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人民電競
作者|王哲瑋
編輯|Kevin
題圖|LGD大鵝-王者榮耀
去年12月中旬,騰訊KPL聯盟主席張易加曾透露,等到第十六席戰隊誕生後,聯盟將階段性地關閉KPL席位通道。而就在上周,「階段性的最後一席」宣告確認:LGD大鵝斥資整合KPL次級聯賽冠軍隊伍HOPE,進軍KPL。
「這個席位,我們志在必得。」據LGD電競俱樂部首席品牌官周凌羽透露,LGD和大鵝在收到本次招標信息後,從開始與KPL聯盟接洽溝通、考察HOPE戰隊,到準備標書、參與評審,以及最終勝出拿下席位,總計不過短短20天左右。
而《人民電競》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第十六席之所以能如此高速誕生,是多方在願景和利益節點層面,原本就處於交匯區的必然結果。
偶然中的必然
王宇陽算得上是一位狂熱的電競愛好者,早在學生時代就是資深的《DOTA2》玩家,甚至作為選手,參與過各種線下比賽。進入職場後,他也沒有讓自己離開電競軌道,早年曾在騰訊工作,負責過QGC(QQ手游全民競技大賽)賽事。
而如今,王宇陽已經是大鵝文化的創始人兼CEO,定位「電競經紀+MCN」業務,與多家電競俱樂部 保持友好合作關係,其中就包括LGD。
不久前由騰訊和長江商學院舉辦的文創課程中,王宇陽與LGD電競俱樂部CEO潘婕成為了同班同學。巧合的是,兩人找到了一個共通話題——潘飛,現LGD俱樂部總經理,同時也是王宇陽學生時期《DOTA2》的隊友;更巧合的是,雙方都對同一件事情產生了興趣:KPL聯盟第十六席的招標。
「之前我負責的QGC,就是KPL的晉升通道之一,因此我對這個項目一直很有感情,也很有興趣做一支KPL戰隊。」王宇陽接受《人民電競》採訪時坦承,大鵝此前雖曾運營電競戰隊(《絕地求生》、《和平精英》等),但畢竟起步較晚,經驗尚淺。而LGD作為一家電競俱樂部,在賽訓管理方面的專業度,確實是大鵝短期內無法企及的。「尊重專業,這也是我們希望與LGD一起來做KPL戰隊的核心原因,雙方是很好的互補關係。」
「老隊友」潘飛和宇陽之間的交流頻度,也因合作再次密集起來。潘飛同樣認為,大鵝與LGD屬於「天作之合」。「我們運營電競俱樂部超過十年,能提供源源不斷的明星選手,而大鵝擅長更好地包裝這些選手,提煉品牌標籤,呈現給外界。」
事實上早在兩年多以前,LGD就曾設立《王者榮耀》分部,甚至差點殺出重圍,進入KPL。但因為臨場發揮和心態問題,最終與頂級職業聯賽失之交臂。
「移動電競市場未來空間很大,沒能進入KPL,一直是我們的一個遺憾。」很顯然,當機會再次出現在LGD面前時,他們不會輕易放過。確定競標這次的KPL席位後,潘飛立刻動身前往HOPE戰隊,進行深入細緻的考察,並很快確定了合併意向。「這是一支從隊員到教練都非常優秀的隊伍,有自己一整套的體系。」
與此同時,周凌羽的團隊則在後方開始了競標材料的準備,以便應對KPL聯盟的席位資格評審。「所有這些準備工作,大概只有不到10天時間。」
一方是精於線上內容運營、一直想做戰隊的大鵝,一方是在賽訓方面經驗老道、亟需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升級的LGD——與其將這個項目的快速落地,完全歸功於王宇陽與潘婕的同學關係,不如說雙方的契合點其實早就存在。
KPL聯盟秘書長黃承也在給《人民電競》的回應中,對於LGD與大鵝組成的合資公司能力之全面,也給予了肯定:「LGD這次和大鵝文化聯手共同進軍KPL,在賽訓、運營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希望LGD大鵝能給聯盟帶來更多的新亮點和更多的可能性。」
雙方分別委派各自的精銳部隊,進入全新成立的合資企業中。LGD大鵝《王者榮耀》戰隊呼之欲出。
差異化競爭
LGD與大鵝的戰略合體,看上去互補性極強,但這並不意味著第十六個KPL席位,就會自動進入口袋中。能否競標成功,他們仍需要使盡渾身解數,讓KPL聯盟意識到自身的優勢所在。
在與張易加的多次交流中,潘婕得知KPL對於俱樂部最看重的核心,是在電競最本源的成績層面,能否建立足夠的競爭力。而作為一家運營超過十年的電競俱樂部,賽訓自然就是LGD「看家本領」——在《DOTA2》、《英雄聯盟》、《穿越火線》等多個主流電競項目上的成功經驗,足以讓LGD大鵝獲得KPL的信任,看好他們能在短期內快速崛起,成為聯盟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而以此為基石,內容運營團隊也能夠在其中發揮所長,快速實現俱樂部品牌化,讓「LGD大鵝」成為KPL觀眾心目中的特殊存在——對於聯盟來說,戰績之外的精神進階,當然也同樣重要。
另一方面,能否實現可持續的商業化,也是KPL考察俱樂部資質的重點,在這其中尤以「地域化」最為受到關注。而這可能也是與本次競標的其他對手相比,LGD大鵝最具差異化的制高點。
據全程參與競標過程的潘飛介紹,當時參與評審的公司主體大概有4家,每家大概有45分鐘進行各自陳述,並被安排接受15分鐘的評委提問。
雖然在陳述環節,潘飛認為己方的發揮非常順利,但真正給他帶來信心的還是在提問環節。以張易加為首的評審團隊,顯然對於LGD在杭州多年的本地化運營非常感興趣;而LGD作為國內乃至全球首家擁有線下主場的電競俱樂部,在這個層面的確擁有高維度的優勢。「幾乎沒有問題是針對標書內容本身,更多是關於未來發展的提問。當時就覺得很有信心了。」
這的確可能是促使聯盟快速做出決定、選擇讓LGD大鵝中標的重要原因之一——「地域化」就是KPL聯盟近兩年發展的核心主題。而LGD大鵝背後依託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正是LGD俱樂部接近三年的電競主場運作經驗。
繼2018年設立東西部主場後,2019年KPL聯盟推進「地域化」的頻度進一步提升。8月,eStarPro宣布落戶武漢;今年1月,聯盟宣布擁有城市主場的KPL戰隊進一步擴展到6支,除去最先公布的武漢外,還將定位於廣州、成都、上海、重慶、南京等城市。
「獨立的城市主場,是KPL發展的必然趨勢,終極狀態下可能就沒有聯盟主場,只有俱樂部城市主場。」張易加早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很顯然,即便LGD大鵝是一支不折不扣的KPL新軍,但在打造主場的理念和經驗方面,可能已經走在了許多聯盟老牌戰隊的前面。
駐紮杭州多年的LGD俱樂部,與當地政府的合作算得上駕輕就熟。而這種本地化資源整合能力與類似《王者榮耀》這樣、上手門檻極低的移動電競項目結合時,可能也會生成令人驚喜的「新物種」。
「我們原本就在與杭州市共青團委合作一些本地化項目,為電競做一些文化意義上的工作。」周凌羽給《人民電競》記者舉例,會邀請一些傳統政府與媒體機構,共同舉辦相關的普及講座,幫助更多圈外人士了解電競行業。
當然,還有電競中最重要的賽事體系。她表示,未來可能會以「LGD大鵝」的品牌為主體,舉辦面向機構及高校的移動電競大賽,甚至還有面向青少年的「矯正」訓練機構——其實就是讓更多年輕人和他們的家長,體驗真正的職業化電競賽訓模式,幫助他們客觀地看待電競與自身定位,而不是一味盲目地以電競之名,沉溺於不切實際的明星夢。
很顯然,地域化絕不僅僅簡單的「拿下一個場館打比賽、看比賽」,而是可以衍生至涉及政府、企業、大眾等多方位的資源匹配、協調以及整合,最終實現文化意義上的升華。
對於KPL聯盟來說,這符合他們的長遠戰略訴求。一個細節是,最近張易加的職務在原有的「KPL聯盟主席」之外,又額外多了「王者榮耀品牌總負責人」,他自己在解釋這個變化時,也明確「希望把電競做成更大眾化的市場」。而地域化、本地化,自然是實現這一點的有效、同時也極具攻堅性質的手段。
從多個層面來說,由LGD大鵝拿下第十六席,對於KPL聯盟期望的終局來說,確實算得上是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