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十大名將之漢光武帝麾下中郎將竇固

2019-11-03     萌小糸說歷史

竇固字孟孫,出生陝西咸陽,是西漢竇太后的族人、東漢名臣竇融的侄兒,東漢著名將領。他娶光武帝劉秀之女涅陽公主,襲爵顯親侯,曾任黃門侍郎、奉車都尉、衛尉、大鴻臚、光祿勛等職;曾大破匈奴呼衍王,擊降車師,再通西域,讓西域諸國重新歸附,深得漢章帝信任。公元88年,竇固逝世,諡號為文。

當時天下安定,明帝想要效仿漢武帝的事跡,恢復與西域各國的聯繫,西擊北匈奴。

永平十五年(72年),謁者僕射耿秉屢次請求進攻北匈奴。明帝因竇固曾在河西跟隨過伯父竇融,熟悉邊疆事務,便讓竇固和耿秉、太僕祭肜、虎賁中郎將馬廖、下博侯劉張、好畤侯耿忠等人共同會商。竇固對明帝說:「塞外水草豐美,此次出征可以不用帶戰馬的糧草。」十二月,明帝任命耿秉為駙馬都尉,竇固為奉車都尉,騎都尉秦彭為耿秉的副手,耿忠為竇固的副手,竇固等人都可以設置從事中郎、司馬等屬官,出京屯駐涼州酒泉郡,積極部署對北匈奴的進攻。

永平十六年(73年)二月,漢軍分四路出擊,其中竇固與耿忠率酒泉、敦煌、張掖士兵及盧水羌兵萬二千騎出酒泉(郡治祿福,今甘肅酒泉市)塞;耿秉、秦彭率武威、隴西、天水士兵及羌兵騎兵萬人出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塞;祭肜、吳棠率河東北地、西河羌兵及南單于兵一萬一千騎兵出高闕(今內蒙古狼山中部計蘭山口)塞;騎都尉來苗、護烏桓校尉文穆率太原、雁門、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定襄郡兵及烏桓、鮮卑兵一萬一千騎出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塞。竇固和耿忠抵達天山(今新疆天山),進攻北匈奴呼衍王,斬殺一千餘人。又追擊到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奪取伊吾盧(今新疆哈密西北四堡),設置了宜禾都尉,在伊吾盧城留下將士開荒屯墾。

竇固又以班超為假司馬命他出使西域,招降西域諸國。耿秉、秦彭入大漠六百餘里,至三木樓山,來苗、文穆至匈奴河水上,北匈奴部眾全都潰散逃跑,沒有斬獲。祭肜、吳棠因沒到涿邪山,被貶為庶人。四路大軍唯竇固有功,被加位特進。

班超成功勸說鄯善國歸順朝廷歸來後,向竇固講述了出使經過,竇固十分高興,將班超的功勞上報,並請求再派使者出使西域。明帝任命班超為軍司馬,讓他繼續出使。竇固又讓班超出使于闐國,最終使西域三十六國重新再次歸順。

漢朝十大名將之漢光武帝麾下中郎將竇固

竇固為朝廷討破匈奴,擊降車師,又派班超出使西域,並上疏請求重新設置西域都護、戊己校尉,使西域重歸東漢政府的統治,可以說立下了赫赫戰功。他雖然身份顯貴,接連擔任要職,獲得多次賞賜,家財達到以億計,但他的性格性謙遜簡約,愛惜人才喜歡施捨賑濟別人,士人們都因而此稱讚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kwfNG4BMH2_cNUgY3A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