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風乾後烤制」的辦法來處理沒吃完的食物,就是燒臘最初的原型

2019-10-11   愛食人

最近瘋狂迷上了燒臘的滋味,完全管不了夏天已經來臨這個殘酷的事實。要我說,燒臘是正經尊崇了色香味全面發大招的食物,搭配什麼都好吃。


燒臘

燒臘的由來

燒臘的品種繁多,但依然離不開「燒臘」這兩個字。據記載,肉類臘制的時間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一些吃不完的肉類經過風乾處理後再烤制食用味道特別香,從此大家就紛紛用「先風乾後烤制」的辦法來處理沒吃飯的食物了,這也就是燒臘最初的原型。


燒臘

古時候肉相對比較少,不是平常百姓家能常吃到的食物,直到過年前才會準備一些肉風乾處理,等過年的時候再一起吃,這樣每年年底前「臘月」製作的肉也就慢慢叫做臘肉了。


燒臘

雲貴川、湘西的一些少數民族至今一直還在沿襲著製作臘肉的習俗,地域不同,方法也略有差異,也別有一番風味。

廣式燒臘發展的也比較早,南北朝時,賈思勰就在《齊民要述》里記述了「灸豚法」(烤乳豬)的方法。


燒臘

在唐宋時期廣式燒臘逐步興起,作為通商口岸,廣州吸引著世界各國商人的到來,阿拉伯人和印度人將一些肉類灌腸食物傳入中國,當地的廚師們根據灌腸食物的製作方法融合本地腌制食物的方式,延續著廣式燒臘的發展。


燒臘

清朝時期的滿漢全席里更有將烤豬和烤鴨作為「雙烤」的名菜,名震大江南北,也成就了廣式燒臘的江湖地位。

川味臘肉與廣味燒臘

川味和廣味燒臘最大的區別其實是口味,顧名思義,川味多少會有辣椒的介入,雲貴川人多愛辣,歷史悠久的腊味也自然少不了辣的滋味了。


燒臘

還有比較重要的區別就是製作方法,以川味燒臘為例,一部分燒臘是自然風乾的,只需要經過時間的配合就能把挑起食物中最原始的滋味,另一部分燒臘是通過熏制,煙燻的食物也是一種特別風味的美食味道,真正的名字應該叫做「川味熏臘」。


燒臘

廣味燒臘的精髓其實在於「燒」字,而燒的技巧來說的話,一字記之曰:心。從燒臘選擇的木料、掛爐的手法,再到憑藉老到經驗才能決定的火候,不用心絕對不能做出味道獨特的燒臘,完美的廣味燒臘都要經過每個美食匠人不斷的改良,這是一種值得珍惜的滋味。


燒鴨燒鵝

燒鴨燒鵝

燒鴨燒鵝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廣味燒臘。以整隻原料燒烤而成。成品特點是色澤金紅光亮,肉體飽滿,腹含滷汁,油脂盈潤。切成小塊後,皮、骨、肉連而不脫,入口即離。皮脆酥香,肉滑鮮美,骨軟香濃。


燒鴨燒鵝

燒鴨燒鵝的製作非常考究,烘烤時,以優質木碳為燃料,待其燃到煙盡,適時翻轉鴨身,烤出的鴨鵝皮黃脆不焦、肉酥鬆軟、甜嫩離骨、非常可口。

臘腸

剛才也提到了,灌腸式美食大多是從國外傳進中國的,經過了漫長歲月的改良,現在能吃到國內的香腸類美食也都更符合國人們的口味。


臘腸

四川的臘腸口味帶有明顯的川菜口味,從最早的腌肉開始就要用到大量的麻椒和辣椒,雙椒合璧後能帶來最獨特的口感,這才是川菜讓人難忘的根由。


臘腸

廣式臘腸的口感和川味臘腸大不一樣,也是從小就吃到的一種味道。偏甜的味道最適合與白飯搭配,這也成就了廣式腊味煲仔飯這道傳世的美食光環。


臘腸

叉燒

叉燒是廣味燒臘中最偉大的發明,這個用烹飪技法命名的美食是粵菜的代表作。好的叉燒應該肉質軟嫩多汁、色澤鮮明、香味四溢。當中又以肥、瘦肉均衡為上佳,稱之為「半肥瘦」。


叉燒

叉燒能二次加工的美食有hin多種,經典的叉燒包、叉燒飯、叉燒酥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美食界百搭扛把子不是浪得虛名的。


叉燒

臘肉

作為燒臘家族的大學長,臘肉也是百搭的一款美食,能與蔬菜、主食,甚至其他肉類搭配,在味道上真的能散發出它獨特的魅力。


臘肉

熏好的臘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發亮,色澤鮮艷,黃里透紅,吃起來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不僅風味獨特,而且具有開胃、去寒、消食等功能。湖北臘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點,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贊語。

愛上燒臘其實應該並沒有什麼具體的理由,因為這是你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