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建王朝,皇族內部都會封王、封國,如漢高祖劉邦就將自己的兒子和兄弟全部封為王。而一旦王國的勢力增長時就會發生叛亂奪權,漢朝有七王之亂,晉朝有八王之亂,唐宋也時常有皇族封王作亂,到了明代朱棣作為封王更是直接造反成功,自己做了皇帝。但是,大清近300年江山,產生了無數的親王、郡王,但是為何沒有一人敢造反?
其實歷朝歷代皇族的封王們之所以能夠造反,是因為他們有實際的封地,有強大的財權,還有自己的軍隊。最為主要的是是能夠永遠世襲,這樣久而久之這個封國其實就是國中之國了,有了幾代的積累,就可以擁有對抗朝廷,中央的權力。就比如說明朝,最開始朱棣造反,後世還有寧王造反都是這個原因。到了清朝,清政府吸取了歷史教訓,在約束皇族封王上做了很多安排。
第一,取消世襲。
清朝的封王,大多數是不能世襲罔替的,只有少數功勳卓著的皇子皇孫親王被授予永遠世襲罔替的特權。這個一般嚴格限制數量。在康熙時期,有親王戰功卓著被授予世襲罔替。但是,大多數親王,郡王每傳一代,爵位降一級,一般傳上三五代,基本上就是平頭老百姓了,因此無法建立能夠對抗中央的權威。因此大多數皇子都爭相立功,要建立功勳,否則子孫就沒有的保障。也就是清朝破除了封王無限制的世襲的情況。
第二,全部控制起來。
清朝對親王、郡王控制十分嚴格,規定所有的親王,郡王等都必須居住在北京,不能隨意出去,凡是離開北京60里外範圍,都必須報宗人府,否則就要治罪。這就跟現在的監視居住一樣,王爺們雖然可以有自己的護衛,但是你不能隨便走,全部被放在皇帝的眼皮子地下,那你還能造什麼反?
第三,嚴禁結交大臣。
清朝對皇室的管理都由宗人府來管理,而且針對歷朝歷代王爺和大臣勾結容易造成混亂的教訓,清朝皇室嚴禁皇子跟大臣來往,也不能收受賄賂,特別是結黨營私。因為親王們都在北京,因此比較好監控。有一個案例,在嘉慶時代,山西一位巡撫,給當時的六阿哥送了幾條魚,六阿哥不敢收,上報了皇帝,這位巡撫還被訓斥,可見皇子們被管的多嚴格。
換一個視角縱觀古今!發出自己的聲音!寫歷史我們是認真的!!!更多精彩請關注[農夫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