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評書定場詩那麼多,其中這一首,竟然是馬東寫的

2021-05-08     鄭捕頭

原標題:郭德綱評書定場詩那麼多,其中這一首,竟然是馬東寫的

相聲大師馬季離去已經整整15年,當時的他應該不會想到,自己的兒子將來會離開電視台開辦網絡節目,而且是受到億萬年輕觀眾喜歡的創新節目。

關於馬季和馬東父子倆的關係,馬東這幾年也不止在一個場合說起過。一個總的狀態就是,馬季由於那時候忙於相聲事業,對自己基本上是不管的,甚至不知道馬東在上幾年級。另外還有一點,馬季堅決反對兒子從事相聲行業,但受到薰陶,馬東對相聲又是那麼熟悉。

這次我們就來從頭說說,馬東的成長。

01

馬季的妻子叫于波,兩人是通過相親認識的。馬東出生的時候趕上文革,馬季也因「犯錯誤」身不由己,于波不得不被接回哈爾濱老家待產。肚子裡的馬東無法「體會」父母的焦急心情,預產期過了好幾天才呱呱墜地,時間是1968年12月25日。

那時候最常用的通訊方式是電報,于波就請人給馬季發了電報:12月25日早5點生一男孩六斤半母子均安。馬季得到消息之後很興奮,馬上想給兒子起個什麼名字。他想到兒子生在冬天,與「冬」諧音的「東」字時髦又帶有深意,乾脆就叫馬東吧。

02

馬東滿月之後,于波就帶著馬東回到北京,見到了馬季。但馬季很快又到五七幹校勞動,其間隔了好幾年沒見過兒子。1972年回家見到已經三四歲的馬東,周圍人讓馬東叫爸爸,馬東卻因為不認識他而叫了聲叔叔。馬季的眼淚奪眶而出,感覺虧欠孩子太多了。

馬東小時候很淘氣,親友間流傳著「三兩包子,一杯啤酒」的說法。原來,那時候父母常不在家,中午就給馬東五毛錢在外面吃,馬東一般就找旁邊的小飯館,要三兩包子和一杯啤酒,邊吃邊喝,被撞見後傳為笑柄。

上小學的時候,馬東總是被同學和老師要求出節目,因為在他們看來,相聲演員的兒子天生就會說相聲,而馬東對此有些反感。加上馬季根本就不支持他學習相聲,家裡來了相聲演員就讓馬東回自己屋。

03

18歲的時候,馬東被送到澳大利亞學習。臨行之時馬季囑咐兒子,自己就是一步步走過來的,也不會心疼自己的孩子,你年輕時候就要多吃苦,不吃苦就沒出息。

上飛機之後馬東忍不住哭了,幾乎哭了一路。在澳大利亞除了求學,馬東也打工掙錢,包括在一家皮革作坊打工,就是用袋鼠的睪丸皮囊做原料,加工成裝零錢的小包。

當然有很多無聊的時候,馬東就靠看書打發時光,有時還寫幾句帶有古意的詩,包括這一首《無題》:傷情最是晚涼天,憔悴斯人不堪憐。邀酒摧腸三杯醉,尋香驚夢五更寒。釵頭鳳斜卿有淚,荼蘼花了我無緣。小樓寂寞心宇月,也難如鉤也難圓。

這首很有意境的詩詞,後來被郭德綱看到,就用在了評書的定場詩里。很多觀眾聽到都以為是哪位古人的手筆,其實他是寂寞的馬東在海外留學時寫成。

04

1994年春節馬季帶團到澳大利亞演出,這時候馬東已經二十五六歲。他問起馬季在他這個年紀在做什麼,馬季說《找舅舅》已經寫出來,在廣播里已經很有名氣了。

在那之前,馬東似乎從來沒有崇拜過父親,這一次他徹底服氣了,也想用自己的行動來贏得光明的未來。而後他回到祖國,投身到電視事業當中,從地方台到央視,又到網絡平台,《奇葩說》、《樂隊的夏天》等節目大受歡迎。

馬季如果在天有靈,儘管有些驚訝,應該也會對兒子的表現感到滿意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gXcSnkB9wjdwRpvf2a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