案,就是不逆命、不矜貴、不要勢、不貪富。很多人說,那沒有這些追求,人不就成了行屍走肉了嗎?

我們很多時候,總是愁眉苦臉,不管見誰都是一肚子氣,看到比自己好的,攀比,氣人有,看到比自己差的,笑人無,心說人家不開竅,活該一輩子吃苦。呵呵,這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嗎?

我一直很不喜歡壓力才進步的動力這句話,為什麼?因為人在壓力的情況下,基本都會動作變形,心智扭曲

一旦變形,不尊重其本身的規律去思考。就是我一直說的誠實的思考,就是去除掉恐懼、害怕和自己的利益之後的,回歸到本質的思考,才會真正有價值。

《莊子·田子方》里就講了列子射箭的故事:

列禦寇為伯昏無人射,引之盈貫,措杯水其肘上,發之,適矢復沓,方矢復寓。當是時,猶象人也。伯昏無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嘗與汝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若能射乎?」於是無人遂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禦寇而進之。禦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無人曰:「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爾於中也殆矣夫!」

這一段就不逐字翻譯了。就是說列子是個射箭高手,百發百中,就是射箭的時候在他胳膊肘上方上一杯水,列子還能保持正常,依然百發百中。伯昏無人問列子敢不敢到在一塊懸崖上晃晃悠悠的石頭上,還能這樣百發百中嗎?我們的得道高人列子表現怎麼樣呢?趴在地上,汗直接流到腳底板了。這時候伯昏無人告訴列子:至人能夠做到上可探測青天,下可潛察黃泉,縱放自如於四面八方,而神情沒有變化。

列子做不到的,我們更做不到。這裡講列子的故事,就是想說,壓力會導致人的動作產生、思想產生極大的變形,根本也不可能再真正靜下心來客觀、公正的思考。

其實,處理壓力的問題,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不斷的壓力訓練,讓我們能夠承受越來越大的壓力,但是,如果一旦突破那個闞值,你會崩潰的更徹底。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真正的把這些東西放下,不被名利所擾,不為得失所猶的時候,你才能從容的面對這些壓力。

如果你覺得做什麼都不順,或者什麼都做不好的時候,先從慾望的角度去分析,估計你能在:利益、面子、恐懼這些東西里找到答案。我建議對自己訓練的順序是:先放下面子,再放下本能的恐懼,然後再放下利益

現在很流行一句話:成功的背後,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這話一聽起來確實很讓人有些興奮,能調動人的荷爾蒙。但是,為什麼這樣呢?因為絕大部分人做不到。

其實,很多人,也嘗試過自律,而且可能還是很嚴苛的自律,但是,為什麼堅持不下去?因為一旦遭受一點點挫折,或者即使沒有挫折,只是和自己的預想有差距,很多人就崩潰了。為什麼?因為你把真正重要的精力、能量用在了讓自己保持自律上,哪還有精力、能量去認真的思考,去按其本來的規律做事。

真正的自律不是苦,苦是在你看來是苦,而在真正成功的人那裡是樂。他能獲得沉浸其中的樂趣。而且,成功是自然而然的結果,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目標。

很多朋友跟我說,他做的事一定能成,我說為什麼?說:我比別人有資源,比別人有能力,比別人勤奮,別人都能成,我為什麼就不能成?

如果是關係比較好的朋友,我一般會直接說:當你說出一定能成的時候,這事90%就成不了了。原因就是,你已經自己給自己洗腦了,沒辦法再去看清楚真相,意思不到風險在哪了。人有時候太相信自己的努力、太相信所謂的關係、資源,就是不相信最本質的規律,不相信天時。

絕大多數成功都是偶然,是沒辦法複製的。是很多機緣巧合在一起實現的,不是哪幾項因素就能決定的。而且真正起決定性的因素,一般你看不到。因為,你已經被自己蒙蔽了。

有人說,人的痛苦來自於求之既不可得,卻之亦不可免

就是說求之不能得,而一旦擁有了,又被束縛,也是一種痛苦,也不能免。



很多人告訴我們,要看破名利,也講了很多道理,道理也都懂,但是很多人還是放不下,因為名利代表了被別人尊重的程度,代表了很大的自由,代表了可以用利來調動別人為自己賣命,這些誘惑確實很大。

但是,很多人,沒明白的道理是,名利,都是你正確的努力,持續的有效積累的確認和獎勵,而我們很多人把獎勵當成了目標本身。

追求名利不可恥,我也喜歡名利,但是首先要做的反而是把名利放下,因為你放不下的時候,心心念念都在這上邊,成天計算的是自己和別人的差距,自己和自己期望值之間的差距,帶來的懊惱、恐懼、懷疑,把我們所有的精力幾乎都消耗殆盡,我們已經沒有什麼精力再去踏踏實實的去做事,真正的用心在該乾的事情上,這樣,我們反而離我們想要的名利越來越遠。

我一直在強調的一個觀點就是:現在絕大多數人都靜不下心來,沒有把主要的精力花在應該做的事情上,只要你能靜下心來,安心做一件事情,你可能已經超越了99%的人,再有時間的幫助,你盡可以很快脫穎而出。

試著問自己一個問題:正在做的事,是不是自己真的願意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事,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如果是,真的恭喜你,你可以把獲得普遍意義上的成功再縮短一半以上。

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事,真正干自己喜歡做的事,我想你可能真沒那麼多工夫,讓自己呆在舒適區里,在別人眼裡的廢寢忘食,可能是自己樂在其中,不斷的自我突破,很多人覺得你是在不斷的自虐。而當事人的感受,可能正好是相反的。

現代這會,靠自己的興趣和志趣,有很多種賺錢和生存下去的可能性。

興趣和志趣是人生最堅定的力量,也是讓自己心安的良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ulvEWwBmyVoG_1ZL-W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