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歲就查出了糖尿病,還有希望看到自己七八十歲後的樣子嗎?

2019-09-03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

張先生今年39歲,則則查出了糖尿病,年紀輕輕就得上了終生都需要治療的病,他很是沮喪又焦慮,他想知道糖尿病能治療到什麼程度?對壽命的影響有多大?還有希望看到自己七八十歲的樣子嗎?

【醫生解析】

前幾天去一位同事家串門,在他的博古架上看到一個喝水的茶杯,這種杯子現在只能在一些電視劇中才能看到,白色搪瓷的杯身上還印著「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紅字。同事說這是想當年爺爺受表彰時得到的獎品,被當作傳家寶傳到了他手中。杯子拿在手裡沉甸甸的,保護的很好,看起來和新的沒什麼兩樣。

細細想來,這個杯子之所以經歷了五十多年仍然和新的一樣,關鍵在於幾輩人把它當作傳家寶對待,現在在不少老年人家中仍然可以看到還在使用的五六十年代的臉盆、牙缸、鏡子、梳子等等,與他們在使用中很小心又注意保養密切相關。其實,糖尿病也是一樣,對人體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也取決於面對它的態度和做法,有糖尿病的人中長壽者並不少見。

因為高起來的血糖並不會致命,但它會對血管造成損傷,就像鐵生鏽一樣,血管內皮在長期高血糖的侵蝕下受到損傷發生破損,血流中大量的脂肪就會從破損處進入並沉積在血管內皮下,時間長了這些沉積脂肪會引起炎性反應發生變性,在血管內皮下形成像粥一樣的脂質物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血管是運送血液的「管道」,全身的組織器官必須要通過血液完成氧及各種營養物質的供給,就像沒有糧草的保證不可能打勝仗一樣,發生了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管壁變厚、彈性下降,對血流產生阻礙,氧及營養物質的運送不足,類似人體營養不良會免疫力低下易生病一樣,全身各組織器官也會「生病」,便發生了經常說到的各種糖尿病併發症。

所以,糖尿病最終的結局是組織器官病變的發生,這種病變從血管的損傷起始,所以控制好血糖是從源頭上阻止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保證。現代醫學在血糖控制方面已經有了非常有效的措施,有糖尿病的人完全可以把高血糖對血管的損傷降到最低甚至完全阻止。因此,有句話說:血管的壽命其實就是你的壽命,保護好血管是能長壽的保證。

此外,上面已經說到了血管損傷到併發症發生的過程,呈現一定的漸進性,臨床實踐證實:未經治療的糖尿病大約3-5年後即會有併發症發生,而在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十幾、二十年甚至幾十年都可以沒有併發症發生,即便發生程度也會較輕且進展緩慢,完全可以同沒有糖尿病的人一樣生活,甚至因為注重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養生保健方面會有更多的獲益。

綜上所述,年紀輕輕有了糖尿病不必悲觀,正確面對積極治療完全可以與其他人一樣享有應有的預期壽命。但讓人擔憂的是,現如今糖尿病的發生人群越來越低齡化,糖尿病發生的早期甚至發展到一定階段,症狀表現並不明顯,不少人對此滿不在意,待到發生了不可逆的併發症再去治療便為時已晚,給自己帶來悔之晚矣的遺憾,這才是最讓人擔心的。

那麼,有糖尿病的人應當如何做呢?

首先,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做到合理飲食、堅持運動、生活規律、戒煙限酒,這是控制好血糖的基礎和保證。

其次,在明確血糖控制目標的同時,注意控制好可導致血管損害發生的其它危險因素,比如:

  • 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最為理想;至少應控制在7.0mmol/L以下
  • 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最為理想;至少應控制在10.0mmol/L以下
  • 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最為理想;至少應控制在7.5%以下
  • 血壓控制在120/80mmHg以下最為理想;至少不能高於140/90mmHg
  • 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最為理想;至少應控制在2.6mmol/L以下

第三,定期對心、腦、眼、腎等重要器官進行檢查,通過簡單的心電圖、頸動脈彩超、眼底檢查等及時發現排除是否有早期病變發生,以及時採取干預治療措施,這些早期病變是可以得到完全逆轉的。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贊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