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眼睛好,腳上養生少不了,中醫的「足部養生」原來好處這麼多

2019-07-30     健康益站

腳是人體的地基,不僅承載著全身的重量,也是身體穴位最密集的地方,擁有著無法撼動的重要地位。

每當身體感到不適的時候,往往是兩頭髮輕,尤其是抬腳都沒有力氣。

在中醫理論中:腳,行氣血,聯臟腑、通內外,腳上的不同的部位分別投射著五臟六腑。

中醫上有種說法叫「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說,意思是身上的疾病,其實可以從腳上得到治療。

比如現在的年輕人,每天對著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難免會產生眼乾等現象。

眼乾 —— 揉大腳趾

中醫認為,「肝主目,肝開竅於目」,也就是說,肝和眼睛是想通的,肝提供的血液及其陰津物質,源源不斷地上輸於目,才使眼睛得以濡養。

如果肝不好,那麼血液及其陰津就不能濡養目,眼睛得不到滋養,自然會感覺到乾澀,甚至是疼痛。

而揉腳趾頭緩解眼乾,因為肝經起於大腳趾,所以,經常刺激大腳趾可以加強肝經的氣血,從而滋養眼睛,緩解不適症狀。

而今中老年人最大的對抗軍就是「三高」等慢性疾病,不僅控制,更難難纏。

助降血壓 —— 轉腳脖

俗話說,「人老腳先衰,養生先養腳」。從腳腕到腳底,是保健養生的一個「重鎮要區」。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重腳養生,穿護住腳腕子的襪子,經常轉動腳脖子,有助於抗衰老、降血壓。

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每次左右轉動100下,長期堅持下來,尤其是對有高血壓的人,一般有踝部發硬的症狀,轉動踝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同時也有很好保健作用。

調查數據顯示,60%左右的年輕人有不同程度的腸胃問題:暴飲暴食導致消化不良、飲食不規律導致胃痛、吃得不幹凈導致腹瀉等,令人擔憂。

消化不良——扳腳趾

人的第二和第三個腳趾上的穴位與腸胃有關,按摩二、三腳趾趾縫間的內庭穴,可達到健胃的目的。

消化不良,甚至是有口臭、便秘的人,可以順著腳趾的方向揉搓按摩此穴位,能瀉胃火讓消化更通暢;對於脾胃虛弱、腹瀉、受涼或進食生冷食物後胃痛嚴重的人,可以逆著腳趾的方向揉搓按摩穴位。

夏季容易感染傷風,不少寶寶乾咳嗽,家長干著急沒轍,又不忍心一聲聲的咳嗽,只能幹往嘴裡灌輸藥。

止咳 —— 揉腳背

其實不妨試試抱著小腳丫給揉揉,尤其是腳背,對於夏天風熱導致的咳嗽並伴有扁桃體發炎的患兒來說,有較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找到患兒腳背上大拇趾根部兩側的部位,這裡是扁桃腺的反射區。如果扁條體發炎的時候,這個部位一按就會有疼痛感,所以很容易就能找到。

要記住左、右大腳趾都要揉搓按摩,一隻腳趾按摩5分鐘。然後多給孩子喝溫開水,孩子咽喉腫痛的現象就會明顯減輕。

健腦養腎 —— 搓足心

人們進入中年以後,多數人會表現得思維比以前遲鈍,記憶力也會不同程度地降低,很難長時間全神貫注於某一項工作,這是腦衰老的一種表現。要維持大腦年輕,我推薦搓擦足心,擦至局部發熱為止。

在按揉腳心後,還可以配合點按位於兩側足掌心的湧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對防治中老年常見的腰腿酸軟、失眠多夢、神經衰弱等疾病很有幫助。

炎炎夏季,最容易出現:疲勞乏力、失眠多夢、精神萎靡等情況,從中醫理論講多是與腎氣不足有關。

腎氣不足 —— 抬腳跟

腳心有個很重要的穴位叫湧泉穴,屬於腎經。氣血從這個穴位像泉水一樣汩汩地湧出來,然後沿著經絡滋養全身。抬抬腳跟不但能按摩到這個穴位,還能拉伸腳底的腎經,起到刺激腎經的效果。

腎氣不足的人容易出現精神不振,睡不夠的情況。而且,睡得再多還是精神不好,只要一動就心慌、心跳得厲害。如此情況可以每天堅持練幾次抬腳動作,每天堅持幾分鐘,就能把腎氣提起來了。

養生也分最佳時間,下一般是下午至傍晚5時左右,腎經的氣血最旺盛,在這個時間段進行,效果是事半功倍。

心火旺 —— 按腳底

心火旺容易出現心煩易怒、口乾生瘡、盜汗易夢、睡眠不安等。而中醫認為,心火旺,容易導致人的情緒失調,所以可以通過按揉腳底腳底的湧泉穴打通腎經補充腎氣,以達到降心火的目的。

增腎氣,可以晚上用溫水泡腳,並按揉腳後跟,順便按腳心,以達到打通腎經,引火歸源的目的,對緩解心火有幫助。

以上所有的按摩方法都是經過權威的中醫學家認可的,當然足底養生的前提是足部健康的狀態下進行,在適合大家目前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嘗試

這裡是健康益站,那些關於養生、健康的小知識我們都在這裡與你分享,歡迎點擊關注,隨手轉發分享,還可以查看更多好看好玩的視頻,讓我們一起把生活過得更健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ehwRGwB8g2yegNDdeJ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